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羿2022秋拍

 馱夫 2022-12-21 发布于福建
古人喜花,不仅设宴赏花,吟诗赞咏,还将花绣在衣裳上,描在画里,绘在瓷器上。宋代诗人曾端伯“以花为友',以十种花各题名目,称为十友。再看《牡丹亭》,“”,全因花神的牵引,这才有了柳杜之间的无边烂漫。在玲珑妙笔,极尽风雅的《红楼梦》里,也有闺中女子芒种时令,百花谢去结果;进入朗朗夏日,需送花神归位的风俗。


LOT12
清康熙
五彩“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6.5 cm.
来源:H.M.Knight收藏
展览:《Oosterse Schatten: 4,000 Jaar   Aziatische Kunst》,荷兰国家博物馆,阿姆斯特丹,1954年,编号357
记录:
1、香港苏富比,1991年5月2日,编号98
2、香港苏富比,1999年4月27日,编号423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52-153,图140
2、大英博物馆藏品
公元1680年,也就是清朝康熙十九年,臧应选奉旨进驻景德镇担任督陶官,负责督造官窑瓷器,标志着清代官窑从此正式开始生产。《清史稿》对此评曰:“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当时,刘源具体负责设计瓷器样式,在其设计的数百种瓷样中,十二花神杯空前绝后。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清宫旧藏

十二月令花神杯采用中国古代「左文右图」的传统方式,一杯一花,一花一诗,诗文对照花卉寓意,或五言或七绝,均为两句式,使每个杯子呈现出文图并茂、诗画对应的特殊意境,体现出古人对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相互借鉴的思想观念,对之后雍乾时期的题诗珐琅彩瓷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另外,在诗句之后,钤印青花篆书「赏」字印章,反映出十二月花卉杯制作之初,应该是康熙皇帝拟于宫廷赏赐的御用之物。此类小杯有青花、五彩两个品种,清人寂园叟所着《陶雅》中提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试戛戛乎其难。」



此杯造型小巧灵秀,胎质缜密,轻薄若纸。通体罩施白釉,胎釉结合紧密,坚致纯净。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杯上所书诗句“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撷自唐人许浑的《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对照一旁青花五彩绘梅花,设色恬淡隽永,雅丽怡人。枝头、花叶由设色较深逐渐减淡,而枝干、树叶、山石的穿插也明显地借鉴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方法,可见此时,五彩的绘画技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渲染之法。虽然这种技法的演变还处于过渡之中,但已经是不同以往。


清康熙 五彩“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大英博物馆藏

从构图风格上来看,此套小杯构图疏朗清新,有大量留白,且没有采取任何边饰、锦地等进行装饰,显然受到了清初著名花鸟画家恽寿平的影响,这也与康熙皇帝亲自参与烧制有直接关系。圣祖自幼学习汉文化,也很早接触文人画,这也使得当时官窑瓷器中烧制了一大批颇具文人画意味的瓷器。查阅公私资料,同类型纹饰及器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以及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皆有所藏。





清康熙 五彩“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





清康熙 五彩“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康熙二十年以后,景德镇御用瓷器的烧造逐渐步入正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臻达顶峰奠定了基础。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杂釉彩和素三彩极富盛名,在继承明代三彩技法的同时,更急注重精工细作,符合御窑的严格标准。同时,蓝彩的出现更是为康熙时期的彩瓷添加别具一格的风貌。





LOT2
清康熙
暗刻海水绿彩龙纹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22.5 cm.
记录: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177
参阅:《天民楼藏瓷(上册)》,香港艺术馆,香港,1987年,图版93
绿彩云龙纹盘始见于明代成化时期,是明清两代御窑的经典品种。明代和清代绿彩云龙纹盘的主要区别在于,明代作品先于素胎未干时锥刻龙纹,满施透明釉后,将内外壁云龙纹釉层剔除,形成涩胎纹饰,入窑高温烧造,再于涩胎处填绘绿彩,复入窑低温烧成。而清代作品则仅在釉下锥刻海水,省去剔釉工序,入窑高温烧造后,再于釉上直接以绿彩与墨彩描绘云龙,入窑低温烧成。




本品为清初御窑厂建立后,通过对明代绿龙盘进行技术改良所生产的第一代具有清代特色的绿彩龙纹盘,其对后世同类器物的生产具有开创之功,意义深远。除此之外,本品在康熙同类器中亦是出类拔萃之作,其品质极为精绝,所绘龙纹凶猛异常,所书六字款亦为康熙晚期御窑款识中档次最高的一种。


左:清康熙 斗彩云龙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康熙 斗彩云龙纹盘(南京博物院藏)





LOT6
清康熙
黄地青花双龙戏珠纹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20.8 cm.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152、153,图123
黄地青花瓷器自明初宣德时期创烧以来,一直是官窑中最为名贵的品种之一。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颇为少见。


清康熙 黄地青花二龙戏珠纹盘
清宫旧藏

拍品内外壁均以黄彩为地,青花绘纹饰,盘内绘双龙戏珠纹,隙地衬以火焰形云纹,外壁饰圆钱、方胜、如意等杂宝。青花所绘龙身姿矫健,五爪刚劲,威风凛凛,不怒自威。纹饰留白之处均以娇黄釉填满,其色泽清澈,艳而不俗,格调不凡。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时代特征明显。

本品造型端正,釉层紧密,绘制精细,黄釉的加入,使得整体色彩绚烂,雍容堂皇,既体现装饰效果,更突显器用的不凡地位,彰显了了康熙时期御窑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康熙是我国历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其六十一年的统治中,制瓷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大器浑厚奇伟,小器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开有清一代瓷业盛世之先河。





LOT7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大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32 cm.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70,图60
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69
3、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藏品
本品撇口,浅弧腹,平底,圈足,体量硕大而毫不变形。盘装饰技法复杂,先于素胎之上锥刻纹饰,再施黄地素三彩。其中盘心刻双龙戏珠纹样,二龙呈上下盘旋之势,怒目圆睁,须发上昂,龙爪怒张,目视眼前火珠,似作争夺状。双龙间以火焰和流云作点缀,内壁则锥刻折枝梅花、牡丹、荷花、山茶、石榴花、菊花等花卉八组。锥刻完成后入窑高温烧制,再依纹饰轮廓,填涂色釉,纹饰留白处施以黄地,再入窑二次低温烧成。其中盘心双龙分饰赭、绿两色,周身遍布五彩祥云,内壁花卉色彩缤纷。盘外壁以同样技法装饰四龙各逐一火珠,穿梭于云间,姿态生动,极富韵律。盘底施高温透明釉,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苍劲有力,为康熙时期御窑典型款识。

此式黄地素三彩大盘为康熙朝独创,见有折沿及微撇口两类,其中折沿一类在晚清时曾为慈禧太后仿作,若本品微撇口之类则为康熙朝所独有。本品器型端正,工艺精细复杂,纹饰堂皇大气,釉面光洁莹润,色彩明亮鲜丽,尽显康熙盛世气象,带有浓烈的皇家气派,实属康熙黄地素三彩之上品佳器,南京博物院及大英博物馆皆有所藏,颇值珍视。





左: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盘(南京博物院藏)
右: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盘(大英博物馆藏)






LOT10
清康熙
黄地暗刻绿龙纹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0 cm.
此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外均作黄地,碗心绿彩书“寿”字,口沿处饰一周绿彩缠枝卷草纹,碗身以绿彩填绘云龙戏珠纹。龙身腾跃有力,五趾龙爪锋利,龙首怒发上冲,双目圆瞪,威风凛凛。底内青花双弦纹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此碗样式为清代后宫的岁例用瓷,专供贵妃一级使用。清代内廷等级森严,在日常用度中都有明确规定,决不可僭越。


据清乾隆《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铺宫”记载,内廷对瓷器的使用有明确规定。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瓷;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妃用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龙器。结合传世实物,此规定最早应该出现在康熙年间,顺治一朝未曾有,可能当时天下初定,内廷制度尚未有暇顾及,后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四海升平,康熙帝参考前朝,复位礼制,制定出许多详细的内容,包括内廷后宫的各方规定,并为后世所遵循,终清一代不曾更迭。




LOT35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49.5 cm.
参阅:
1、《天民楼青花瓷特展》页200,图83,鸿禧美术馆,1993年
2、《清代瓷器赏鉴》页133,图16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3、《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67,南京博物院,2003年
满清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其中以乾隆皇帝最为笃信,弘历一生以佛心天子自称,虔诚而执着地礼佛敬佛,登基后继续完成由雍正时期开始的汉文大藏经的雕刻工程,又于乾隆三十八年敕命将汉文大藏经译成满文,历时十八年方成,与由藏文译成的蒙文大藏经同时雕印。该工程浩大,旷日持久,前后耗费人力物力甚巨,而弘历坚持完成,由此可见弘历敬佛之精诚。


清乾隆《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在紫禁城、各处行宫,建造了许多的佛堂楼阁和供佛寺庙,如宫里的英华殿、梵华楼、般若殿,御苑的永安寺、小西天、尤寿楼和三山五园的佛堂胜迹,真是数不胜数。紫禁城内的雨花阁是宫里惟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建筑,是宫中修习密宗的重要场所。宫里许多装饰流行密宗瑞物图案,同时为了满足各处佛堂陈设供奉之需,御窑厂秉承弘历谕旨烧制许多瓷质密宗法器供器,开创中国陶瓷史上富具时代特色的一页。




本器高49.5厘米,体量巨大,气势恢宏,是一件颇能体现乾隆王朝鼎盛国力的瓷器作品,且整器胎釉质量精良,青花发色上佳,纹饰描绘细致,品质优秀,极为难能可贵。尊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标准乾隆中晚期御窑款识字体。


