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和元稹为好友写下一诗,都是千古名篇,过程却惊人的相似!

 江山携手 2019-03-23

盛唐的李白和中唐的元稹,本来没有什么交集。李白去世的时候,元稹还没有出生呢!但是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不会在意这个问题,因为这只是闻道先后的问题,我们主要还是看他们的作品,即使是两个相距数百年的诗人,我们也可以将他们作品拿来比较阅读,欣赏他们之间的异曲同工的地方,找出他们不同之处,这也是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一种方式,也算是对这些天才诗人们的一种致敬。

话不多说,李太白有一个好朋友叫王昌龄,元稹有一个好朋友叫白居易。这几个都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既然是好友,当听说朋友遇到不幸或者受到委屈的时候,不能说为了他“冲冠一怒为蓝颜”,至少对朋友的遭际也会感同身受、深表同情。

当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写下了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当元稹听说白居易被贬到江州时,写下了这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为什么小编说这两首诗惊人的相似呢?首先,王昌龄和白居易的贬官都有点冤枉,不是犯了什么重大过错。其次,李白和元稹都是事发之后才听说好友被贬官,当时并不在好友身边。所以才有了李白的“闻道龙标过五溪”,元稹的“此夕闻君谪九江”,这里的九江就是题目中的江州。这是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的相似之处,我们再看看内容。

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元稹的“残灯无焰影幢幢”,两首诗的首句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以哀景衬托出心中的悲伤之情。次句的“闻道龙标过五溪”、“此夕闻君谪九江”,这两句都是在点题,都在讲作者听闻好朋友被贬官的消息。最精彩的地方来了,当听说好友被贬官了,作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贾岛曾经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李白虽然是一位剑客,但是这次他很冷静,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太白为他的朋友担心,他很忧愁,他将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义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明月能将他的祝福带到王昌龄的身边。

元稹说“垂死病中惊坐起”元稹和白居易是大唐有名的一对CP男,他们的关系很好,堪称后世诗人们的典范,用白居易自己的话说“予与微之前后寄和诗数百篇”,微之就是元稹,元白二人的情义不是一般诗人能比的。当元稹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去了,他首先非常“震惊”,突然坐起来了,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坐起”,因为就在5年前,元稹也和白居易一样含冤被贬官,在元稹眼中,此时的白居易就是当年的自己。更重要的是元稹此时已生患重病,卧于病榻之上。作者说自己是“垂死之人”,身体状态的不好,但还是为好朋友的事担心。

李白为王昌龄担心而愁绪万千,寄托给明月。就像王昌龄在芙蓉楼所说“寂寂寒江明月心”,明月是最能体会诗人此时心境的事物。而元稹为白居易担心而“惊坐起”。李白仰望着天上的明月陷入了沉思,元稹凝望着“风雨吹进寒窗”,也陷入了沉思。不管一千多年前,李白和元稹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们对好朋友的感情是真挚的,即使自己不能做什么,也为会好友寄予同情、哀愁与祝福。

这两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写景开篇,都是以作者陷入沉思而结束,起因都是好友的贬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垂死病中惊坐起”这些激荡我们内心深处的友情,让我们今天的人看了也肃然起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