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太极拳(内功)?能藉转动丹田内球体的拳术用於发劲者,才能称得上是上 乘的太极拳。其意即是,於招式中,最少能於腹腔内用单一平面圆圈行劲,以支 援招式拳架。进阶者,则可连接各平面圆圈而成为立体球,以球之各处发劲。再 进者,四肢百体均能走圈,以配合丹田劲力的进出。最後者,能藉自身的球体, 控制敌方体内之球体运动,把敌方抛掷出去。 要把此撞擊力經手傳出去,發勁者只可向前,以縮短距離,否則勁力會因兩競技者之間的距離增加而消失;當然,向前的方法是如上螺絲一樣,行勁於螺旋軌跡。縮短距離期間,必須以尾骨托住重心球,自轉滾動和公轉拋擲,推壓向對方,切不可以用體重斜角壓在對手身上。手把內勁傳出時,手內必須藉自轉和公轉圈,貫注掤勁於手弓的弧形中,否則,手作為末梢,會不夠掤力傳勁。如此,丹田所發內勁先經脊柱、傳到手、最後傳到對手身體上。要勁力順利傳遞,脊柱先要有鬆胯收蜷尾骨,拉直腰椎後面的凹陷位等基本動作,否則勁力走到這些位置時,會被自己肢體凹位切斷。若然順利,貫注掤勁的時期只需很短,過程會輕鬆愉快地完成。 趙堡拳勁路處處中正,於打擊對手時,每每貫注勁力於手,鎖死對手於不中正和偏側的位置,待對方提氣用蠻勁時,一舉把對手打出。引此為鑑,趙堡拳習者,在套路和應用中,身軀必須不傾斜和不偏側。 轉動丹田重心球的勁法 鬆胯後,丹田中心位置的重心球,才可懸浮於兩胯之上,藉收蜷脊柱最下一段蜷曲向內,藉以鈎着丹田,隨時發放重心球之重力。單是脊柱關節上的肌肉已可主動管控此球體公轉和自轉。公轉實為左右分開之法,之後固定一邊為軸心,把「鏈球」從另一邊旋轉擲出;自轉可藉脊柱關節上的肌肉扭動懸浮之重心球。球體鬆胯懸浮以後,才可以自轉產生勁力。重心球居於正中位置,在脊柱關節和肌肉調控下,角度的轉動快,扭力大。 固定軸心,按太極圖行勁 據經驗,太極圖的圓圈多以直立的平面來運行發勁。趙堡太極拳多以圓面正面接勁,圓面受壓時,外力到達處會被壓向後,形成與煑鍋相似的形狀,球(代表外勁)入鍋後,可把球「窩」回去,此乃以腹腔後方打回之法,因後方用於發勁的掤架曲面較大,對手背部的鍋殼應先受勁,感覺被拉向後而提起。亦可用前腹如球拍打網球般, 將球打回,打回時,可加入上旋或下旋的勁力。此情況亦像重球打在垂直的彈牀面,彈牀面亦可螺旋向前將球送回。只要站得穩,整個過程,觸球的時間就如球拍打球一樣,非常短。 亦好像弓和弦。如對手推向我方時,以前腹為弦,脊柱背部為弓。腹弦可放鬆,待勁力已如箭上弦,弓弦齊發,敵勁必如碰上石牆般,被放反彈出丈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