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都挺好》就要大结局了。 这一个月来,我们简直为苏家人操碎了心!一边痛骂苏家男人,一边批判原生家庭之罪,一边为明玉的逆袭感到欣慰……等等,我记得明玉最开始,只是个上普通大学、发发传单的小女孩,怎么演着演着,就成了身价千万的总裁? 让我们倒带回电视剧开头,扒一扒明玉「暴富」的真正原因。 《都挺好》中,女主苏明玉从小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因为父母偏心哥哥、不给钱出国留学,所以想靠自己打工每个月攒 2000 块,攒够 30 万就出国读书。 一次兼职中,她遇见了未来的恩师、boss 老蒙,老蒙问她:
明玉一下子愣住了。 我们多少都和明玉一样,奔着各自的目的,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过程中,一些人也犯了和明玉类似的错误: 他们只记得盯住目标埋头干活,在一条「单一重复性」的道路上持续努力。 明玉发传单发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做到公司销售前三的水平,拿到 500 元奖励,然后呢?资质和财富的天花板很快就到了。 要知道,从来没有煤矿工人因为挖煤挖得又好又快,而当上煤老板的。 每天起早贪黑、超 8 小时工作,就是为了让自己做到「又快又好地挖煤」吗?当然不。 那么,如何跳出「单一重复性」的道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来看看明玉是怎么做的。 01 超越单一重复性工作 明玉从大二开始做发传单的兼职,如果她坚持做到大四毕业,3 年后,只能学到一些销售的话术、掌握快速发传单的方法。 其实,任何工作都难免有单一重复的部分,一个人把越多时间放在重复的工作上,就会把越少时间放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工作上。 传单每发一张就会重复一次相同的动作,明玉发 1000 张传单,能有几个人愿意静下心来听她推销课程? 长此以往,那些本该用来提升能力的时间,全都白白浪费掉了。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明玉还会面临精力不断被消耗、负面情绪蔓延、创造力下降、消极抵抗工作的恶性循环。 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 明玉很幸运地遇到了恩师老蒙,老蒙及时点醒她,并一步步把她培养成销售精英,而我们普通人能有这样的机缘吗? 多数人一方面知道工作中有大量「单一重复性内容」,另一方面却无力改变。 工业革命后,现代化分工不断完善,社会趋向分工细化、标准完善、制度成熟,「模式化」、「标准化」已经在很多行业中有所体现。 一味地强调「超越单一重复性工作」,难道要让高速收费站的小姐姐们,打破收费的标准化流程? 其实不用过于纠结,面对单一重复的工作,我们总能找到批量解决的方式。 就拿最常用的 Office 软件来说,字体符号错误,我们可以通过「查找替换」一键修改;几千张图片一张张导入文档,并不用花整晚时间,批量操作,5 分钟就能搞定…… 往大了说,在今天,我们有 IBM、Google、BAT;在 200 多年前,有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的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 900 多年前,有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毕昇……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重复性工作,被软件工具、人工智能取代。所以,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被取代」前,主动从重复性工作中跳出来,培养自身能力的增量。 02 多输入新知识 不学习新知识,人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舒适区,执行单一重复的工作而不自知。这么一来,能力增长就变得很慢。 「老蒙」对明玉来说,就是「新知识」。 如果不是老蒙,明玉不会知道有人可以靠销售,半年赚 30 万;她更没有想到,自认为很理想的职业规划,会让自己 10 年后依旧是个穷学生。 就是这样在一次次认知升级中,明玉才完成了从「低效努力」到「高效进步」的蜕变,从不受父母重视的小女孩,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场女精英。 「明玉们」的成功故事,我们已经看过太多,「输入新知识」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可究竟要怎么学、学什么? 有些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会陷入一种饥渴、焦虑的状态,恨不得把所有看到的知识都吞下肚子。 他们对「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深信不疑,认为不管是什么知识,学到了总会用到嘛。蔡康永老师也说过:
可是,拜托,我们怎么知道 18 岁遇到的那个人喜欢的是游泳还是王者荣耀,28 岁遇到的工作也可能需要会说日语/法语/德语…… 如果把「要学的知识」押宝在未知的事物上,什么都学,到头来自己只学到了一盘散沙,终究筑不成高塔。 建议是: ❶ 先学习生活、工作中高频使用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快速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可以让学到的知识立刻投入实践运用。 ❷ 学习对自己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有帮助的知识。虽然不能立即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但有益于自己的长期发展。 ❸ 跟着行业的 KOL、大 V 学习。各行各业都有一些头部大 V,他们既然能「PK 掉」竞争对手,说明已经获得了业内认可、外界口碑。比如说「学 PPT」,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秋叶」,跟着专业团队学习,才能让人花较少的时间,学到 Office 精华内容。 输入了新知识,然后呢? 03 把知识变为能力 我们学到的知识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记忆里的一根冰棍」。 罗辑思维 CEO 脱不花曾说:
知识也一样,暂存在脑子里的知识,只要不内化为能力,就会像冰棍一样慢慢消融,直到被我们彻底忘干净。 就像萧秋水老师在文章里写过的:
有些同学花钱买了一堆我们的课程,不学,放在电脑里存着(买个心理安慰吗?家里有矿还是怎么的?);还有些同学,虽然把图文视频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可是不做课后题,不动手练习。 这些未经过加工的 Office 技能,永远无法变成养分,没有养分谈什么能力增长? 只有让知识处于活跃的发展态,经过反复思考加工、实践运用,我们才能真正把知识变为能力呀。 空有一身能力还不够,我们更要学会像明玉一样整合能力,把能力产品化。 04 把能力产品化 如果说能力是件「产品」,那么明玉在产品投入期,就精准定位到了用户(老蒙)的需求(销售人才)。 在产品的发展期和成熟期,明玉不断优化、整合自己的产品结构,「谈得了客户、管得了下属」是其能力产品的核心价值,「稳得住厂长、怼得了内奸、笼得住同侪」则是其产品附加值。 这样一件好产品,当然值得老蒙花大价钱去买,最终把众诚在江南分公司的总经理职位给了明玉。 反过来想一下,我们能力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有没有附加价值?产品的差异化和稀缺性在哪里? 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大概就能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能力短板又在哪里。相应地,也就知道该恶补哪些知识,而不是盲目学习。 一旦进入这样一条不断自我完善、迭代更新的道路: 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输入新知识——把知识变为能力——把能力产品化——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输入新知识…… 我们自然也就摆脱了单一重复性的劳动,从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最后来总结一下明玉「暴富」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