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指老去的千里马。伏枥指伏食马槽。老骥伏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解释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常跟"志在千里"连用。 词语辨析【成语性质】褒义词。 【近 义 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反 义 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正音】 骥:不能读作"jí";枥:不能读作"lí"。 【辨形】 枥:不能写作"历"。 出处东汉末·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示例1、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2、"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于旧处。"(宋·陆游《与何蜀州启》) 3、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上努力钻研;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中第五册课文:赵鑫珊《人是什么》) 5、信写好后,由全家识字的人逐个作了"审查",爱好文学的小儿子提议加上曹操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我州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贡献。 7、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