汉宽带纹铺首衔环铜壶
邢台博物馆藏

造型源自上古青铜器,敞口、束颈、丰肩,两侧贴塑铺首衔环耳,圆鼓腹渐收至底,高圈足外撇,整器造型端正,体量硕大,颇具气势是一件颇能体现乾隆王朝鼎盛国力的瓷器作品,且整器胎釉质量精良,青花发色上佳,纹饰描绘细致,品质优秀,极为难能可贵。
肩部装饰的西洋巴洛克式卷草花卉纹,亦是雍正乾隆之际开始出现的特殊纹样,也正与清宫档案“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烧造些”之记载相合,乾隆御瓷上许多高档御瓷皆选用此种边饰。



口沿和近足处皆为海水纹,颈部为缠枝莲纹,肩部绘巴洛克式花卉纹样。腹部主体分绘两层缠枝莲,其中上层莲花之上托举八宝,足胫部绘仰莲纹一周。



左:清乾隆 唐英督造青花缠枝莲花觚(国家博物馆藏)
右:北京大羿2022年秋季拍卖会,LOT35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局部)

比较特殊的是本品的缠枝莲纹细节与寻常作品不同,其莲花中心书写一团寿字,这与乾隆早期唐英为北京地藏王菩萨殿、天仙圣母庙供奉的青花花觚上的莲花纹饰一致,可见此种绘制方法应是唐英督窑时所创。整器纹饰主题鲜明,上下呼应,描绘细致入微,尤其肩部铺首形象生动,彰显出威严的皇家气度。










-左右滑动查看局部图-


八宝亦称“八吉祥”、“八瑞相”,分别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双鱼、盘长结。八宝纹用于瓷器装饰最早见于元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明清时期更为流行,常与莲花组成莲托八宝图案,用作器物主题纹饰。其流行充分体现出明清两代宫廷对藏传佛教的重视与遵从。
此种形制的青花铺首尊首见于雍正朝,盛于乾隆,道光以后不见。按尺寸不同可分为大小两种,其中小尺寸者较为多见,自雍正朝烧造至道光朝;大尺寸者则较为少见,由于其体量硕大,制作难度高,烧造成本巨大,因此随着乾隆以后清王朝国力的下降,其烧造也随之断绝,故仅见有雍正、乾隆两朝作品。南京博物院尚存一例雍正朝作品(录于《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香港,1995年,编号44)。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八吉祥纹铺首尊
南京博物院藏


查阅资料对比可知,雍正作品、乾隆早期作品和乾隆中晚期作品在肩部及胫部的如意纹、蕉叶纹和海水纹等纹饰的排列布局上还存在变化,可见御窑厂在烧造的过程中,不断接到宫廷或是皇帝的指示和要求,在细节之处进行修改,从而最终定型。



《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




据《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年十月(江西烧瓷器处)十三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高玉交……嘉窑青穿枝莲八宝双环大尊……此三样尊照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烧造些……于本月十六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高玉交篆字款纸样一张,传旨以后烧造尊、瓶、罐、盘、盅、碗、碟磁器等俱照此篆字款式轻重成造,钦此。”由是可知此件拍品在清宫档案众多名称应为“嘉窑青穿枝莲八宝双环大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皇帝在圣旨中专门谕令今后瓷器烧造要统一款式,本件拍品之款识当为统一款式之后的标准款样。
参阅资料
Reference
本品存世稀少,公私著录中,类品见有上海文物商店藏品(附图一),录于《清代瓷器赏鉴》,香港、上海,2005年,页133,图163,二者造型、纹样均同,应为同时之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例(附图二), 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页117,图78,装饰纹带略有差异。又另两件类同器现藏于海外博物馆,其一为美国芝加哥美术馆,其二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器型略有不同。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
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藏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市场上流通也较为少见,同类器曾售于香港苏富比1991年10月29日,编号152,并载于《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1973-1993》,香港,1993年,图版179。可见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重要性。另见一瓶,饰类同寿字莲纹,无年款,刊于林业强,《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瓷器》,香港,2007年,编号97。此外,同类铺首尊器形尚见有黄地珐琅彩品种,《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年展》页328,图185,香港艺术馆,2010年。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
记录:香港苏富比1991年10月29日,编号152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铺首尊
无款识
出版:《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瓷器》,香港,2007年,编号97




LOT811
清乾隆
斗彩团菊纹罐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11.3 cm.
记录:中国嘉德,2015年11月15日,编号2525
参阅:
1、《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179,图157
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24
器上绘画以“寿”为主题的吉祥纹饰虽并非乾隆起始,但却将历朝具有代表性的吉祥纹饰发扬光大,并流行至今。耿宝昌先生曾说:“乾隆时期……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至清末。




此类斗彩团菊纹盖罐为清雍正、乾隆朝对成化御窑斗彩团蝶纹盖罐的摹仿与创新之作,制作精细,填彩一丝不苟,级别颇高。在明清文献中并非称其为“斗彩”,而称“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一般认为“斗彩”一词首见于大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中,书中所谓“斗彩”更似今言“青花五彩”,而书中记载“填彩”者才更接近今日所谓“斗彩”。唐英在《陶成记事碑》中所称“仿成窑五彩器皿”,即指本品一类。




斗彩团菊纹为雍干时期颇受宫廷喜爱的装饰纹样,其中杯、碗所绘团菊为红、黄、紫三朵合抱,本品则为上下两朵,间以蕉叶,主要突出团菊纹样,以菊花长寿之寓意,用以祝颂清帝万寿无疆。



《郎世宁等弘历雪景行乐图》
故宫博物院藏


在清代宫廷绘画如郎世宁《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佚名《岁朝图》、《弘历雪景行乐图》等画作上,本品往往与茶壶共置于矮几之上,说明本品当时应为藏置茶叶之用。由此可见,本品应与各式三清茶器相同,均是难得的御用茶具。如此制作精巧,盖、器完整之斗彩团菊纹盖罐,实为收藏上选,陈此乾隆窑御器于案头架间,或事以茶事,堪称收藏之幸也。



清乾隆 斗彩团菊纹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甲子万年”为歌颂皇帝万寿无疆、江山永固的吉语。唐英赶在甲子年(乾隆九年)到来的前一个月,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一日奉上给乾隆帝新造的“万年甲子笔筒一对”,他在奏折中说:“工匠人等以开舂正当甲子万年之始,悉皆欢腾踊跃。”,“不日而成”。此笔筒供御之后,自是龙颜大悦。



乾隆八年磁胎洋彩万年甲子笔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LOT817
清嘉庆
粉彩云鹤暗八仙甲子万年图盘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24.4 cm.
参阅:中国嘉德,2007年6月16日,编号2064
时光飞逝,六十年后又一甲子年到,已是嘉庆九年,嘉庆皇帝模仿先朝制此“甲子万年”盘,想必是承继传统、借先帝一朝之洪福吉运,亦能一统江山六十载。

拍品撇口,浅弧腹,平底,圈足。里外施白釉,外壁使用粉彩绘制云鹤杂以暗八仙纹饰,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写“万”、“年”、“甲”、“子”四字,应为宫廷祝寿所订烧。盘心绘粉彩寿桃纹饰,以表“多福多寿”之意。可见嘉靖皇帝的长寿祈愿。



参阅:清嘉庆 粉彩甲子万年盘
中国嘉德 2007 年 6 月 16 日 编号 2064


在清代花草纹饰中,忍冬纹具有益寿延年的吉祥寓意,因此。“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因越冬不凋,故名,《本草纲目》云:“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忍冬纹随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忍冬图案多为佛教装饰,或取其“益寿”之意,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后绘于官窑瓷器之上,被赋予多福多寿、长寿万年之吉祥寓意。两件盘的内壁绘青花弦纹两道,碗心及外壁饰斗彩忍冬纹,寓意延年益寿。构图疏密有致,繁简相宜,以青花勾勒,再于其上填绘五彩,二次烧造而成,工艺复杂,色彩呈色亮丽。





LOT839
清道光
斗彩忍冬纹盘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21.2 cm.
来源:云南文物总店(签)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00161361-1/11
拍品敞口,浅弧腹,圈足。两件盘的内壁绘青花弦纹两道,盘心及外壁饰斗彩忍冬纹,寓意延年益寿。构图疏密有致,繁简相宜,以青花勾勒,再于其上填绘五彩,二次烧造而成,工艺复杂,色彩呈色亮丽。底心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嘉庆 斗彩忍冬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次有忍冬纹饰还征集到一件咸丰年间的作品,设色艳丽,为收藏之佳品。





LOT818
清咸丰
斗彩忍冬纹盘
款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21 cm.
咸丰一朝存世短暂,内忧外患,据《清档》载,景德镇御窑厂在咸丰五年以后基本停烧,故咸丰朝制瓷数量极其有限,又因英法联军烧抢圆明园时再遭厄运,因而传世品更加稀少,本品即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咸丰朝官窑器。



参阅:清雍正 斗彩忍冬纹盘


香港苏富比 2016 年 4 月 6 日 编号 3626
光绪一朝窑业复兴,所出御瓷精良可观,其中青花一项成就辉煌。此对三松图盘,胎釉细白温润,盘内绘青花松树纹,画工精细,笔法娴熟,外壁绘四只姿态各异的蝙蝠纹,有福寿双全之吉寓,青花一色浓妍明快,几近康窑神韵。所饰之三松图为光绪之特有,似借用于陈老莲名作《三松图》,由此可鉴光绪御瓷锐意精进,开拓装饰之新风。





