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明清官窑瓷器 (三十)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3-23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明清官窑瓷器  (三十)

291清乾隆  青花海水鱼龙变化图高足盘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直径22.8×高17.8cm

此品与首都博物馆藏清乾隆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盘品种相同(参见《中国陶瓷全集15·清(下)》,图9),为清康熙时期官窑烧造的新品种,器形仿自商周青铜器,目前仅见康熙、乾隆两朝制品,而乾隆朝传世品较少,有大、中、小三种尺寸,拍品为其中最大者。

高足盘口沿外饰青花卷草纹一周,足上主题纹饰以青花绘鱼龙变化图,水面上波涛汹涌,花瓣飘扬,一尾鲤鱼正奋力跃出,空中五爪祥龙飞腾,在火云和水浪的衬托下,更显气势非凡。青花色泽浓郁,深浅层次丰富,绘画精细。

鱼龙变化图为清代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喻鱼跃龙门或鱼化龙形,清早期较为流行,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人们常借以寄托金榜题名、飞黄腾达的美好愿望。

参阅:《(台北)故宫藏瓷·清青花瓷一》,台北故宫博物院,1968年,页5859,图13

《中国陶瓷全集15·清(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图9

备注:纽约苏富比,199932223日,编号395

RMB 460,000

 

 

292清乾隆  绿地紫龙碗 (一对)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直径11cm

依据考古资料,绿地紫龙碗创烧于明永乐时期(参见《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页314315,图127),惟几乎不见实物传世,清代官窑恢复生产后,成为历朝沿袭烧造的传统品种。

此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参见《瓷器上的龙纹特展目录》,图75),器形规整,外壁施绿彩为地,以紫彩绘双龙赶珠纹,隙地间以火云纹,胫部绘海水江牙纹。纹饰描画精细,轮廓清晰,色彩对比强烈,白釉洁净细腻,彩釉均匀光润。

绿地紫彩品种装饰工艺复杂,需先锥刻纹饰,高温烧造成形,再以绿、紫彩填绘纹饰,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对窑火控制要求严格,因此流传较少。此品成对保存品相良好,十分难得。旧配锦盒。

参阅:《瓷器上的龙纹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3年,图75

《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台北)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6年,页314315,图127

RMB 828,000

 

 

293清雍正  青花缠枝西番莲纹卧足碗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15.1cm

此品器形、纹饰仿自明永乐青花品种(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一,页116,图90),内外以青花为饰,碗心凸起,饰团花纹,内壁沿碗心绘变形石榴纹一周,外壁满饰缠枝西番莲纹,枝叶纤细繁茂,几有密不透风之感。

全器胎体轻盈,青花色泽淡雅,纹饰描绘精细工整,具有雍正时期典型特征,传世较为少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一,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16,图90

RMB 460,000

 

 

294清雍正  仿定釉葵花形连托小杯 (一套)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杯直径7cm,盏托直径10.7cm

清代雍正皇帝深慕宋瓷风韵,命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大量仿宋瓷器,素以造型俊秀、釉色典雅、胎质坚致著称于世。葵花杯的造型、釉色均取法于宋代定窑,亦属此类例证。

葵花形器滥觞于宋代,历代延续烧造,多施浅淡色釉,以展现秀美的器形。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仿龙泉窑青釉盘(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188,图170),虽已将宋代习见的六瓣葵花式易为八瓣,然气韵一脉相承,犹为天水嫡子。

此品为白釉葵花形连托小杯一组二件,仍以六瓣为形,胎体轻盈,白釉莹润。杯外壁及盏托内均以沥粉、模印技法勾勒弧形花瓣轮廓,其间阴刻脉纹,胎壁薄似卵膜,如同鬼工。杯形似初放花苞,盏托则为盛开之花朵,玲珑隽雅,娇滴可人。

该品种传世较少,目前仅见香港艺术馆藏品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览的竹月堂藏品,两者均无托。拍品杯、托均品相完好,更显珍贵。

参阅:《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藏清代陶瓷》,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馆,1984年,页100101,图58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88,图170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页79,图22

备注:香港苏富比,20051023日,编号515

RMB 552,000

 

 

295清雍正  仿定釉印泥盒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8.6cm

雍正时期单色釉烧造技法高超,仿制两宋各大名窑名品,既承袭前代风格,又有所创新,此品即为一例。

该品釉色仿自定窑而有所变化,形制独特,相同的器形可见瑞士鲍尔基金会藏品(参见《鲍尔收藏中国陶磁名品展》,图51)。平盖,短颈,腹部扁圆外凸,口沿露胎,内外均施以仿定釉,釉汁肥厚温润,开片疏朗有致,为雍正仿古瓷精品。

此品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单圈款,形制尤为特殊,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亦见有相同款识,书风相类,似出自一人之手,对照故宫博物院藏品之时代风格,应同属雍正早期烧造。

