分享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明清官窑瓷器 (十七)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3-23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明清官窑瓷器  (十七)

161清乾隆  柠檬黄釉碗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直径11.8cm

此碗为乾隆朝御瓷之佳例,敞口,弧腹,圈足,其形隽巧怡人,优雅端庄。胎体细薄轻盈,釉汁莹润似玉。碗内素白,外壁施柠檬黄釉,其色匀净无暇,娇嫩无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黄釉是一种低温铁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为严格的一种釉色,明清两代只有皇家才能使用。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到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由于此时的黄色呈现娇嫩欲滴之感,色泽均匀娇艳,习称为“娇黄”或“浇黄”,后世均以弘治黄釉为楷模。康熙晚期,珐琅彩吸取外国技术而创烧之后,以锑为呈色剂的低温黄釉也随着各种外国釉料传入中国,至雍正年间烧成柠檬黄釉,淡雅娇丽,釉色较康熙时更为浅淡,较之传统的铁黄釉呈色更为娇柔,别具靓丽清雅,娇妍媚人之气韵。此种柠檬黄釉传世品非常稀少,愈显此碗之罕见珍贵。

RMB 529,000

 

 

162清乾隆  铁锈釉双耳炉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宽16cm

此器造型仿自铜器,直口微侈,短直颈,上出双朝天耳,腹肥微垂,底落三乳足,齐平有力。其表遍施仿铁釉,其斑驳皮壳,枣红色泽恰与铁器历经风化洗礼后一般无二。全器釉层丰腴平滑,滋润光亮,釉色深沉,古意幽然,别有一种含蓄内敛之美。铁锈釉瓷,始创于清康熙,成熟于雍正,盛行于乾隆,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成器惟妙惟肖,几可乱真。

RMB 200,000-300,000

 

 

163清乾隆  窑变釉双龙耳瓶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高21.9cm

此窑变双耳瓶创制于乾隆时期,流行于嘉道之世。其形俊秀挺拔,小唇口,双云耳,折肩上饰两道弦纹,弧腹,圈足微撇,线条优美流畅,予人高贵静穆之美,器底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因为其出现于偶然,形态特别,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窑变”,俗语“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本品其釉色斑斓无比,红紫交融于身,器物口、耳等处因釉汁流淌而呈现特有的月白色,纵横变化,灿若晚霞,无有穷尽。此等虚幻奇诡之景,全赖窑火造就,可谓瑰丽天成,为乾隆官窑同类器物之佼佼者,足内为仿钧窑覆以芝麻酱釉,刻款清晰端正,类似作品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等处。

备注:意大利爵士夫人藏品

RMB 1,127,000

 

 

164清道光  炉钧釉月耳瓶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高23.5cm

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炉均釉为雍正朝御窑仿钧器时所创,以低温烧就而成,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后世继承多有烧造。本品为道光一朝所烧,瓶敞口短颈,丰肩弧壁,底承圈足,对称饰双耳。整器造型沉稳而秀雅,釉面失透滋润,釉色深沉,流淌的绿釉交混点点,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且釉面流淌大,底刻“大清道光年制”款,无论造型、釉色,均各臻其妙,集精、罕、美于一体,是继承亦是发展,值得收藏。

RMB 690,000

 

 

165清嘉庆  黄地粉彩龙纹豆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高29.5cm

此器盖呈半球形,顶部上端置珊蝴红釉宝珠钮,器身为圆柱形,下以圆粗柱足承托,底部覆盘形足,器型敦实庄重。其仿古代青铜器“豆”的形制,“豆”是一种古代食器,用于盛放肉食,后来逐渐转变为用于各种礼仪场的礼器。《周礼·掌客》载:“凡诸侯之礼,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男二十有四”,至汉代逐渐淡出,后由清乾隆皇帝钦定为祭祀大典用器,才从归祭祀用器舞台。此件内壁及足底施松绿釉,外壁通体以明黄色釉为地,满绘五彩云龙纹饰,脚踏海浪,身环火焰,穿行于祥云之间,气势磅礴,尽显皇家奢华。整器制作精美,线条流畅,釉彩鲜亮,器底暗刻“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嘉庆官窑所制祭祀用礼器,十分少见。

RMB 200,000-300,000

 

 

166清嘉庆  黄地粉彩花卉“万年甲子”盘 (一对)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直径19.2cm