LOT841
清光绪
青花三松图盘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8.7 cm.
来源: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171
记录:香港苏富比,2003年4月27日,编号268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75,图160
2、《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108,图102
左:清光绪 青花青松图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右:清光绪 青花松树纹盘(关善明藏)
“蝶”与“耋”谐音,因此百蝶寓有“寿至耄耋”之意。光绪粉彩百蝶赏瓶为晚清御瓷之隽品,形制规整端庄,胎釉精良,莹白温润,几近康雍二朝之水平,通体以粉彩“百蝶富贵”图,所见彩蝶翩翩起舞,姿态各异,设色华丽,俱不相同,笔意工整,翅质表现细腻,无论点、擦和线条均流畅生动,宛若趣意盎然的国画小品。





LOT844
清光绪
粉彩百蝶纹赏瓶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高度39.5 cm.
来源: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参阅:
1、《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68,图335
2、《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沈阳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183、184,图14
赏瓶最早出现于雍正时期,清宫档案原名为“玉堂春瓶”,是清宫经典的陈设器皿,光绪朝之前,赏瓶以青花绘制缠枝花卉品种最为多见。自光绪朝始,赏瓶种类日渐丰富,除青花外,还出现了粉彩和蓝釉等品种,瓶腹除绘传统的缠枝花卉、云龙等纹样外,还流行百蝶寿字、皮球花等图案,是光绪朝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瓷器样式。



清光绪 粉彩百蝶纹赏瓶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的魅力在于记录时光,而艺术的意义在于见证文化的传承。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清代是中国制瓷史的巅峰,全面地吸收了前朝的制作技术的精华。明万历后官窑沉寂,直到康熙时期才逐步恢复景德镇御窑厂,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品种不断丰富。雍、乾二朝达到顶峰,即从宋代“五大名窑”汲取营养,又锐意创新,不断尝试新的造型和品种,技术上更为精益求精,不惜工本。最富有代表的当属各朝各代的官窑器,集皇帝审美与时代文化为一体,最真实地反映了所处时代的历史信息。
清代官窑作为瓷器市场的中坚力量,经久不衰,本场拍卖也为诸位呈现多件制作精良、赏心悦目的官窑佳物,供各位赏鉴。
LOT809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纹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0.8 cm.
参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03
2、《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页64,图6
拍品撇口,深腹,圈足,造型秀致雅正,胎薄质细,釉汁润洁。碗外壁绘粉彩八宝吉祥图案,其排列顺序为轮、螺、伞、盖、花、瓶、鱼、长,宝器周围彩带、祥云环绕,一幅祥瑞景象。全器轻盈秀雅,典雅大气,纹饰华美,绘工精丽,所饰图纹发挥出渲染技法的特性,发色清新华丽,色彩搭配雅致和谐,予人呈现精秀华贵之气,是乾隆粉彩瓷中的臻至之作。此类粉彩八吉祥纹碗创烧于乾隆本朝,以后各朝均有烧造,是清代官窑瓷器的典型宫碗样式,故宫博物院现存109张瓷器官样中,即有此品种图样。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纹碗
南京博物院藏

LOT819
清咸丰
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7.2 cm.
参阅: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00155734
2、《故宫博物院藏慎德堂款瓷器》,故宫出版社,2014年,页86、87,图16
本品端庄典雅,胎体纤薄坚致,外壁敷涂娇黄彩为色地,淡雅悦目,质感厚润匀净,彩绘各式花卉,见有牡丹、兰花、秋海棠、梅花、荷花等,花团娇艳锦簇,争相斗艳,枝叶自然婉转,华美富丽,风姿绰约,各见妍态。各花布置错落有致,颇见自然逸趣,其设计一反传统的缠枝花卉纹饰,代以各式花卉荟萃一堂,寓意群芳献瑞,又见清新雅致之气,深得雍正御瓷风韵,为别具新意之隽品。




纹饰及造型与道光慎德堂御制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纹碗纹饰完全一致,由是可见此种纹饰深合道光、咸丰两位皇帝之审美品味,故而得以传承。咸丰一朝存世短暂,内忧外患,据《清档》载,景德镇御窑厂在咸丰五年以后基本停烧,故咸丰朝制瓷数量极其有限,又因英法联军烧抢圆明园时再遭厄运,因而传世品更加稀少,本品即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咸丰朝官窑器。



清道光 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OT823
清乾隆
茶叶末釉荸荠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33 cm.
参阅:
1、《玫茵堂中国瓷器》,伦敦,1994-2010年,卷2,图版936
2、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 735-1883
拍品圆口,细长颈,坡肩,扁圆腹,短圈足,器形端庄秀美,形如荸荠造型,故称之“荸荠瓶”,为标准官窑烧制。瓶内外通施茶叶末釉,釉面呈色黄绿而不透明,颇似茶叶的细末,古朴清丽,深沉凝重,极具古意,耐人寻味。由于烧制时温度不同,茶叶末釉又有蟹甲青、鳝鱼黄、黄斑点、茶叶末等多个品种。




此器釉色偏绿,有茶有末,乾隆官窑特征明显,应属文献所记“蟹甲青”之类。底款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篆法精妙,笔力遒劲。清代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过问茶叶末釉瓷器,不惜人力、物力,力求其完美。清乾隆茶叶末品种多为大器,作为宫廷观赏之用,本品作为陈设雅玩之器,可赏可玩,殊可珍贵,是帝王醉心之物。



清乾隆 茶叶末釉荸荠瓶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LOT824
清嘉庆
霁蓝釉象耳琮式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29.3 cm.
参阅:《故宫陶瓷馆 卷五·专题》,故宫出版社,2021年,页170,图91
圆口短颈方身,仿玉琮制式,腹上部两侧贴饰双象形耳,象鼻衔环,雕刻精致,圈足,胎体厚重,造型周正挺拔,端凝敦厚,静穆古朴。体量适宜,制器严谨,比例均衡,线条利落简洁,考究端庄。足底书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瓶身通体施霁蓝釉,霁蓝釉是一种含钴石灰釉,又称“祭青”,釉色纯正,晶莹亮泽,釉质纯净,色泽深沉,烧制过程中釉质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口沿、瓶棱角边缘色浅。象耳方瓶是乾隆朝开始流行的一种瓶式,自烧造之时直至晚清,历代官窑都有生产,是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因器形方正,瓶侧饰象耳,故又有“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



清嘉庆 霁蓝釉琮式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OT827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5.8 cm.
来源:国营文物公司旧藏
拍品撇口,浅弧腹,平底,圈足。器型规整,胎釉俱佳。盘身内外均以青花描绘纹饰,盘内壁口沿绘缠枝花叶间以葫芦及蝙蝠寓意福禄万代,盘心绘团花一簇;盘外壁绘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饰。八宝排列顺序为轮、螺、伞、盖、花、瓶、鱼、肠,宝器周围彩带环绕,一幅祥瑞景象。整器轻盈秀雅,典雅大气,纹饰华美,绘工精丽,青花发色清新华丽,画面雅致和谐,予人呈现精秀华贵之气,是乾隆青花瓷中的臻至之作。




LOT833
清道光
釉里红团凤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4.5 cm.
记录:中国嘉德,2011年11月13日《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二)》,编号3150
参阅:
1、《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80,图63
2、《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册,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70
此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精巧,曲线柔美,考究规整,制器有度,修胎完美,胎质细洁致密,釉质肥润莹白。外壁以釉里红绘展翅团凤,凤身以圆形为界,舞动飞转,身姿优美,高贵华丽,极富动感。纹饰清晰,布局简洁,绘制精细,釉里红发色清晰艳丽,鲜红的团凤纹映衬在雪白的底色上形成鲜明对比,美艳夺目,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与观赏性。




团凤纹属团花纹,团花纹即圆形纹样,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又灵活多变,为清代瓷器流行装饰纹样之一,多彩绘装饰。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有团龙、团凤纹,著名的明代成化斗彩器和青花瓷上也使用此装饰,有龙凤、花卉纹等。此式碗创烧自清代康熙朝,后成为官窑传统品种。本件作品制作精美,釉里红呈色红艳,又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此对釉里红团凤碗装饰别具一格,虽是凤纹,然毫无俗意,其釉里红填绘团凤,发色鲜丽纯正,衬以温润白釉为地,倍觉疏朗怡神,实为道光官窑上乘之作。

左:清道光 釉里红团凤纹碗(关善明藏)
右:清道光 釉里红团凤纹碗(景德镇陶瓷馆藏)





LOT842
清光绪
青花胭脂红彩八仙过海纹碗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22.6 cm.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438
此碗内施白釉,外壁以胭脂料绘滔滔海水,波涛间以青花描画八仙,神态各异,绘画规整细腻。碗心双圈内亦以胭脂彩绘江涛,用青花饰天空卷云及寿星瑞鹿。画工精细,釉面滋润,发色鲜艳,装饰及形制均为清代官窑之传统品种,在《光绪廿六年庚子大运传办瓷器列表》中记载为“红海水青花八仙大碗”。



