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关于竞品分析,网上已有成千上百篇分享文章。 不过我还是凑个热闹,从自己的理解角度来做一次梳理。高能预警!这是一个系列,会有3-5篇文章。” 讲完竞品分析的原则以及针对单个竞品的分析方法。最后要讲的是,如何针对不同的分析目的,输出有价值的竞品结论报告。 竞品分析的目的,一般有:
假设我们已经按照上篇文章所说的方法,对多个竞品进行了深入剖析。这样手里就有了一大堆可被使用的基本素材,根据目的不同我们要有选择的利用它们。 新产品参照
这时候你可能已经有了一套基础的产品战略,也可能是什么都没有。 首先,你要根据对每个竞品复原的产品战略,来检验或建立你的核心用户。 分别比较每个竞品的核心用户(如何已经有产品战略就一起加入比较),权衡如何确定或修订自身用户范围及核心用户。 其次,对每个竞品解决的问题范围及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优劣,最终为自身产品战略中问题和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系。 最后,对每个竞品确立的产品价值及其实现程度进行比较,检验或建立自身产品战略的价值体系。
对产品战略的考虑结束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功能及体验的参考。这里的前提一定是已经通过上一步,基本明确了自身产品战略,这会让我们在这一步的参考范围缩小很多。 比如: 竞品A-不论是核心用户还是其他用户,不论是核心用户的问题和方案,还是其他用户的问题和方案,与我们的产品战略都毫无关系,那我们就可以直接摒弃。 竞品B-他的核心用户及问题和方案,不在我们的产品战略中。但是某一类非核心用户却和我们的核心用户重合,那么基于此类用户的问题和方案,以及基于此的功能和体验对我们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了合适的参考范围,我们要做的就是:
以自身产品战略为前提,看看各相关的竞品,它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功能和流程,比较相互之间的优劣,提出更优化的功能流程方案。 这里使用的素材,是对竞品解剖中输出的功能流程图。
确定了功能流程方案,看看各竞品是如何对相关的功能进行组合的。比较这些功能组合之间的差异性,找到一条更优的功能呈现路径。 这里使用的素材,是对竞品解剖中输出的功能结构图。
功能流程和结构呈现都确定之后,看看参考的竞品中,有哪些亮眼的交互设计,针对同样的功能竞品分别如何呈现。吸取那些做的好的设计,并通过一定的加工转化为自己的设计。 这里使用的素材,是对竞品解剖中的页面流程图。 经过这些步骤,我们对竞品素材的使用就暂时结束了。但是我们对于竞品的分析,还仅停留在自己知晓的程度,我们需要一份报告输出分析结论。 新产品的竞品报告,和前面的分析步骤基本一致,分为两个部分:战略分析和功能体验分析。
复现该分析步骤中的分析思路,展示分析素材及相应的分析路径,最后输出当前阶段的产品战略。
复现功能流程、功能结构及交互设计的分析过程,每一步都由素材展示、分析思路及分析结果组成。 功能迭代参考 功能迭代参考,表示产品已经有了明确的产品战略,且已推出多个版本的产品实体。 因此,功能迭代参考的内容和新产品线参考中的第二步(功能及体验参考)一样。 而相应的竞品报告,也和新产品线参考的报告中的“功能体验分析”内容一致。 竞品动态跟进 竞品动态跟进,是一种目的性较弱的竞品分析。主要是为了及时跟进各竞品的迭代状态,保持对竞品信息的掌握。 因此,只需要在每个竞品的剖析素材中根据竞品的迭代,登记其每个版本的变化。即,将其竞品每个版本的页面流程、功能结构及功能流程等的变化记录为新素材。 这里要着重讲,对于竞品动态跟进的方法和目的。
到这里,竞品分析就都讲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