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明清官窑瓷器 (三十四)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3-23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明清官窑瓷器  (三十四)

 

331清雍正  斗彩花卉纹小碗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10.5cm

雍正本朝斗彩器始于明成化朝,原为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的结合,发展至清雍正时期,由于粉彩技术的成熟,遂发展为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结合,格调清新,启斗彩瓷又一篇章。本碗即为佳例。

此碗造型、尺寸及纹样、款识均与南京博物院藏品相似。胎体轻盈坚致,釉面晶莹光润,造型小巧,碗心饰团花纹,由红、绿花朵及枝叶组成,外壁满绘缠枝什锦花卉纹,上下共三层,笔触柔美细腻,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款字秀气大方。

碗外所饰花卉图案乃从织锦中借鉴而来,官窑瓷器中称之为“万花献瑞”,寓示欣欣向荣、吉祥如意。同样风格的装饰还见于北京故宫藏雍正斗彩盖盒中。

备注:亚洲重要藏家收藏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132,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234,图21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著录:ChristiesHongKong2rdNov.1999Lot532.

RMB 2,127,500

 

 

332清乾隆  轧道红彩龙纹盖碗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直径11cm

清代前期君主尤好茗茶,乾隆皇帝亦不例外,不仅嗜茶,亦雅好文人品茶。他在各处行宫园囿内设专为品茗的精舍,并作有数量颇丰的品茶诗文,甚至还将茶叶作为礼物赠送给英国王及特使。因而,茶具在乾隆朝御用瓷器中享有尊贵地位,其精致与华丽亦前所未有。本品即为佳例。

因沿袭明代泡叶茶的习俗,盖碗成为清代的重要茶器,乾隆朝盖碗之精美,为后世难以企及。本品内壁施白釉,外壁于白彩上以轧道工艺装饰汹涌的海水波涛纹,其上绘矾红彩云龙戏珠图案,二龙神采奕奕地奔走于火焰间,绘工细腻而娴熟,毫无犹豫随意之笔,于细节处彰显御窑风范。盖底及碗底皆以青花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传世尚有内施松石绿釉、口沿描金的同类品种,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藏品。亦有如本品内施白釉,而口沿描金,并绘明式龙纹杯,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轧道工艺是乾隆朝著名督陶官唐英创制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即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剔划出花卉图案,再于其上作各种装饰。此技法做工繁琐,极耗人力物力,向为乾隆朝官窑器的精细之作。本品釉色纯美,外壁红白二色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绘工、刻工均无可挑剔,并饰以繁缛的轧道工艺,其华贵的宫廷气息扑面而来。如此色彩艳丽、纹样繁复的精细之作,当甚为乾隆帝所喜。

参阅:《清康雍乾名瓷》页154,图128,台北故宫博物院,1991年。

《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页332,图13,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89年;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76,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RMB 632,500

 

 

333清道光  五彩龙凤纹碗 (一对)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直径15.5cm

五彩龙凤纹碗为清代官窑经典品种,始创于康熙朝,每朝必烧,造型、纹样基本保持不变。

该对碗敞口,弧形深腹,圈足。器形端庄秀雅,胎薄而细腻,莹白如玉,釉面清亮柔和。碗内外以五彩绘饰图案,碗内口沿以青花双圈为饰,碗心青花双圈内以矾红绘行龙赶珠纹,龙身周围环绕绿色火焰,与龙身色彩对比强烈,极尽威猛之势。碗外壁口沿绘八吉祥纹,间饰青花、红、绿三彩如意纹。腹部主题纹饰为两组龙凤穿花戏珠纹,寓意“龙凤呈祥”,间以火云纹及缠枝花卉纹填饰,纹饰描绘精细,施彩艳丽。圈足上以青花绘双圈,更显挺拔之势。足底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品质上乘,堪为道光官窑的典范之作。

参阅:《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藏清代陶瓷》,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馆,1984年,页154155,图100

RMB 345,000

 

 

334明万历  青花双龙戏珠纹八棱洗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直径35cm

折沿洗是万历朝官窑新创的造型,式样丰富,圆形、八方形、葵瓣口形和梅花口形,后两种造型又有五棱、六棱、八棱之分。常见青花、五彩两种装饰。纹样有龙凤纹、鱼藻纹及人物纹等。

本器尺寸、造型均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玫茵堂藏品相同,八瓣葵口,且口、腹同形。盆器内外均为青花装饰,以龙纹作主题纹样。内心绘双龙赶珠纹,火珠于中间翻滚,周围分布各式祥云。内壁共分八面,每面绘一侧面立龙纹,对应的口沿上则各绘一行龙纹。外壁为莲托八宝纹,共八组,相应的外口沿下绘朵花纹。内外密疏结合,层次清晰,造型丰富,主题鲜明活泼。涩底,中心一圈下凹,施透明釉,于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款字清晰大方。整器造型粗犷,绘图直率,青花青中略带灰,时代特征鲜明,尽展万历时期官窑风范。