参阅:《鲍尔收藏中国陶磁名品展》,(日本)出光美术馆,1994年,图51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38139,图58

RMB 253,000

 

 

296清雍正  天蓝釉盘 (一对)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15.8??cm

天蓝釉是明永乐时期模仿北宋汝窑釉色而创烧的高温釉,惟明代实物不见传世,仅近年来景德镇珠山出土数件残器。清康熙时恢复烧制,技术已臻成熟,至雍正朝釉面更为匀净平整,发色更趋沉着隽雅,成为清代著名的单色釉品种。

此品盘形秀美,胎薄质坚,内施白釉,外施匀净温润的天蓝釉,胫部积釉处颜色略深。虽不着纹饰,然秀美的器形与高雅的釉色相称,反映了雍正时期单色釉品种的非凡成就和典雅的艺术风格,相当名贵。

该品成对保存品相良好,尤为难得。配木座。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08

《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页141,图73

RMB 350,000-450,000

 

 

297清康熙  青花团凤纹杯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直径6.9cm

青花、釉里红团龙、团凤纹茶圆为康熙时期名贵品种,此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画意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期青花瓷》,页249,图158),而尺寸较小,杯形接近同时期的“叱石成羊”杯,传世极为少见,更显珍贵难得。

该品器形精巧,釉面莹润泛青,胎质细腻坚致,外壁绘三组青花团凤纹,笔触纤美流畅,青花发色纯正,为康熙官窑之精品。品相保存良好,极为不易。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第一卷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49,图158

RMB 517,500

 

 

298明嘉靖  绿彩云龙纹盘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直径31cm

嘉靖本朝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在位四十五年,年号嘉靖,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使用“回青”料,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是其特点;嘉靖五彩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新局面,色调以红绿取胜,风格古朴艳丽,为我国彩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是明代瓷器艺术继成化以后的第三次高峰,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嘉靖彩瓷,于白釉地上直接绘以五彩的器物,其中红彩艳丽如枣皮红色,有时以黄彩衬托,使红黄色重叠,呈现凝厚的橙红色调;黄彩似同蜜蜡;绿彩为大绿;蓝色则以青花代替,色调蓝中泛紫,整体给人感觉古朴艳丽,为我国彩瓷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嘉靖一朝四十五年,官窑生产从未间断,据不完全统计,产量可达六十多万件。此件绿彩龙纹盘,即为极富嘉靖朝特色的彩瓷典范。

此盘敞口,弧壁,圈足,器型规整,胎质细腻坚硬,胎体厚薄均匀。内外通施白釉,釉面光洁莹润,滋润光亮。足底心以双圈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造型洗练,端庄考究,展现了宫廷制器严谨大方之气度。以绿彩施绘云龙纹,盘心绘正面苍龙,苍龙竖立,身体遒劲,五爪锋利,锋芒毕现。外壁周饰首尾相对的侧面苍龙,两条行龙追逐火球,龙体矫健,气势威严,颇具动感。内外纹饰相应,气势恢宏,方寸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采用传统的勾线加平涂的技法,然细致周到,繁而不乱,装饰效果极强。此类白地绿龙纹装饰始于明代成化,流行于弘治、正德二朝,北京故宫博物院便藏有弘治绿彩龙纹盘。但嘉靖一朝此品种较为少见,此件作品绘制龙身较瘦,龙鳞排布细密整器,双目圆睁,龙角冲天,威风凛凛。龙嘴较长,俗称猪形嘴,比目眼,鬃毛前冲,五爪呈风车状,强劲有力。周身祥云火焰缭绕,气度不凡,表现出明显的嘉靖时期龙纹特点。

RMB 828,000

 

 

299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菱口盘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无款,直径38cm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基本摆脱了洪武青花瓷器从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曰,“永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永乐青花独具之静穆高贵,彰显中国陶瓷经典魅力,奠定了其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此件永乐青花大盘即为永乐青花作品典范之作。

此盘为永乐官窑经典品种。菱口,折沿,浅弧壁,矮圈足微外撇,白色细砂底光滑细腻,有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火石红。器型端庄宏硕,落落大方,修坯精细,圈足切削整齐,盘口犹如十二瓣菱花盛放,优美典雅。胎土淘洗精炼,胎体细密坚硬,轻重适度。釉面肥厚莹润,气泡较少。使用苏麻离青,青花呈色浓艳,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并有锡光,此为永乐青花瓷器的显著特征。盘内口折沿绘饰缠枝灵芝,盘心双圈菱花,与盘口呼应,盘心正中绘缠枝牡丹,四周以茶花、莲花、石榴花、秋葵缠枝均布;盘内、外壁分别绘栀子花、牵牛花、莲花、山茶、牡丹、菊花等折枝四季花卉十二朵,与盘心纹饰相呼应。纹饰层次分明,布局疏朗有致,绘制技法极其精湛考究,藤蔓绵绵,疏朗饱满,纹饰写实灵动,鲜活传神,借鉴了国画的笔墨意韵,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苍翠欲滴,凝重雄浑。