此对盘造型规整,均敞口微敞,浅盘腹,平底,矮圈足。内壁及底施白釉,釉水充盈,洁白光亮。盘心分彩绘花卉纹,对称布局,纹样极具装饰意味;内壁近口沿处一周绘红花绿叶,缠枝蔓蔓。外壁饰黄地粉彩西番莲纹,纹饰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并吸收了西方绘画艺术的风格,色彩娇艳,描绘细腻;对称四处开光,内用篆书写“甲子万年”。盘底正中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字款。“甲子万年”为歌颂皇帝万寿无疆、江山永固的吉语。嘉庆九年为甲子年,嘉庆皇帝模仿先朝乾隆皇帝制此“甲子万年”盘,想必是承继传统,借先帝一朝之洪福吉运,亦能一统江山六十载。

备注:纽约拍卖,2011.09.16Lot1634

RMB 400,000-600,000

 

 

167清咸丰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花卉小杯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大清咸丰年制”,直径6.5cm

此杯直口,弧腹,圈足;口沿描金,内壁饰白釉,外壁通体以胭脂紫为地,于其上以粉彩绘缠枝西番莲纹饰。底书“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整器构图繁密,色彩鲜艳,极富装饰效果。咸丰一朝时局动荡,面临内忧外患,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使官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生产量大不如前,故如此对之传世咸丰官窑精品颇为珍罕,十分难得。

RMB 120,000-180,000

 

 

168清早期  德化窑童子拜观音像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何朝春”,高23.5cm

德化窑位于福建省,是宋至清代沿海地区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明、清时期在元代白瓷的基础上,进一步烧制出质地坚硬、釉呈牙白色的器物,尤以各类雕塑品驰名内外,出现了何朝宗、何朝春等一批制瓷名家。观音为福建德化窑白釉品种中最主要的雕塑题材之一,此尊自在观音造型优美,雕琢精湛,为同类器之佳作。观音手持如意舒坐石之上,面如满月,嘴含微笑,面容慈祥,右腿曲起,手抚膝,胸饰璎珞,身着通肩宽袍,垂目安详,发上盘,两发辫自双肩垂下,极为传神,童子双手合十,立于左侧。白釉滋润,如象牙雕琢。戳印“何朝春”款。

何朝春是制瓷名家何朝宗的胞弟,其作品风格与何朝宗同出一脉,善塑佛像及其它艺术瓷器皿,线条优美,形态逼真。此件童子拜观音像可谓是何朝春的经典作品。

RMB 500,000-800,000

 

 

169清早期  德化窑观音坐像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博及渔人”、“德化”,高27cm

此“德化”款观音发髻高挽,头戴花冠,两侧置发带自然垂搭于两肩之上。面容丰腴,鼻梁高耸,双目低垂,神情于肃穆中不失温柔之气,于端庄中流露慈祥之情。观音体呈盘坐之姿,身着宽衣,衣领微敞,下及长裙,胸前身下璎珞缠身,极富装饰美感,宽衣长裙随行而就,衣褶飘摆叠压,刻绘逼真。观音双手结印,作说法之势。其下莲台外作仰覆莲瓣样式,上下对称齐整。整器座像以德化白釉烧制而成,造像质地坚密,釉面润滑,外表白皙柔美,宛如象牙,充分体现出德化白釉之工艺特征。塑像背部有“博及渔人”、“德化”一葫芦一方块两款。“博及渔人”名讳不可考,是继承了明代何朝宗技艺的一代名匠,活动于清雍正、乾隆间,晚清时期有“博及渔人”款式的观音像在国内及南洋均十分名贵,仿品甚多。此像胎体厚重致密,积釉青亮,与晚清胎质白腻粗糙者大不相同。

备注:山中商会旧藏

RMB 200,000-300,000

 

 

170明正德  黄釉盘

鉴赏之二百八十一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十七)

款识:“大明正德年制”,直径17.5cm

此件黄釉盘撇口,弧腹,圈足,造型规整大方。胎骨洁白细腻,轻薄坚致,通体满施黄釉,釉色娇嫩,釉面光亮,温润无比,底内施白釉,双圈内以青花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种黄釉盘乃明代皇家之御器,为正德官窑典型品种。

黄釉瓷在中国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黄一色一向为帝王专属,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明清宫廷专用瓷,民间禁止使用,传世数量十分有限。正德黄釉继承弘治之作,而色更浓艳。此件黄釉盘,造型端庄大方,釉面莹润光亮,尽得其美,实乃正德黄釉瓷器中不可多得之佳品。

RMB 150,000-20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