本器将八瓣葵口形与龙纹结合起来,十分少见,公私著录中暂未发现相同器形纹样之品。北京故宫博物馆和瑞士玫茵堂珍藏中的相同器形者,主题纹样均为人物纹。同类品种还有香港苏富比2001年秋季拍卖会第1945号拍品“明万历”青花二龙赶珠图六棱盆”,为六瓣梅花口形,其内壁上下纹样均与本品相同,而外壁为折枝牡丹纹,非莲托八宝纹。另见香港佳士得2003年春季拍卖会宫廷专场第651号拍品“明万历”青花龙戏珠花卉纹瓣口盆”,为五瓣梅花口形,其内心及口沿所绘龙纹与本品相同,内壁则绘行龙纹而非侧面立龙纹。除了龙纹之外,龙凤纹亦为此类盆的装饰主题,如伦敦苏富比2011春季拍卖会第55号拍品,即为一只青花龙凤纹盆,六瓣梅花口形,内底、内壁及口沿上均为龙凤纹,构图方式与本品相同。此外,这类饰龙纹者的多棱折沿盆还见有五彩品种,如静观堂收藏明万历五彩样云飞龙图五棱折沿盆,内底绘正面立龙纹,内壁及外口沿为行龙纹。

参阅:《故宫博物馆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页204,图18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玫茵堂中国陶瓷》卷4,编号1698,伦敦,1994-2010年。 Sotheby'sHong Kong5th Oct. 2011. Lot 1945. Christie's Hong Kong7th Jul. 2003Lot 651 Christie's New York20th Mar. 1997Lot 89 Sotheby'sLondon11th May. 2011Lot 55.

RMB 1,150,000

 

 

335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直径19cm

笔筒乃康熙御窑之名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造型、尺寸及装饰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相似,圆口直壁,外壁青花馆阁体小楷撰《圣主得贤臣颂》文,字体隽秀,笔法精劲,一气呵成。文后钤印釉里红“熙朝传古”篆书方款。玉璧底露胎,底心内凹施釉,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器形规整,制法考究,小楷书写费工费时,堪称康熙朝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诗文题记出现于瓷器上,可上溯至唐代长沙窑,宋代磁州窑继续发展,至明清时期,以青花瓷器上较为多见。其中,如本品将长篇辞赋书于笔筒之上,是康熙朝瓷器的特色。《饮流斋说瓷·说款识第六》曰:“书长篇成文者,如《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皆全篇录齐,笔法出入虞、褚,均康窑之铮铮者。”传世品显示,所书诗文除《圣主得贤臣颂》外,另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该笔筒所书《圣主得贤臣颂》,为西汉时期王褒应汉宣帝之诏所撰之长文,反映出帝王求贤思想。彼时天下初定,康熙皇帝大兴文治,求贤若渴,特辟“博学鸿词科”以招纳人才,《圣主得贤臣颂》恰以这种君臣关系入手,鼓舞士人实现青云之志,报效君国。以此为笔筒纹饰,装点书房,正迎合了清朝统治者所褒扬的价值观念。

目前所见,此类“圣主得贤臣颂”笔筒约分两种类型,一种为青花釉里红,如本品,通篇以青花书,文后则以釉里红落“熙朝传古”篆书印章款,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标准官款,是最典型的官窑式样;一种全以青花装饰,又约多种样式,或落“熙朝雅玩”篆书方款,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或落青花“晤梅堂制”篆书方章款,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或落“攻玉子书”款及“攻玉子”篆书章款,底落“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寄托款;或落“白茅山人书”及私家篆书款,底落“博古雅玩”四字二行楷书款。参阅:《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页348-349,图225,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28,图19,上海博物 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

HKD 3,000,000-4,000,000

 

 

336清康熙  素三彩暗龙花蝶纹碗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直径14.8cm

素三彩因所施彩料中没有红色而得名,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康熙朝达到鼎盛。传世约有三种素三彩工艺,此类白地暗龙纹素三彩将釉下暗刻与素三彩结合起来,为康熙朝的特色品种。传世品除此碗外,还见有折枝花果纹盘、山石牡丹纹盘等。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均藏有同类素三彩碗,可资参考。

此碗侈口较薄,内施滋润的高温白釉,外壁先于瓷胎上雕刻出赶珠龙纹,再以素三彩绘花蝶纹,最后于彩上施被称为“蜜淋釉”的低温白釉,入低温窑烧制而成,看似朴素清新,实则工艺繁复。龙纹雕刻精细,花蝶生动传神,用色素雅,尤其是花蝶纹饰中所用的湖水绿色,淡而娇嫩,在康熙素三彩中最具特色,十分少见。而一反传统以龙纹为主题纹饰的做法,装饰别致,匠心独运,为官窑瓷器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法。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页272,图22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67,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著录:Christie'sLondon8thNov.2005Lot169.