此件青花盘使用之青料为永宣时期特有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不论着色深浅,色泽都极为绚丽鲜艳,清晰明快,线条的纹理中常带有钴铁的结晶斑,呈星状点滴晕散,浅淡处结晶斑点较少,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或呈现金属锡光,甚至下凹深入胎骨,迎光侧视或用手抚摸可辨凹凸不平之状。盖因苏麻离青含锰低而含铁高,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呈现出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这种研磨不细的钴料在窑火中形成的自然晕散,绝不同于后世仿品那样有意重涂点染,着意模仿。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用手触摸即有下凹之感,因此用此料描绘的纹饰多为花果,而较少有描绘人物纹饰的作品,烧成效果如同在生宣纸上作画时留下的笔触、墨痕,青花为骨,笔意入神,极富韵致。

此类大盘器型始见于元代,明承元制,重视窑业,于景德镇珠山置御器厂,至永乐年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永乐御瓷青花大盘尺幅恢弘,式样丰富,造型多变,纹饰广泛,细分为二十余种,为历朝盘类之最,而此类菱口缠枝盘存世数量甚少,保存至今,更为难得。

自永乐三年始,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涉地中海、东非一带,弘化天朝圣德,重开海外经贸,中外往来遂变密切,各类货物往来不绝。瓷器一类尤为受到当地贵族的喜爱,故专设有司备以窑务以供生产御用及赏赉的青花瓷器。此件青花花卉菱口盘在装饰造型上流露出鲜明的伊斯兰风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乃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

此件作品造型规整端庄,胎釉细润光滑,青花发色完美明艳,绘制纹样精美细腻,饱满端庄,永乐一朝泱泱大国,威加海内之气魄一览无遗,其青花之美之魅堪为永乐青花的卓越代表,为永乐官窑之璀璨珍品。北京故宫博物院便藏有此时期的相类青花花卉纹盘,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62,图59

RMB 3,220,000

 

 

300清康熙  青花松竹梅纹斗笠碗

鉴赏之二百九十四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直径22cm

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至此开始,康熙青花瓷在传承前朝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器浑厚,制作精良,小器玲珑,巧夺天工。此件青花松竹梅纹碗即是康熙官窑的经典之作。此碗作斗笠式,敞口,斜壁,直圈足,足底双圈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制坯修胎规整严谨,技术高超,造型取法赵宋制器之美,轻盈灵秀,洗练简约。淘洗精炼,胎薄体轻,胎质缜密,质坚纯净,正合康熙制胎“糯米汁”、“似玉”之美称。胎釉结合紧密,釉质细润莹白,与青花翠蓝之色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遂成康熙青花独有之风貌。

全器以青花绘饰,口沿、足墙饰青花弦纹两道,碗壁以青花通景绘“岁寒三友”松、竹、梅,修竹清逸俊秀,寒梅傲雪欺霜,青松坚忍不拔,运笔丰富潇洒,生动自如,绘制因循章法,俨然水墨意态。布局严谨,画意流畅生动,笔触细腻,青花发色翠蓝浓艳,衬以如雪釉地,更显风骨。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间,青花器的钴蓝色调变化很大,从鲜亮到灰暗,包括多种不同的浓淡色调,但终以青翠明快、色泽浓艳、清新悦目和层次分明的色泽为主流,并成为清代之冠。康熙时期,景德镇制瓷工匠纯熟地掌握了珠明料和浙料的呈色技术,同时对胎釉原料精细淘炼和焙制,烧出了被誉为“翠毛蓝”、“宝石蓝”的康熙青花,这是一次更新技术的创造,在青花器制作史上应列为重要的一页。此时,仅用一种青花色料,便可以充分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这种多色阶青花,层次分明,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使青花色如同五彩般缤纷多彩,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称。因此,康熙青花往往深具文人画之意境,晚清鉴赏大师寂园叟即曾赞赏康熙青花“颇有天趣”,意为能在瓷器绘画中达到妙趣天然的效果。本件作品即充分运用了青花色调的多端变化,虽为单色却有深浅、浓淡、虚实之分,层次丰富,青花为墨,玉瓷似宣,水墨写意,潇洒自如。

松、竹、美因其特性而赋予的美德,被誉为“岁寒三友”,松、竹经寒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孤本元明杂剧》缺名《渔樵闲话》曰:“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唯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的文人精神。清代宫廷以岁寒三友的风雅特质及“三友连枝作寿朋”的吉庆寓意,常用以作为御用茶具纹饰,康熙朝此类青花岁寒三友碗应是以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碗为蓝本(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传世较少,造型优雅,轻盈灵动,意境高远,实为康熙官窑难得一见之珍品。玲珑别致,小器大样,极为珍贵。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页116,图58

RMB 3,45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