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线等!“贼可爱”的浙大“陈越姥姥”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ht87 2019-03-24

在浙大校园里,“陈越姥姥”的名号十分响亮。

二十年前,陈越进入浙大并开始教书生涯。从陈越姐姐到陈越姥姥,她的名号越叫越响,成为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只要提起陈越姥姥这一名号,学生们总是有很多话要讲。“老师贼可爱,她的课一直很热闹”,“她很爱她的学生,邮件几乎秒回”,“老师一直灌水各大论坛,喜欢发表情包”,“上了老师的课,我才发现这门课原来这么有趣”……

一间教室,三尺讲台

她见证无数莘莘学子

从一张白纸成长为科研学术之星

亦或是技术大佬

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她一直未把教书上课这件事丢掉

课堂内外,网络空间

她自称“姥姥”

永不“退潮”

与年轻学子实时互动答疑

收获无数粉丝

二十多年  十多门课程

她上课“成瘾”

“开始以后,真切地感觉到了这门课对我的改变。以前,习惯于上课随便听听,考试前才认真复习;现在,每次课上的Discussion让我养成每次课前预习的习惯。以前,习惯于老师讲多少就学多少;现在,做个ResearchTopic要自己去搜集资料。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发现,原来NA(数值分析)学到的东西可以解决很多让人一头雾水的问题”,上完陈越的《数值分析》课后,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摒弃照本宣科的老套方法,陈越在如何给学生上好课这门学问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我努力的目标是,不管我讲的内容在别人眼里多么枯燥,也要通过讲解的环环相扣让听众觉得饶有兴趣。严谨如数学课,一样可以讲得很‘好玩’。”

她倡导快乐教学,上课的时候不会上来就和学生说今天要讲什么知识点。换一种方式,她会说,我们要讲一个新的知识点,你要想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知道这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写进教材,都有自己的目的,如果要在将来专业有所长,我希望这些知识点会起一定作用”。

陈越的用心,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老师上课的ppt风格与斯坦福大学如出一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将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进去,陈越在PPT里设计了诸多动画,每一条出来之前都会卖一个关子或者讲一个故事。此外,在上课内容上她也会进行取舍。面对一个核心知识点,陈越可能要花费近35分钟掰开揉碎了地讲,触类旁通的知识点则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

“老师讲课真的想把,也能把原理讲得很清楚”,有一次课,陈越讲到如何利用数学归纳的方法,讲完的时候,被学生发现脸已经红了一大半,“老师可能真的很用力试图让学生听懂”。

王晓雷从浙大毕业已接近十年,对陈越的《数值分析》课依然印象深刻,“我要感恩在我本科的时候,是陈越老师教我这门课,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她在华为负责人工智能领域,对她来说这些知识点依然很受用。

自1996年进校以来,二十多年时间里,陈越教过十几门课,指导学生超8000人次,教学评估中数十门次课程成绩优秀刚进浙大的头几年,陈越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开新课,每开一门新课,她都需要花费十倍时间去备课。以至于在被调到计算机学院填写相关表格时,人事科的老师曾提醒她,开课学期不一样但是内容一样的课都算一门课。而事实上陈越的确上了十几门内容不一样的课。进入计算机学院任教后,陈越曾教过300人的本科生大课,没有助教,她事必躬亲。那时候,她的时间几乎在备课、上课与改作业之间来回切换

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最感激的仍旧是陈越对学生作业的态度。“每一份作业她都会亲自看过,批改”,要知道这些报告里会涉及很多程序代码,初学者写的代码如同初识文字者写文章,逻辑与指代可能漏洞百出,这样的作业有几百份陈越会耐着性子批改下来并给予反馈。

“网瘾”老师实时在线

专注答疑&斗表情包

也许陈越热闹快乐的课堂很多人不能亲自见到,但是姥姥水各种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全国高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线上线下,她与学生打成一片