清光绪 青花胭脂红八仙人物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OT845
清光绪
仿官釉琮式瓶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高度27.8 cm.
拍品圆口,短颈,平折肩,四方体,圈足。形制凝重敦厚,胎体厚实,腹部四面突起八卦纹,通体施仿官釉,色泽凝润,釉质肥厚,自然高雅,底落“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琮式瓶为清代官窑的经典器型,其外壁有素面和堆贴八卦纹两种装饰之区别,此件拍品的装饰纹及为后者,亦称“四方八卦瓶”,是从宋代起,仿照商、周玉琮加以变化而烧成的一种特殊器型。《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清光绪 粉青釉琮式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尚古,皇帝命御窑依古式,烧造多样新瓷,并曾诏命运送古瓷珍品至景德镇作为摹本效之。是时御窑督陶官及当世工匠博览众长,聪颖多才,每每创新,以迎合上意,促使制瓷工艺臻绝超卓。御窑制品既追摹三代青铜造型及宋明两朝颜色与技法,又融入当代新釉水与审美,汲古创新,其时瓷器佳作不断。
宋瓷单色纯净的不事雕琢之美,乃是陶瓷史上的一段永不落幕的传奇,为后世所仰慕,其中龙泉窑“粉青”如和田青玉般苍翠温润,成为一代典范,开辟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明清景德镇窑仿龙泉窑的品种,有仿龙泉青釉、冬青釉和粉青釉,粉青釉的釉色最淡,且多光素无纹,制作工整,造型敦厚稳重。




清代色釉瓷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推陈出新,创烧品种繁多。乾隆时期其色釉瓷的生产更是精益求精。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评价有“其制作之巧妙,彩色之艳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帝嗜古成癖,再加上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此时的粉青釉制作技术更为成熟稳定,对于颜色控制自如,成色素雅匀净,实得文人雅致淡然之趣。





LOT821
清乾隆
粉青釉模印缠枝牡丹纹大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26.5 cm.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40、241,图106
2、《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至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179,图3-38
3、徐州博物馆藏品
大碗胎体厚重,通体施青釉,外壁釉下凸饰卷草纹和缠枝牡丹,内壁亦为缠枝牡丹纹,但以暗刻技法为之,搭配富有变化,纹饰清晰流畅,釉质肥腴润泽。整器端庄的造型、精致的纹饰与温润似玉的粉青釉浑然一体,显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烧瓷技艺,体现出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为乾隆时期精品。



颜色釉瓷是众多品种中,种类、釉色尤为丰富者,清乾隆时期的《南窑笔记》关于制釉工艺记载:“夫釉水配法,非有书传,亦无定则,法多配试,自有独得之妙。五金八石,皆可配入。色之诡怪,奇异不一,而足千变万化,俱成文章,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古代陶工取天然原料,经火力炼造,使得釉色天然所成,以其本色之美,展现釉之天姿,表现出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精神内涵,富有天然韵致,体现了陶瓷艺术的真谛。



清乾隆 青釉暗花芍药纹大碗
江苏徐州市博物馆


清代自嘉庆朝起,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但一些官窑器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仍是非常严格的,今日所见嘉庆御窑作品,数量虽少,质量却精,品质丝毫不输前朝,本次拍卖征集到了两件精美的嘉庆御窑佳作,皆以青花书六字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LOT830
清嘉庆
青花缠枝莲杏圆开光福寿纹双如意耳扁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24.2 cm.
记录:北京翰海,1998年8月3日,编号1341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162,图148
此式扁瓶为清宫御瓷之经典品类,始见于乾隆,止烧于道光,属于清宫每年必备的大运琢器之一。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原名为“仿宣窑青花福寿双带马挂瓶”,乾隆朝每年烧造数量不过五对。其点染铁锈斑状绘法,亦为模仿苏麻离青特点而作。瓶身以拼接法制成,工艺复杂。瓶口自上而下分绘缠枝灵芝纹、如意纹、缠枝西番莲纹、缠枝莲纹、福寿纹、卷草纹共六层纹饰,腹部福寿纹绘在凸起的桃形开光上,纹饰繁复紧密,画工精细严谨。两侧颈部加如意耳装饰,腹侧绘缠枝灵芝纹条带状饰。



明宣德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瓶身以拼接法制成,工艺复杂,借鉴明代型制(如明宣德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并结合清人审美,加以化裁。拍品胎质坚白细润,施釉莹润肥厚,青花发色纯正艳丽,画工精美,细腻而不失大方。瓶自口部开始分层装饰,口沿饰卷草纹,颈部绕一周如意云头纹,之下一圈缠枝花草铺展垂肩,瓶腹前后绘缠枝西番莲,中部桃形开光内绘五枚蟠桃,枝叶垂垂,生机犹存。




整体隽美典雅,较同时期的作品造型更为圆满,扁硕的瓶体与灵空优美的双耳搭配,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均衡虚实之感,使得器形稳重而不失秀美。纹饰形成正面紧凑,侧面简洁的装饰风格,腹部开光内绘寿桃肥硕,蝙蝠矫健,四周留白,在严密的背景装饰下夺目而出,极具匠心。



福寿双全为清代典型祥瑞图案。《周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是“所好者德也”的意思,“考终命”是有善终。所以画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寓意多福多寿,福寿双全之意。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蝠代表福。此件青花福寿双全扁瓶就保持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其工艺精湛,绘功纯熟,呈色优美,寓意祥瑞。



清嘉庆 青花桃蝠纹如意耳扁壶
清宫旧藏






LOT831
清嘉庆
青花开光折枝花卉纹纸槌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31.2 cm.
参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39
2、《芳茗远播·亚洲茶文化》,台北故宫博物院,2015年,图I-47
此式纸槌瓶仿自永宣时期青花方流执壶,将执壶的盖、流、柄去除后稍加变化得来,传世多见乾隆朝制品,嘉道两朝虽有续烧,但数量不多,至道光二十五年即停烧。本品造型规整,釉面温润,纹饰布局严谨有序,繁而不乱。




本品直颈折肩,腹斜直渐收,承接圈足,造型圆中有方,制作难度极大。瓶通施白釉,外壁以青花装饰,自口沿以下依次饰卷草纹、缠枝莲纹、变形莲瓣纹等辅助纹饰,腹部长方形开光内绘两种略有差异的折枝花卉纹,间隔分布。青花绘画多重笔点染,颇具苏麻离青之效,发色妍丽悦目,饶有韵味,是为嘉庆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典范。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纹纸槌瓶
南京博物院藏


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官方情妇蓬帕杜夫人是洛可可风格的大力推动者,她资助了包括布歇在内的洛可可风格艺术家,并对凡尔赛宫进行了洛可可风的装修,她的主导使这种浪漫繁复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当时全欧洲的艺术审美。



弗朗索瓦·布歇《蓬帕杜夫人》
英国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收藏
洛可可艺术家执迷于无序和不对称,这与巴洛克艺术推崇的“对称美”形成鲜明对比。西方艺术史上的“洛可可”时期大体对应着雍正及乾隆统治中前期。也正是在洛可可时期,欧洲艺术中融入了不少异国情调,特别是当时兴起的“中国风”(Chinoiserie)。因此很多欧洲艺术家们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乔瓦尼·贝利尼《诸神的盛宴》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藏



上:《诸神的盛宴》(局部)
下:明洪武 青花花卉纹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在中国瓷器装饰与洛可可风格之间这种意境得到充分体现,并有着许多内在连接和关键的节点。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洛可可时期的工艺品,它使用富于变化的卷涡、水草、回纹及如意云纹等曲线形花纹,形成连绵繁复的美丽形态,而这种装饰形式正被典型的中国瓷器纹饰所使用。



洛可可艺术经典纹样
图片来源网络


十八世纪时,中西文化交流繁盛,当时宫廷文化对西洋元素多有吸纳,西洋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之风深刻地与清三代君主的精神生活产生互动:前者扩宽后者的文化艺术视野,后者的钟情和认同亦极大推动前者在清宫的影响,从进口料到国产料,胭脂红彩、珐琅彩、洋彩的创烧,从而启导了清宫西洋风瓷器的盛行。中西合璧的美学品味主导了当时的宫廷艺术,也成为推动清代御窑瓷器装饰风格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LOT814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3 cm.
记录:
1、香港佳士得,1998年4月26-27日,编号518
2、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编号209
参阅:
1、香港苏富比,2019年10月8日,编号3103
2、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
拍品敞口,深弧腹,圈足。外壁以斗彩技法绘六朵缠枝花卉,以青花勾勒枝蔓,绿料填描花叶,又以鹅黄、淡紫、矾红三色填绘花瓣,花蕊高凸,别致瞩目,碗心绘同式样花卉一朵,与外壁纹饰交相辉映。碗上缠枝花卉布局清新疏朗,填色精准,青花明亮静恬,红彩纯正匀净,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紫彩华贵沉静,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的内廷恭造风格。其型轻盈优美,修胎极为规整考究,胎釉浑然一体,丽质非凡,荡漾出雍正御瓷独有的柔美婉约之气。

LOT814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局部图)


纵观有清一代君主,雍正帝胤禛是最具艺术才华的皇帝,其审美品位之高独步古今,所制御窑瓷器深受其影响,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着称。彩瓷设色之难尤甚,浓艳过度流于媚俗,淡薄不足失却本意,唯独雍正一朝画笔逸丽,构图别具一格,将两者巧妙融汇于一体。同类器及类似纹饰的佳器,在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有一只。2019年香港苏富比也曾拍出过一只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以供各位参考。




左: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香港苏富比2019年10月8日 编号3103 )
右: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


814 清雍正斗彩缠枝花卉纹碗以成窑宫碗为摹本,线条柔美,其胎釉精良,温润似玉。成窑冠绝千古,成就中国美学之典范,后世对此推崇不已,由仰慕而后摹造,佳作迭出,其中成就最著者当推雍正皇帝。其品味脱俗超群,审美要求近乎苛刻,即位以来一直不懈努力推动与指导御窑厂摹制成窑,故其所仿最精,形神俱佳,本品正是此番摹古情怀的最佳诠释。
本品丰富华丽的设色融入了十八世纪清宫盛行的西洋风。中西方的文化往来不断地改变着各种风格的流行趋势,西方曾学习东方的传统纹样,而中国在雍乾时期也开始吸收西方造型艺术的各种技法,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市场,这些西方学来的“洋图案”与传统的中式纹样融合新生。



