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酒先要懂酒,中医说酒

 天宝堂一山人 2019-03-23

各类应酬、聚会,喝酒交际难以避免。但是,饮酒先要懂酒。

酒,为米、麦、黍、高粱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因制作方法不同,酒又分为蒸馏酒和非蒸馏酒两大类,前者如米酒、黄酒、葡萄酒等;后者为白酒,又名烧酒。浸药多用烧酒,做药引用黄酒,白酒以陈久者为佳。

白酒 中医认为,酒有温通经脉、舒筋散寒、通络止痛、引行药势之功,适用于寒滞经脉、瘀血内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导引药等。《本草纲目》言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

黄酒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它以糯米为原料,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酿造而成,酒精含量仅为15%~16%,是较理想的酒精类饮料。中医认为,黄酒有行药势、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皮肤、散湿气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骨节疼痛、消化不良、冻疮、手足不温等。秋冬温饮黄酒,可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米酒 又名醪糟、酒酿、甜酒、糯米酒,是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酒。中医认为,本品有益气养血、散寒活血、散结消肿之功,适用于纳差食少、胃脘冷痛、虚寒痛经、妊娠水肿、乳汁稀少或分泌不足等。《随患居饮食谱》言其“补气养血,助运化”。

葡萄酒 中医认为,葡萄酒有温通经脉、舒筋散寒、通络止痛、引行药势之功,适用于寒滞经脉、瘀血内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导引药等。

中医认为,酒有活血通脉、引行药势、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志、使人愉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少量饮用白酒特别是低度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故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因此建议,喝啤酒以半瓶为宜,葡萄酒、黄酒以100克为宜,白酒每日绝对不要超过50克,尽量喝度数较低的酒,少喝或不喝烈性酒,不要空腹喝酒,喝酒后不要服药。

(《健康报》2019.1.16 胡献国)

岁末年初,各类应酬、聚会骤增,喝酒交际更是难以避免。但是,饮酒先要懂酒。

酒,为米、麦、黍、高粱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因制作方法不同,酒又分为蒸馏酒和非蒸馏酒两大类,前者如米酒、黄酒、葡萄酒等;后者为白酒,又名烧酒。浸药多用烧酒,做药引用黄酒,白酒以陈久者为佳。

白酒 中医认为,酒有温通经脉、舒筋散寒、通络止痛、引行药势之功,适用于寒滞经脉、瘀血内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导引药等。《本草纲目》言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

黄酒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它以糯米为原料,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酿造而成,酒精含量仅为15%~16%,是较理想的酒精类饮料。中医认为,黄酒有行药势、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皮肤、散湿气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骨节疼痛、消化不良、冻疮、手足不温等。秋冬温饮黄酒,可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米酒 又名醪糟、酒酿、甜酒、糯米酒,是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酒。中医认为,本品有益气养血、散寒活血、散结消肿之功,适用于纳差食少、胃脘冷痛、虚寒痛经、妊娠水肿、乳汁稀少或分泌不足等。《随患居饮食谱》言其“补气养血,助运化”。

葡萄酒 中医认为,葡萄酒有温通经脉、舒筋散寒、通络止痛、引行药势之功,适用于寒滞经脉、瘀血内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导引药等。

中医认为,酒有活血通脉、引行药势、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志、使人愉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少量饮用白酒特别是低度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故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因此建议,喝啤酒以半瓶为宜,葡萄酒、黄酒以100克为宜,白酒每日绝对不要超过50克,尽量喝度数较低的酒,少喝或不喝烈性酒,不要空腹喝酒,喝酒后不要服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