她会在微博敲钟,提醒大家到点睡觉。

也在知乎回答各种问题,回答次数已超370多次

她甚至在课程微信群里几乎24小时实时在线答疑,斗表情包,寻问学生“ssfd”是什么意思,被科普95后、00后语言。

当然她也是浙大“缥缈水云间”鼻祖用户,也会灌水浙大CC98

陈越一直倡导快乐教学,在课堂上她会埋笑点,吸引学生进入情景以更好理解知识点。课堂之外,她喜欢以平等的话风与学生交流。她说,“我始终把自己看作学生的同级,基本上我怎么对同事,就怎么对待学生。由于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我跟学生的关系就是平等的朋友,他们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

在旁人看来,网络空间的答疑是额外负担,但是陈越认为这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她享受与学生的交流。

2012年,陈越实验室里的学生送了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给她,是一副扑克牌,牌面全都是她的学生,王牌则是她自己。

国际化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改革

她一直在折腾本科教学这件事

上课严肃又活泼,互动感十足,但其实陈越在提升本科生教学上的用心更不容忽视。

“上完姥姥的课后,我听托福听力轻松了好多”,2017级大二学生陈舟上完陈越的全英文课程--《数据结构》后,惊觉自己英语听力有了质的提升。这是陈越坚持国际化教学后的一个成果---推进双语教学,奠定国际化教育环境基础。

在她看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营造国际化教育环境。对中国学生而言,仅仅依靠专门的英语语言课程已经不足以达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沟通的目的,熟练掌握本专业的英语词汇已经成为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研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对于这项计划,她亲力亲为。有一年,学院计划改用一本更为经典的教材时,对方出版社不愿给出版权。国内的出版社与对方协商,邀请陈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部分扩写改编,作为新的版本在大陆出版。这样,学生们就能买到价格经济的教材。陈越还改编过一本原著900多页的软件工程经典教材。受出版社之托,她经过一番理解透彻后,将全书的内容重新整合,裁减到一半,方便大陆学生使用。

一些学生曾感念本科期间上过陈越的全英文课程,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国外留学的转折期。2007年,陈越负责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009年陈越分管计算机学院本科教学后,开始着手自主创立“精研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以推进研究型教学。这项改革反思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对主动探索的引导,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课堂内外的互动。以此为出发,当年的计算机学院持续推进小班化教学,并设置多环节过程考核(如课堂报告、主动提问、抢答、讨论、测验等),并占总评成绩30%以上。得益于这项改革,三年下来,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累计发表论文34篇,其中3篇为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学院本科生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的人数超过年级总人数的90%,每年都有一批优秀项目得到国创、省创项目的资助,学科竞赛连创佳绩。

具有标志性的成果是,2011年在来自全世界88个国家的2070所大学的8305个队伍中,浙江大学团队经过层层选拔,晋级第35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并最终击败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5支高校代表队,夺得全球总冠军。《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曾经的辉煌》书中特别将浙江大学代表队获得世界总冠军作为美国计算机教育急需提高的证据。2014年,陈越主持的《课内外融合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还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走出浙大的课堂,陈越将自己的课开到了网上。2014年9月,陈越与何钦铭的慕课--《数据结构》开了第一期,每期12节课,至今已经开到第八期,累计注册超过60万人次,高峰期一天新增注册3000--4000多人

没有请助教,他们亲自上手。从内容选取、课件制作、剧本设计、习题设计与制作、测验设计、讨论题设计、答案制作,最后视频录制、后期剪辑,到全部材料上线……一节课下来需要花费近一周的时间。但是他们乐此不疲,经常一个人负责前半夜答疑,一个人负责后半夜答疑

陈越录制慕课的设备与空间

如果我被很多人需要,我的一句话帮了很多人,或者警醒了一些人,这是让人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做老师的人,大多都是利他的。”专注本科教学二十多年,她说自己上课成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自己的热爱,我好像天生就喜欢给学生上课”。陈越也感激自己的同事与领导,为本科教育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让跟她一样有“上课瘾”的老师能够专心教学。

文字记者:杨萝萝

部分素材来源于:《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陈越:快乐教学行者无疆》作者:孙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