HKD 1,300,000-1,600,000

 

 

337清嘉庆  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如意耳瓶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高28.5cm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的艺术风格,其造型创新式样较少,纹饰也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但也有不少延续乾隆风格技术的经典之作。尤其嘉庆初年,乾隆皇帝虽已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慑朝政,因而此时御窑厂的烧制仍为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有“乾嘉窑”之说。此件作品即为充分延续乾隆时期瓷器高超技艺水平的精品之作。

此瓶造型考究典雅,修胎细致,严谨有度。撇口,细长颈,颈部两侧饰二如意形耳,溜肩,鼓腹,腹下收,圈足,底心红彩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内外均以绿彩为地,淡雅柔美,娇嫩怡人。口沿内及足底施以松石绿釉,口沿、双耳及足跟均描金。口沿下及肩部环饰如意云头一周,颈部绘缠枝番莲纹,五色莲花居中,中部托一金彩长戟,寓“吉”之意。腹部满绘四组缠枝番莲纹,五色大莲花居中,枝叶缠绕,密不透风。设色妍丽夺目,缤纷多彩,尽现尊贵雍容。双耳以珊瑚红彩为地,上饰五彩小花纹,与淡雅的青绿地形成强烈反差。近足处绘变体莲花瓣纹,足墙外绘一周蓝枝红花纹。构图圆硕,主题鲜明,寄寓吉祥如意之美意。勾画细腻,缠枝婉转舒展,着色深浅有致,颇见柔美之姿。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绿釉匀净厚润,金彩璀璨辉煌,诸彩绚丽浓妍。其釉彩、造型、纹饰均继承乾隆时期风格,与之相似的乾隆朝作品,可参见南京博物院藏品。且色彩华丽,造型优美,毫不逊于乾隆时期官窑的上乘作品,其制作之精良细腻,此器尊贵秀挺,装饰雍容华丽,纹饰布局繁密,图案化的装饰,尽展乾隆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在嘉庆时期十分难得,为嘉庆粉彩器难得的上乘之作。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装饰中,追求吉祥美满寓意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大重要主题。特别在清朝,图案装饰现象十分流行,以至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这种观念恰好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求全美满”的美学意识。此瓶即是一例,是清代瓷器装饰特征的最佳体现。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31,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187-18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RMB 4,140,000

 

 

338清雍正  青花黄地缠枝花卉纹扁壶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高42cm

此瓶乃以永宣青花扁壶为原型化裁而成,属雍正御窑仿明初官窑的名贵品种。瓶撇口,颈部略斜,两侧施夔龙耳,扁圆腹,随形圈足。以黄地青花为装饰,纹样繁密而有层次,口沿下及胫部绘较简化的缠枝花卉纹,腹部两面则各以五朵花卉为主体,朵花周围枝叶繁茂,密不透风,热闹非凡。双夔龙耳是亦以黄彩勾边,与主体呼应。底部亦施黄彩,中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瓶胎精料细,敷彩准确无误,绘工一丝不苟,黄、蓝对比鲜明,尽显雍正御瓷之尊贵品格。

此扁壶造型之蓝本,当为明永宣时期青花勾莲纹扁瓶(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此器形源于西亚金属器,雍正御窑继承了明初创烧的瓷器品种,并在原本敦实粗犷的造型中增加了精细的双夔龙耳,使之更加华丽饱满,摹古而不泥古,彰显出雍正帝对永宣官窑的继承与创新并举之理念。

瓶所采用的黄地青花素为皇家御瓷中的名贵装饰方法,需先烧成白釉地青花,再施以黄彩,二次入窑低温烧造而成。这种装饰手法为明初宣窑首创,但目前只见于圆器中,雍正御窑将此复杂工艺发扬光大,不仅技术更为成熟,而且将其扩大至瓶尊罐的琢器之中,正如陈浏在《匋雅》中有言“黄地青花,雍正窑之所重视者,匪独盘然也,大瓶亦有之。”