LOT814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局部图)


作为雍正御窑斗彩瓷器,不但以仿明成化斗彩为能事,也钟情以洋花洋草入饰,效果新奇别致,展示出御瓷纹饰设计的新姿彩,成为雍正彩瓷之中瑰丽新颖的一类。其布局清新疏朗,填色精准,青花明亮静恬,红彩纯正匀净,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紫彩华贵沉静,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的内廷恭造风格。



LOT820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2.5 cm.
参阅: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6日,编号152
LOT820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外壁以斗彩绘六朵缠枝西洋花卉,分别以鹅黄、浅紫、矾红三色填绘花瓣,花蕊高凸,别致瞩目,以青花勾勒枝蔓,以绿料填描花叶,碗心绘同式样花卉一朵,与外壁纹饰交相辉映。其型轻盈优美,修胎极为规整考究,胎釉浑然一体,丽质非凡,荡漾出雍正御瓷独有的阴柔婉约之气。

参阅: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6日,编号152


随着西洋传教士在宫廷供职,西风东渐,珐琅彩瓷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中西融合的产物。本品装饰源于康熙时期珐琅彩紫地开光花卉纹碗,可参见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朝作品,后乾隆御窑以粉彩创烧而成,为清代官窑之名贵品种。






LOT836
清道光
珊瑚红地开光粉彩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 11 cm.
记录:香港佳士得,2013年11月27日,编号3451
展览:《吉祥花开 清代官窑瓷器萃珍》,2014年,编号5
出版:《吉祥花开 清代官窑瓷器萃珍》,2014年,编号5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4
此碗以传统牡丹花卉作为主题纹饰,中西合璧,完美地把西方优秀绘画技法与中国式审美品位相结合,从而融汇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瓷器佳品。外壁以珊瑚红彩为地,结合西洋洛可可风格的缠枝花蔓围成三组开光,内绘黄地粉彩牡丹纹。色彩艳丽的珊瑚红、秀美娇妍的牡丹与匀净细腻的粉彩底色之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画面华丽,宫廷气息浓郁。



LOT836 清道光 珊瑚红地开光粉彩花卉纹碗(底部图)


其发色几近于乾隆时期,则实为道光粉彩器的精品。底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工整,端正隽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康熙款并饰同样纹饰的珐琅彩碗,由此可推本品应为道光官窑承袭旧式所致,可作参考。



左:清乾隆 珊瑚红地粉彩花卉纹碗(徐氏艺术馆藏)
右:清道光 粉彩珊瑚红地开光牡丹纹碗(香港艺术馆藏)


本次拍卖还征集到一件清道光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构图烦琐、色彩丰富,纹饰汲取借鉴西洋因素,尤以当时欧洲流行的洛可可风格最具特点,引领了官窑器装饰的新风尚。





LOT837
清道光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5 cm.
来源:陆东先生收藏
记录:
1、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编号4001
2、伦敦佳士得,2014年5月13日,古雅清丽:陆东先生珍藏御制道光瓷器专场,编号336
参阅:《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58,图28
拍品撇口,弧腹,圈足。口边沿为如意间花卉纹。碗外壁以斗彩绘六朵缠枝花卉纹,枝叶翻卷婀娜,以青花勾勒枝蔓,以彩料填描花叶。整器画工流畅,布局繁缛,设色细分阴阳浓淡,富立体感。色彩逸丽柔和,衬以温润匀细的胎釉,更显宫廷之气。



左:清道光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香港艺术馆藏)
右:清道光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关善明藏)


由于中国皇帝不喜阴影,郎世宁据此加以改进,采用平光的效果,而使画面富有立体感且符合东方审美。郎世宁将精湛的西洋油画技巧与东方审美相结合,开创了中西融合的绘画新风,为大量的洋彩器的绘画奠定了基础。洋彩技法至乾隆时期已运用至炉火纯青,其取自西方透视画法,纹饰具有极强的立体感。道光朝,虽此时洋彩器生产数量减少,其质量却仍承存乾隆御瓷风骨。



LOT837 清道光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碗心图)


瓷胎洋彩器大量使用洋菊、洋莲等洋花装饰,以西洋明暗光点绘法、光影透视法,尤以图案花纹的细部,多模仿西洋光影画法,使用珐琅白料点饰光点,令花纹或物体更富立体感;或在花叶上以渲染白料方式,表现枝叶的光影明暗,与西方绘画中描画静物表现的光影手法同出一辙。洋彩器上看似很中国的山水绘画或开光花卉,却也包藏着无数西洋画意,亦为东西文化艺术交流之见证。






LOT840
清道光
胭脂红地洋彩花卉开光山水人物纹盘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5.4 cm.
来源:补缺楼高丰(1904-1994)收藏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66
本品敞口,浅弧腹,下承圈足,内壁施白釉,饰以洋彩,口沿绘洋彩折枝花卉,盘心一周描金弦纹,内绘朵花,环以四组缠枝西番莲寿,花蕊蔼蔼,粉菊初绽,朵朵簇红罗,花瓣层次丰富。外壁胭脂红彩上绘洋花四组,红花灼灼,萼点珠光,间以圆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图,远山稠叠,岸芷汀兰,渔歌互答。此盘通过西洋透视技艺手法表现花卉受托于色地之上,典雅富丽,极尽巧思。南京博物院藏有一只嘉庆朝紫地粉彩花卉开光渔樵耕读纹盘,制式与本品几乎一致,唯盘心纹饰略有不同,可资比较。



在这循序渐进中,不仅仅是技艺的精进,西方的美学思想与中国瓷纹样的碰撞也使得中西艺术相互融合。这也向我们证明了,中国瓷器与洛可可艺术并不是单方向的谁影响谁,而是两者互相学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并以此推动了各自艺术风格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清嘉庆 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山水纹盘(南京博物院藏)
清道光 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山水纹盘(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 编号690)
清嘉庆 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山水纹盘(景德镇陶瓷馆藏)


雁云飞起,楚天千里。水云溶漾,月壑松风。
层峦叠嶂,百川东流。万山入海,川流不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华夏大地历经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更替408位皇帝。对于皇帝来说,“江山永固,福禄万代”是终极理想和期盼,因此吉祥纹饰的样式大多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寓意来选择和设计。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花草树木就有特殊偏好,我们赋予植物美好而丰富的文化意象,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符号。瓷植物纹题材丰富,技法巧妙,韵味独具,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寓意,给人以异彩纷呈的美感享受。






LOT813
清乾隆
粉彩三多纹墩式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4.8 cm.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52、253,图155
福寿三多是我国的传统吉祥图案,简称三多纹,源于《庄子·外篇·天地》:尧观于华封,华封人祝曰:“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民间经常以佛手柑与福字谐音而寓意“福”;以桃子多寿而谐意“寿”;以石榴寓多子,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而谐意“多男子”。除了佛手,桃子和石榴,三多纹还有一种说法,即以荔枝代佛手,组成“利、寿、子”的美好寓意。而本品就为后者,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外壁以粉彩绘折枝荔枝、寿桃、石榴为饰,寓意甚好,笔触细致入微,色彩鲜艳柔丽,浓淡相宜,层次清晰而富有立体感,寓子孙科场得意、诸事顺遂之含义。




本品造型直壁深腹,矮圈足,呈墩式,足脊露胎,呈浑圆的“泥鳅背”状,无论是造型还是彩绘技法展现了乾隆时期烧成工艺已达到空前高度。



清乾隆 粉彩三果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癞瓜又称癞葡萄、野葡萄,与苦瓜同科而不同种,瓜面颗粒状凸起,成熟时颜色鲜艳,自然开裂,露出鲜红的瓜瓤,其籽多而饱满,故被认为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于清代常作为吉祥纹饰使用



粉地瓜瓞绵绵碗平面图样
故宫博物院藏


粉彩过枝癞瓜碗创烧于清乾隆时期,是清代官窑经典制式。故宫博物院现存一百零九张瓷器画样中,即有此一品种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曾赞誉曰:“过枝花之杯、碗,乾隆者尤绵密,癞瓜牵藤,间夹翠竹,繁丽中殊有玲珑剔透之致。”





LOT816
清乾隆
粉彩过枝癞瓜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1 cm.
参阅:
1、《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页134、135,图26
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18
此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所绘过枝癞瓜纹,从碗外壁牵连入碗内壁,内画苍劲挺拔的翠竹和闻香飘至的彩蝶,寄予“瓜瓞绵绵”之意,彩绘癞瓜之果肉效果尤佳,设色甚妙,红中带黄,黄中有绿,绚丽而又不失素雅。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品造型秀美,胎釉俱佳,纹饰描绘精细,设色合宜,为传统官窑佳器。其来源清晰,且为成对保存,殊为不易。



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过枝癞瓜纹碗与本品相同,大维德爵士旧藏中亦有与此相近之碗,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馆藏编号PDF.897;PDF.898。另外英国维多利亚及埃尔伯特博物馆、巴黎吉美博物馆均藏有相似之器,可为之参照比较。同类的癞瓜纹碗也收藏于世界各大馆藏,大英博物馆一对与本品几乎一致的瓷碗可为参考。



左:清乾隆 粉彩过枝癞瓜纹碗(南京博物院藏)
右:清乾隆 粉彩过枝癞瓜纹碗一对(大英博物馆藏)




“累然而生,食之无穷”,因葫芦多籽,籽粒众多,数而难尽,为绵延後代,子孙众多的象徵,而有多子多孙、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为吉祥之物。





