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男人来自中国

 wangmeggie 2019-03-24

明朝天启时期(1625年),陕西出土了一块奇怪的石碑,石碑上有一个珠子的造型,一说像是太阳,一说像是眼睛,石碑的内容曝光后引发了极大争议,3年后(1628年),西方一队耶稣会士组团来华,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考察这块碑 —— 大秦景教碑。

石碑目前有一个拓本收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与1799年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碑” (Rosetta Stone)、巴黎卢浮宫收藏,1868年在死海发现的“摩押石碑”(Moabite Stone),和墨西哥国家博物馆收藏,在南美发现的古代亚阿兹特克族的“授时石碑”(Aztec Calendar Stone)并称“世界四大名碑”。


四块奇碑之中,以景教碑保存最好,堪称“石中之王”(the stone of stones)。

这块石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涉及到基督教(主要是新教)的起源,还记得电影《达芬奇密码》吗?景教碑的出现在当时,影响力远远大于你的想象。

16世纪初,欧洲在黑死病的蹂躏下哀鸿一片,对生存的渴望加上教会的无能让许多欧洲人开始寻求新的出路。于是,那些曾被边缘化的贵族联合起来 向罗马教廷发起了挑战,其中以马丁路德为代表。

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八条:

一:”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

二:《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之前教皇也被看成是神,也是信仰的来源);

三: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理解和解释《圣经》;

四:洗礼和圣体圣事是唯一值得保留的仪式;

五:取消了对圣母玛利亚及圣徒的崇拜;

六:炼狱是不存在的;

七:教士可以有性行为,也可以结婚;

八:修会不必存在。

马丁路德的“马八条”提出后迅速获得中小贵族及资产阶级们的响应,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给教会提供更多的捐款,并在自己的辖区内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然而,这种看似无厘头的反抗始终没能让普罗大众们的内心获得救赎——他们的祈祷只对真相生效。

正当路德们一筹莫展的时候,1625年,地球的东方——大明帝国惊现了那块神秘石碑。更巧的是,这块石碑的内容完美的诠释了马丁路德的宗教理念: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祈祷并获得救赎;玛丽亚是个肉身凡人(这一点很重要)。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关于圣母以及耶稣出生的描述:

“天尊当使凉风向一童女,名为末艳,凉风即入末艳腹内。……末艳怀后产一男,名为移鼠。父是向凉风。有无知众生即道,若向风怀任生产。但有世间下,圣上放敕一纸去处,一切众生甘伏据。此天尊在于天上,普署天地,当产移鼠。迷师诃所在世间,居见明果:在于天地,辛星居知在于天上,星大如车轮,明净所,天尊处,一尔前后,生于拂林园乌梨师敛城中。”

注:其中末艳即圣母玛丽亚,移鼠即耶稣。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关于获取救赎方式的描述:

 “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译文:道没有恒常的名字,圣也没有固定的形体;随地设立教会乃为广泛救助众生。)

经判定,这块碑比宗教改革的时间还早1000年,直接排除了造假的可能性。

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上的十字图案

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经幢,中间为十字图,左右两幅为道教飞仙

景教碑发现后,西方派出了大批学者来到东方进行考察学习,接下来,他们在敦煌和许多古籍文献中发现了更多关于基督教的前身——“景教”的描述。就在这段考察中,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发现了一个让无数人不能接受的事实:移鼠(耶稣)的出生地并不在《圣经》所描述的耶路撒冷,而是在一个叫拂林的地方。

那么拂林到底在哪呢?一直以来,东西方学者争论不休。

欲解此题,还需从景教碑的来历说起。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趁罗马与波斯两大势力打的焦头烂额之际,一举收拾了两位老大哥。波斯皇帝叶兹德格德在这次战役中痛失母亲和三位美丽的女儿;4万波斯妇女沦为阿拉伯士兵的战利品。

叶兹德格德不得不向当时唯一能助助他夺回尊严的东土大唐。就在阿拉伯人入侵的前两年,波斯人阿罗本未卜先知的来到了大唐进行斡旋工作。

当时天下局势阿拉伯与大唐直接对峙,中间有石国作为军事缓冲区

      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唐太宗贞观9年(635年),景教传教士阿罗本由波斯帝国来长安传教。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到西郊去欢迎。

阿罗本向太宗呈上《圣经》、圣像,并表达希望波唐友好的心愿。

景教圣像

阿罗本的倡议完全符合唐太宗的战略构想,于是让他到皇家藏书楼负责翻译经典。阿拉伯入侵波斯第二年,即贞观十二年(638年)秋,太宗下诏准许景教在中国传播,命人在长安义宁坊建造一座教堂,称波斯寺(后改称大秦寺),用于安顿从波斯来的大批景教教士。按照当时的时局看,波斯皇室应该来到了大唐,并成立了流亡政府。由于奉旨公开传教,结果:“法流十道,寺满百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也是在此期间,波斯人阿罗本在郭子仪和魏征的协助下,立了大秦景教碑。

这里有个疑问,明明是波斯景教,为什么要叫大秦景教碑呢?况且在阿拉伯人入侵之前,波斯和罗马(学者们认为大秦指的是罗马,其实这里有很大的误会)还打的不可开交。。。

随着大批波斯人进入大唐,其中不少人还获得了爵位。这些人为后来武则天的登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武则天陵墓——乾陵里的波斯石人

在波斯人的资助下,武则天在自己新迁的都城洛阳以“二百万斤铜铁”铸造了“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注:天枢星为北斗七星之首)

该标志性景观让武则天的威严权倾天下,也让她得以佐持朝政30年。

话说回来,大唐景教碑里的移鼠(耶稣)的出生地拂林到底在哪呢?

据《旧唐书·西戎传》载:

“拂菻国,一名大秦,……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

这里说的是,拂林国就是大秦,由于夏季酷暑难耐,拂菻国国君便引水冲刷房顶,以此来降温。

《魏略·西戎传》:

“其俗,人长大平正,似中国人而胡服。自云本中国一别也,常欲通使於中国,而安息图其利,不能得过。其俗能胡书。”

《晋书·四夷传》:

“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

由此可知:

1、大秦人身材、长相,与中国人差不多,所以称之为大秦。但是穿戴不同。

2、大秦人自称他们本来就是中国的一支。

这里有一点要强调:景教徒们宣称,景教乃“老子化胡”的结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载:

“宗周德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

译文:东周时,因为朝政紊乱人心不古,老子西去化胡。如今大唐承继并光大道教,我景教回归故里。

对于景教教义与道家的一致性,唐太宗贞观十二年诏书也予以充分肯定:

“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

关于其教义等方面浓厚的中国风,许多专家认为是波斯人为了传教,将基督教按照佛教和道教的语言翻译为中文,这里本人是不认可的,因为同时期的敦煌壁画与大秦景教碑的内容相互呼应。这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国粹,世界上再也没有地方能找到如此精妙的艺术留存。

我期待有一天,国人可以自豪的说:圣经里的这个男人,来自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