目前暂未发现与本品完全相似者,传世有与之尺寸、造型、纹样皆相似的青花品种,见于香港天民楼藏品,后者口沿外绘海水纹,腹部花卉纹样分布较本品更为随意。

黄釉御瓷器数量本就稀少,能流传至今者更少,故其在拍卖会中受到热烈青睐和追捧。香港佳士得2011秋季拍卖会第2939号拍品“清雍正 黄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双夔龙耳海棠式扁壶”,与本品同为扁壶系列,成交价为2642万港币。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宫廷专场中第3544号拍品“清雍正 黄地青花花卉纹倭角兽耳瓶”,以2185万人民币高价成交。一年后的古瓷萃珍专场中来自瑞士玫茵堂的雍正黄地青花一束莲大盘,成交价亦高达1150万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世的雍正朝黄地青花器,大部分能在永宣御窑中找到原型,如上述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一把莲纹盘,各式扁壶(北京故宫藏品及上述香港佳士得拍品)、鸡心纹扁瓶(上海文物商店藏品)、花口杯(香港佳士得2011秋拍编号2944)等,此种清初御窑仿明初御窑的现象再一次证明了黄地青花器的尊贵地位。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页164,图86,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中国历代陶瓷鉴赏5·清官窑及民窑》页85,台湾尚亚美术出版社,1991年。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1973-1993)》页154,图178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页256,图23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清代瓷器赏鉴》页72,图75,中华书局(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ChristiesHong Kong30th Nov. 2011Lot 2939Lot2944.

《中国嘉德·映心有情——宫廷御瓷珍玩》2011522日,编号3544

《中国嘉德·古瓷萃珍》2012512日,编号2642

RMB 6,210,000

 

 

339清乾隆  仿哥釉铺首耳尊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高25.3cm

雍乾二帝仰慕古风,富于文人趣味,尤其是对宋器颇为钟情,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标准。宋官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为文人雅士首推之佳器,明张谦德《瓶花谱》中赞曰:“尚古莫如铜器,窑则柴、汝最贵而世绝无之,官、哥、宣、定为当今第一珍品。”故雍干御窑对摹造官窑瓷器尤为重视,由《陶成纪事碑记》的记载可见一斑。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总结雍正一朝瓷业成就所作的《陶成纪事碑》将仿官釉置于五十七种重要供御瓷器品类之首,可见宫廷上下对其之厚爱与尊崇。由雍正皇帝开启的摹古宋器风尚在乾隆早期继续流行。乾隆登基之后,依然秉承前朝之传统,在摹仿宋瓷旧物之中体现出父子二人惊人相似的审美趣味,为了追求最佳的仿古效果,乾隆皇帝不惜下发内府典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

本品正是此番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其造型仿西周青铜器,制作规范,造型古朴凝重,腹部两侧有铺首一对,庄重大气,古风荡荡,器身凸起两道弦纹,平添动感。通体施青灰仿哥釉,釉水凝润,金丝铁线开片疏朗有致,遍布器身,气势非凡,虽曰人工,宛若天成,宋人意趣,尽在其中,与清代古瓷鉴定家蓝浦所云“古哥窑器好者类官,亦号百圾碎”(载《景德镇陶录》)正相符。圈足涂饰铁褐之色,底内施釉,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书款,篆法精到,端庄规整。

此式铺首尊创烧自雍正,后成官窑传统器形,以青花缠枝花卉最为常见,单色釉作品相对较少,故颇为珍稀。纵观明清两代,若论颜色釉之水平与品类之丰富,当推雍干之交的御窑厂为最,尤其唐英榷陶以来至乾隆初年的二十年里,仿古与创新俱精,斑斓多彩,成就显赫,技艺均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传世至今,许多成为空前绝后之佳作,肇启清代御瓷艺术之巅峰,令后世不可企及。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RMB 2,185,000

 

 

340清乾隆  仿汝如意绶带耳汉壶尊

鉴赏之二百九十八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三十四)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高30.9cm

清代前期,工艺品创作继承晚明复古精神,摹古、习古之风盛行,此件汉壶尊之造型即自上古青铜壶化裁而来,宋代官窑、龙泉窑亦有此类造型之直口尊。其形直口鼓腹,颈部贴塑双如意绶带耳,平添新意,正是“师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摹古思想体现。通体施仿汝釉,釉层平滑滋润,器身光素不事雕饰,色泽青灰,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并且由于釉水流淌,双耳及口沿出釉层较薄,露出褐色胎体,极富天然韵致,釉层布满稀疏开片,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底足圆润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效果,观之古意盎然,犹可辨赵宋遗韵。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后期元佑至崇宁年间二十多年为宫廷烧制青瓷而著称于世,有“汝窑为魁”之说,其烧造时间短,制品较少,故极为稀有珍贵。宋人周辉《清波杂志》感叹到:“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宫中捡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雍乾二帝品味精雅,于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为钦慕,故命御窑加以仿制,从清文件记载分析,乾隆一朝烧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本作底款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篆法精妙,笔力遒劲,为典型乾隆早期风格,正是此时典型之作。类似作品见有瑞士鲍尔爵士收藏之乾隆御窑茶叶末釉作品,当时同时期之同形异彩之佳例。

展览:《清朝工艺之美》大阪市立博物馆1992年。

RMB 5,692,5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