LOT847
清光绪
黄地粉彩福禄万代开光五谷丰登图碗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2.5 cm.
参阅:《宫廷珍藏—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469
本品外壁彩绘葫芦藤蔓纹,寓意“福禄万代”,构图虽繁密而不乱,花叶分布各有主次,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四面开光之内巧绘宫灯麦穗,寓意“五谷丰登”,内壁口沿亦绘红彩绘回形纹一周,碗心满绘粉彩福禄万代纹饰,与外壁主题纹饰相辉映,寓意吉亨。造型端庄周正。全器施釉匀净妍丽,笔意精美绝伦,敷彩妍美华丽,上下皆工致非凡,处处彰显出清宫彩瓷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



清光绪 黄地粉彩缠枝葫芦开光博古纹碗
南京博物院藏





LOT846
清宣统
粉彩描金江山万代纹碗
款识:“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2.3 cm.
参阅:《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藏清代陶瓷》,香港艺术馆,1984年,页197
拍品外壁以粉彩为饰,胫部绘海水江崖,搭配六组彩带缠绕描金卍字纹,寓“江山万代”、“山河永固”之意。金彩灿烂,彰显皇家贵气,为清晚期官窑独特品种。



清光绪 粉彩江山万代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即便是是内忧外患的清晚期,皇帝们在瓷器上寄予了“江山永固”的祝愿。光绪皇帝为了国家的复兴,曾拨巨款给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加强了管理,致使景德镇官窑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本品底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宣统朝的官窑器在造型亦或品种方面,均沿袭光绪旧制,产量较之光绪时期大为减少,但制作却更加精细,此碗即为一件宣统御窑代表作品。



清宣统 粉彩描金江山万代纹碗
香港艺术馆藏


“春风时登天,秋风是潜渊,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这便是龙。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崛起,社会化、商品化的文化经济繁荣。作为皇权象征的龙纹,也进入了黄金时代,在“真龙天子”的世界里龙的踪迹无处不在。此时纹饰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也有用印花、刻画、堆贴等工艺技法制作。除了云龙纹、龙凤纹和海水龙纹等题材外,明清龙纹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龙、立龙等形式,为前朝所未见。






LOT807
清康熙
黄地绿彩龙纹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0.5cm.
记录:中国嘉德,2016年11月12日,编号2778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62,图61
黄地绿彩品种出现于明代,其制作先于素胎上刻划纹饰,复施黄彩为地,绿彩勾绘纹饰,为明清官窑瓷器的名贵品类。造型规整,内外通体施黄釉,碗心于绿彩双圈内楷书寿字,碗外口沿刻绘卷草纹与胫部的如意纹相互呼应,腹部饰以赶珠龙纹两组,间以“卐”字纹云角,寓意万寿齐天。



LOT807 清康熙 黄地绿彩龙纹碗(局部图)


龙纹基本上还是明末到清初的 一个过渡期,虽然是民窑,但是遗留了很多明朝龙纹的遗风,比如张着大嘴又圆又大的眼睛,猪鼻子竖起来的头发等等这些特点,到了康熙时候龙的整个形态长相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此种行龙生动威猛,具有康熙朝龙纹的典型特征,呈现除了游牧民族的野性,龙纹龙身常成“弓”形,其腹部有明显的下坠感,龙的动感较强,气魄威武。龙嘴多为“地包天”,下颌明显长于上颌,龙鳞的勾摹较有立体感,龙爪常伸展舒张。类似器物氪金上海文物商店旧藏。此类式碗据《国朝宫史》记载,为皇帝、皇太后、皇后使用。因为需求量较少,所以生产数量便不及其他种类,康熙朝之遗存的便更为少见。





清康熙 黄地绿龙纹碗
上海文物商店藏


乾隆一朝龙纹瓷器数量巨大,遍及朝野,龙本作为皇家象征,民间应控制使用,但乾隆时期,国家鼎盛,乾隆每每以天朝自居,对臣民放任,尤其乾隆一贯的统治思想是对官严对民宽,故从不去追究民间在瓷器纹样这等小事上是否犯上,是否僭越,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龙纹千姿百态,蔚为大观。







LOT808
清乾隆
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25.2 cm.
记录:英国威立士,2017年11月14日,编号117
参阅:
1、《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267
2、《江西藏瓷全集—清代 (上)》,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224

LOT808 清乾隆 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盘(底部图)
黄彩工艺肇始于明初宣德窑,因青花与黄彩呈色温度不同,所以此类器需采用二次烧造工艺制作,流程繁琐复杂,故为明代御窑之高档品种,并一直烧造至嘉靖朝。入清以后,康熙御窑厂继承此项工艺并加以改进,以青花平涂底色并绘制纹饰细部轮廓,再于主体纹饰之上填饰黄彩,与前朝同类器相比,更为突出黄彩地位,尊贵之气更甚。盘底施白釉,中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工整大气,为典型乾隆朝官窑品种。景德镇陶瓷馆藏及沈阳故宫博物院皆藏有同年代器物,以兹作为参考。



右:清乾隆 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盘(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左:清乾隆 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盘(景德镇陶瓷馆藏)


整器胎体坚实,釉层紧密,通体云龙纹、火珠均覆以黄彩,富丽堂皇,威严之气尽现。乾隆朝的云龙纹与其说是承袭了雍正朝的特点,倒不如说是沿续了康熙朝云龙纹的特点更为贴切,例如它借鉴了康熙朝常见的“弓”字造型,辅助纹饰也以康熙朝盛行的火焰纹为主,只是更加繁复。但乾隆朝云龙纹龙头较长,龙尾秃而卷。更注重龙鳍的描绘,结构交待明确,尾鳍呈放射状。龙腹麟甲整齐匀密,多为长脚如意纹。






LOT810
清乾隆
青花矾红彩云龙海水纹杯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6 cm.
来源:香港怀海堂收藏
参阅:《宫廷珍藏—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69



清乾隆 矾红彩云龙纹杯
南京博物院藏


清乾隆 矾红彩云龙纹在南京博物院藏有类似器物,本次「无瑕」拍卖也征集到一件清乾隆 青花矾红彩云龙海水纹杯撇口,深弧腹,圈足。胎质细腻,釉色莹白。口沿及近圈足处以青花各绘弦纹两道,外壁描绘矾红龙纹,龙身矫健,弯曲灵动,双目圆瞪,充满精神;周边衬以火云纹和祥云缭绕,下方描绘海水波浪纹,波浪描绘细腻,层叠推进,汹涌袭来,生动逼真。笔法娴熟流畅,为乾隆御窑佳器。



LOT810 清乾隆 青花矾红彩云龙海水纹杯(局部图)


此时云纹借鉴了雍正云纹的表现方法,即卷云纹与火焰纹相结合,而卷云纹类似于长脚如意云。康熙龙四爪三爪多见,五爪反而少见。可见当时宫廷还是天朝心态,少清规戒律,多宽松随意,所以乾隆时期的龙纹全都是歌舞升平之相。







LOT806
清道光
青花矾红彩云龙纹盘
款识:“道光庚戌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6 cm.
参阅:
1.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200,图3-150
2. 《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56,图24
清代经过乾隆文治武功的消耗后清代开始走下坡路,到清代中期嘉庆之后的龙纹日趋温和,龙爪趾间距变大,被人们称为“鸡爪”渐失锋利感。从瓷器上的龙纹就能看出清代政治在变化,经济的下滑以及人民心态的变化。道光时期为带鱼龙(也叫虾弓龙),带鱼龙也很形象,它是透头的,鳍是像带鱼的“鳍”,四肢与躯干粗壮,但爪细如线。



LOT806 清道光 青花矾红彩云龙纹盘(底部图)
口沿微撇,浅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以高温釉下青花和低温釉上红彩作为装饰。内部口沿和内心各绘有双圈青花弦纹,盘心主体绘一矾红彩侧面龙,周围以青花绘制云纹和火珠纹。外壁以青花云纹装饰,其上绘两条矾红彩行龙。底书“道光庚戍年制”矾红彩六字三行楷书款。器物整体布局严谨,龙纹和云纹相得益彰。



左:清道光 青花矾红云龙纹盘(上海博物馆藏)
右:清道光 青花矾红云龙纹盘(关善明藏)






LOT828
清道光
青花云龙纹盘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6.5 cm.
参阅:《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48,图14



LOT828 清道光 青花云龙纹盘(底部图)
此只青花云龙纹盘,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自康熙朝开始烧造,一直延续至清末。拍品内外均以青花为饰,外壁绘双龙赶珠纹,二龙穿行于祥云之间,前后相随;盘心双圈内绘立龙腾空跃起戏珠,身姿矫健。釉面滋润,青花淡雅,纹饰布局疏密得当,为道光官窑之佳作,较为难得。






LOT829
清道光
蓝地青花云龙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3.5 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胎骨坚致白细,釉面光洁,釉水滋润。碗外壁通体以蓝地青花为装饰,主题纹饰为两条赶珠龙,龙口大张,龙体矫健,四肢腾空,须发皆张,威仪无比,四周满布火焰云纹,胫部饰双层莲瓣纹。其轻盈精致,胎釉俱佳,青花艳丽明快,龙纹描绘生动,威仪难掩。外底青花款字笔道有力,为清代官窑经典款式。



LOT829 清道光 蓝地青花云龙纹碗(碗心图)


龙纹是陶瓷器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贯穿于瓷器发展史,充满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蕴,亦不乏帝王的君主意识,特别是元明清三代的龙纹,理解了瓷器上龙纹饰的发展变化,对于加深对瓷器的了解大有帮助,同时也是欣赏瓷器和鉴定瓷器的一个重要方面。
清三代有慕古之风,乾隆尤甚。弘历嗜古之情,发于文而求于德,于是上摹三代及汉,下仿宋元至明,以合其心。因瓷器的发挥余地较大,成为乾隆摹古制器的重中之重。






LOT822
清乾隆
仿汝釉羽觞杯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长度 11cm.
来源:Lee家族收藏,1920年代得自于上海
记录:伦敦苏富比,2014年11月5日,编号9
参阅:
1.《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8·漆器》,文物出版社,1989年,页54,图55 & 页72,图72
2. 中国嘉德,2018年6月18日, 编号2615
摹古自然须依古,纵未必皆有其本,但总归要有设计理论上的来源。即应属摹古之器,原依战汉耳杯之制,而变化其形。此羽觞耳杯外形椭圆、浅腹、平底,口沿两侧有半月形双耳,形制精巧,通体施仿汝釉,莹润若脂。造型隽秀,处处闪现出线条的变化韵律美,釉色古雅厚润,足部露胎处呈褐色。

文人豪杰的“羽觞”

图片:
明朝《环翠堂园景图》里的流觞席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
羽觞为古人饮酒之用,饮时平端,双手执耳。其特点是若想一饮而尽,饮者身体必须中平正直,其造型可追溯至汉代,我国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西汉晚期彩绘夹纻胎漆耳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三国(吴)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即为此造型之本源。

左:三国时期 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右:西汉晚期 彩绘漆耳杯(甘肃省博物馆藏)
早在战国时期,它就已经出现在了酒席上,后来又在每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期间发挥重要作用。东晋羲之在会稽山兰亭招呼了四十一位当时的社会大咖,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兰亭雅集”,醉酒后写下《兰亭集序》流芳千古。从这之后,无数文人效仿王羲之,前赴后继来到兰亭举办雅集,发展出了独特的“会友文化”。我们熟悉的刘禹锡、苏东坡等文豪,都对这事积极响应过。

清 佚名《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唐开元盛世,相传在某个草长莺飞的三月天里,李白与族中的堂兄弟们“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并赋下“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佳句。这诗中的“羽觞”,天然带着诗意,甚至有种仙幻之气,可谓是最浪漫的酒杯名称。
颇为巧合的是,“羽觞”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之“招魂篇”。《招魂》的主旨,又有屈原为楚怀王招魂、宋玉为屈原招魂和屈原自招其魂之说。可无论是哪一种,都注定了“巫阳招魂”带来的诡谲奇幻的色彩。当巫师召唤逝去的灵魂,为他描摹人间的美景美物时,便歌吟道:“瑶浆蜜勺,实羽觞些。”人生一世,如白云过隙,唯一能够消解心中忧烦的还是觞中之酒。“羽觞”的故事,举之不尽,而羽觞这个名字,也随着诗人们的演绎,有了越来越丰满的形象。



清乾隆 玉蕉叶纹耳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据考,古代习俗于三月初,为祓除不详,在水之上游投入盛满酒的耳杯,任其漂流而下,杯受阻则取而饮之。所以耳杯的耳大如羽扇,既利于漂浮,又便于提取。羽觞杯,双耳杯,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的时候绝迹,至明清又有出现,不过这时形制已有改变,用途也已不作为实用器,只作为礼器或摆件。

色近雨过天青


此件拍品所施天青色釉仿北宋汝窑之釉色。《策问》中,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它:「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以其釉中含玛瑙,色泽青翠优美,光气含蓄质朴而著名,被历代称颂。
赵宋风雅绝烟尘,其对中国艺术史的影响至为深远。宋人确立的审美标准几乎是所有后世中国文人追求的楷模。宋人之风雅生活反映在陶瓷器皿上便是诸类高品味颜色釉瓷器的诞生,其时以汝窑为首的宋瓷开辟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尊崇一色纯净、自然质朴的审美风尚深入社会各阶层,成就了中国美学的经典范例。

参阅:清乾隆 黄玉耳杯


香港苏富比,2015年4月7日Lot:3606
仿古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项特色,明中期以降盛行仿古之风,在乾隆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乾隆皇帝一生钟情于各类风雅之事,且处处以宋人为典范。凡是宋人喜爱的各类生活情趣都得到乾隆帝的垂青。乾隆官窑仿汝的技艺与品质皆臻炉火纯青的化境,传世品所见,其仿汝器精纯无匹,且款字笔法一致,显示皆为乾隆初年的作品,应全部出自唐英的亲自督造。



LOT822, 清乾隆 仿汝釉羽觞杯(底部图)


乾隆窑的仿汝釉器物,皆依循古人审定的品级,刻意烧制出有纹与无纹两种釉面效果。汝窑特有一种叫做「蝉翼纹」的开片,古人也将其称为「蟹爪纹」、「鱼子纹」、「蜻蜓纹」等,皆形容汝窑表面出现的纹路细密,交织叠错。随着使用日久,开片愈密,似有了灵性。



LOT822 清乾隆 仿汝釉羽觞杯(局部图)


在宋时可能是某些偶然的原因所造成罕见的无纹釉色,如今皆可随心所意而成,足以见得乾隆官窑窑烧技法的精妙绝伦。本器集汉代漆器之形与宋代汝窑之色于一身,更兼乾隆官窑之精工,完美诠释了摹古与创新相结合的精妙。查阅公私资料,此类品种甚为少见。市场上流通的也只见中国嘉德于2018年拍出过一只清乾隆 仿汝釉羽觞杯。

参阅:清乾隆 仿汝釉羽觞杯
中国嘉德,2018年6月18日,编号2615


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简朴,控制费用,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还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壹些精美之作。《陶雅》记有道光瓷器“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理没处”。“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为皇帝御用品,工艺制作精细,代表了道光瓷器的制作水平。

清宣宗-道光皇帝画像
本次北京大羿2022年秋季无瑕有幸征集到一只陈玉阶旧藏的道光御窑佳器。陈玉阶(Y.C.CHEN,1922-2012),江苏江都人,香港著名收藏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十五岁的陈玉阶拜于上海晋古斋朱鹤亭门下,朱鹤亭是与张宗宪先生的父亲张仲英一样的民国时期著名古董商,收藏大家仇焱之也是朱鹤亭的学徒。

陈玉阶先生
陈先生自涉猎古董一行,宵衣旰食,苦心学习与钻研行业知识。五十年代初陈玉阶定居香港,从事古玩行业,与暂得楼胡惠春、天民楼葛士翘、赵从衍等知名藏家交往甚笃。陈玉阶先生收藏广博,触类旁通,尤其是在瓷器收藏和鉴赏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审美品位。其钻研古陶瓷既注重科学手法,又着重参考文献,无论唐宋高古瓷,还是明清官民窑瓷器,皆费尽心血,潜心研究。因此陈氏所藏,均颇受市场追捧。






LOT832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纹玉堂春瓶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37 cm.
来源:陈玉阶收藏
记录: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编号2000
展览:本拍品即将参加《道光御窑瓷器展》
参阅:
1、《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50,图16
2、《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214,图274
玉堂春瓶创烧于雍正时期,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其后历朝持续烧造,一直沿用至清末,为清代官窑的经典陈设用器,也兼赏赐臣工之用。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载,雍正八年(1730)“十月三十日,海望奉旨……将赏用瓷瓶亦画样呈览,交年希尧烧造些来……”,即指此一品种。




赏瓶撇口,细长颈,腹部圆鼓。通体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分别绘海水纹、如意头纹、蕉叶纹、回纹、缠枝莲纹、如意头纹、缠枝花卉纹、莲瓣纹、卷草纹等九层纹饰。器形规整,胎质坚致,白釉莹润,青花发色明艳稳定,纹饰繁复,层次分明,画工点染细腻。所见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有两种,器形、纹饰略有不同,一类源自雍正时期,腹部缠枝花卉纹为单层,肩部有三组凸棱,上腹硕,下腹渐收;另一类为乾隆时期的革新样式,腹部缠枝花卉纹为双层,肩部无凸棱,腹部浑圆,嘉庆、道光时期多为此式,拍品亦不例外。



清道光 青花缠枝莲纹玉堂春瓶
关善明藏


道光御窑在大运瓷器品种及数量上多有调整,如道光十年文献载:“大运瓷器内红地五彩艳色者拟减少数款,......”,减烧万花献瑞洋彩黄地珐琅瓷碗等48种,一些极具观赏价值的器皿在道光一朝极少烧制。瓷业于此间少有创新,遵循前朝岁例供瓷,量少而精良,时有逸品迭出,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故其细腻之作亦为藏家所爱。其中雍乾之际的御瓷名品也深受道光皇帝所钟情,遂被临摹烧造,颇得原作之神髓,画意之清雅逸致毫不逊色于前。






LOT834
清道光
黄地洋彩轧道开光山水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5 cm.
展览:本拍品即将参加《道光御窑瓷器展》
参阅:
1、《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1984年,页157,图102
2、《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三卷,康蕊君着,1994年,图52
本品侈口,圆弧腹,下承圈足,胎体细腻,制作规整,造型端庄。碗心料彩绘宝相花,花蕊层叠,花瓣排列整齐有序,间以菩提叶与璎珞作点缀,在素白瓷胎映衬下愈显华丽。碗外壁以黄釉轧道为地,娇嫩华贵,富丽堂皇。




其上洋彩绘勾连花卉,借鉴了西洋绘画技法,规整庄严。四面圆形开光内分绘携琴访友、踏雪寻梅、寒江独钓、楼阁静思四幅山水人物图。画面中山水楼台错落有致,人物描绘生动传神,深具中国古典山水画之风骨,画风淡雅高洁,格调清新脱俗。衡其画法,则整饬工致,论其彩色,则鲜妍夺目。意境颇见逸致,深具国花风骨,淡洁高雅,格调清新脱俗。宛如宋人小景绢画,观后予人诗兴甚浓。开光之间运用西洋绘画上的光影明暗技法,勾绘各式西洋花蔓纹饰,色彩斑斓,争妍斗芳。内心彩绘宝相花纹,妍丽而精巧,富丽珍贵。






LOT835
清道光
黄地洋彩轧道开光山水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5 cm.
展览:本拍品即将参加《道光御窑瓷器展》
参阅:
1、《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1984年,页157,图102
2、《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三卷,康蕊君着,1994年,图52




用器物上做装饰,含有吉祥、美满之寓意。道光此式宫碗有黄地和红地二类,均摹造于乾隆朝器皿,依据乾隆朝八年十一月《造办处活计文件·干清宫》记载,此类洋彩器皿原称为“洋彩黄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主要烧造于乾隆六年至八年之间,并被乾隆皇帝秘藏于干清宫内,从不外赐于人。

左:《清宫瓷器档案》中记载
右:清乾隆 黄地洋彩开光山水纹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式洋彩宫碗为道光御窑延续乾隆之作,集皇家华贵之气与文人儒雅之气于一身,其制作工艺精湛,胎釉质色俱佳,不看款识,实难判断年代,是为道光官窑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



左:清道光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纹碗(玫茵堂藏)
右:清道光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纹碗(香港艺术馆藏)








LOT825
清道光
霁蓝釉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 15cm.
霁蓝釉为宣德时期创烧的品种,因色泽幽蓝深邃如宝石,故又称宝石蓝釉。清代康熙时期恢复烧造,为清官窑传统的烧造釉种。本品口沿微撇,深腹圈足。外壁通体施霁蓝釉,釉色纯正。




碗型端庄大气,胎体厚重,器形规整,腹部曲线自然、秀美,施釉肥厚,色泽深沉、稳定,色蓝如海,莹润匀净,静穆雅致,赏心悦目。此品种乃清代官窑仿宣窑宝石蓝釉碗式样,内白外蓝,底落“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道光 霁蓝釉碗
辽宁省营口市博物馆藏






LOT826
清道光
冬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5.3 cm.
来源:Eileen Kershaw,1990年11月购于香港
记录:伦敦苏富比,2020年11月4日,编号268
此碗敞口微侈,斜弧腹身,底作圈足,形制规整。其上釉色胎质均匀,平滑细腻,器表光泽莹润,使整器在沉稳端庄的同时更添清幽淡雅,显得宁静安详。




器身外壁暗刻缠枝花卉纹饰,既保证器身清新优雅之貌,又使整体不过于单纯素朴。整器造型简约流畅,釉色纯净柔滑,富于文人儒雅气息。底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清雍正 冬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碗
纽约苏富比 2019 年 9 月 11 日 编号 636






LOT838
清道光
珊瑚红地留白缠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3 cm.
来源:
1、The Gerald M.Greenwald收藏,编号69
2、陆东先生收藏
记录:
1、纽约佳士得,1987年6月4日,编号313
2、纽约佳士得,2011年3月24-25日,编号1792
3、伦敦佳士得,2014年5月13日,古雅清丽:陆东先生珍藏御制道光瓷器专场,编号325
出版:Greenwald collection,Two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eramics,1996年,编号69
参阅:《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3年,页83,图69
拍品撇口,深腹,圈足。造型端庄,线条起伏优美,内壁光素施白釉,外壁珊瑚红地留白装饰,所绘缠枝花卉布局繁密,花纹留白处以珊瑚红线条勾勒花茎,描绘细致,格调秀雅,新颖别致。




此种珊瑚红地留白技法始创于清雍正时期,其先在白釉上以红彩勾绘纹饰轮廓,在轮廓外满填红彩,形成红白相应的色彩构图,是清代独特的瓷艺品种,亦称盖雪红。如清末陈浏在其所著《陶雅》中曾解释道:“涂以抹红之釉而需其中若为空白者,又似乎阴文之花纹,谓之盖雪。”此种纹样创烧自乾隆御窑,后嘉庆、道光继之,之后不再烧造,故较之常见的官窑品种更为稀少,弥足珍贵。



左:清乾隆 珊瑚红地留白缠枝花卉纹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道光 珊瑚红地留白缠枝花卉纹碗(关善明藏)


'在一次中国的旅途中,我初次见到单色釉即折服于它的无穷魅力。中国的单色釉从古至今对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今天众多陶艺家奠定了色彩的坚实基础。'
——Jonathan Anderson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单色釉的烧制工艺一般。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
中国自古都是礼仪之邦,“礼”在中国古代就已涉及到人们的各种行为中,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家的各种活动。经历千百年洗涤、历史文化的沉积,中华民族的“礼”扎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融入血脉,深入骨髓。

中国人崇拜“天”,“天”即不等于西方的上帝,也不是道教中的玉皇大帝,而是对于天地崇拜。自上古以来,国家大事莫过于祭祀和征伐,而前者的意义尤为重大,因而不得有丝毫的怠慢,所以,明清两代帝王对祭器的制备也格外重视。
根据清代的《景德镇陶录》记载:“今厂器做'霁红’,而陶俗皆作'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郊日坛用也。”由此可见:霁红釉在明代宣德时期,就已作为祭祀日坛的专用器皿了,并延续至清代都有生产。
祭红
赤,红也,古代还称之为“绛”。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日:“绛,大赤也。”
霁红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和釉里红的发色剂成分相同,也同样对窑温和气氛特别敏感,容易出现颜色深浅不一、浓淡不均的现象。因此,霁红的成品率较低,导致生产成本高昂,也越发显得它弥足珍贵。





LOT801
清雍正
霁红釉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3.8 cm.
记录: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8日,编号2182
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08,图133



清雍正 霁红釉碗
上海文物商店藏


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说:“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在清一代,霁红釉尤得雍正皇帝之钟爱。

清雍正 《雍正十二妃子图-裘装对镜》
清宫旧藏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瓷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原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钦此。”雍正皇帝还命宫廷画师创作的《十二美人图》中,祭红釉瓷器也多次出现,可见雍正皇帝对霁红釉器物的重视程度。









LOT801 清雍正 霁红釉碗


LOT801清雍正 霁红釉碗造型灵秀, 撇口,深鼓腹,圈足。外施红釉,内施白釉,霁红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无黑点、无色斑、无色斑,极为珍贵。







LOT803
清雍正
霁红釉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5.2 cm.
参阅:《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9年,页47,图11



清雍正 红釉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霁红虽创于明代,但直晚明时期国力渐衰,高温铜红釉技术也逐渐流失,这一标志性事件即 “嘉靖三十六年,上取鲜红,造难成,御史徐绅奏以矾红代” (据《浮梁县志》)。也就是说,嘉靖晚期,鲜红釉基本就绝烧了。



LOT803 清雍正 霁红釉碗(底部图)


康熙晚期的郎窑时期,朗廷极凭借个人对于瓷器的理解,终于在郎窑烧成了霁红釉瓷器,使得颜色纯一的高温铜红釉终于得到恢复。这一品种随后在御窑厂得到了继承,也就是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里所说的“仿宣窑霁红,有鲜红、宝石红二种”。






LOT802
清雍正
霁红釉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6.6 cm.
参阅:《清康雍干名瓷》,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年,页71,图34

LOT802 清雍正 霁红釉盘
而发色妍美的红釉烧成难度较高,康熙朝景德镇御窑厂复烧霁红釉,至雍正时期工艺成熟,色泽艳丽,堪称清代红釉器的典范。本品造型饱满规整,周正大方,所施红釉釉水腴润,匀净莹亮,宝光四射,尤为难得。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深沉,娇而不艳,有一种内敛的高贵。




霁红VS霁蓝



LOT804
清雍正
霁蓝釉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7.5 cm.
记录:香港佳士得,2017年11月29日,编号3011
参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之清雍正霁蓝釉盘,收藏编号2675
《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明嘉靖九年更定祀典,各坛所用的祭器也重新作了规定,登、簋、盏、豆等祭器皆以瓷盘代之,此制一直沿用至清乾隆年间。LOT804外壁施霁蓝釉,釉质肥腴,色泽沉静明快,尤如蓝宝石般璀璨深耀,口沿一线灯草口,为整器平添几分宁谧之趣。器底施白釉,玻璃质感强烈,为雍正时期蓝釉之标准器。这种祭蓝釉肃穆宁静,极适用于这种天人相接的祭祀场合,故专用于祭天,且烧造数量极为有限。


霁蓝
碧,蓝也,是天的色彩,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霁蓝釉与霁红釉一样,属高温失透釉,以氧化钴(CoO)为呈色剂。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经高温烧成失透深亮的蓝釉,釉色均匀凝重不流淌。元代景镇窑始烧,明代蓝釉称为“霁蓝”、“霁青”、“祭蓝”。
清宫旧称为霁青,雍正御窑厂对宣德霁蓝釉的摹仿曾有明确记载,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记录的五十七种釉色当中就有“仿宣窑霁青,色泽浓红,有橘皮、棕眼”。其中所称“仿宣窑霁青”即为本品“霁蓝”。



清雍正 霁蓝釉盘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乾隆皇帝对霁蓝釉倾慕不已,曾作诗赞美:“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长天霁色青。”还选用霁蓝器物作为自己的居室陈设。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乾隆曾亲自选择一对“霁青天球瓶”作为自己居室的陈设瓷器之一。



附图:乾隆十三年,清档



LOT805
清乾隆
霁蓝釉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6.3 cm.
来源:陕西文物总店收藏(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