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17:56:00 农历:最适合农业的历法农历又称夏历,又名旧历、中历,民间也有称为阴历的。相传起源中国夏代,其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 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夏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约长295305911,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夏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隔3年安排个闰月,再过两年又安排一个闰月,平均19年有7个闰月。 月份的名称按照中气而定,含“雨水”的月份称为正月,含“春分”为月份叫二月等。不含中气的月份就定为闰月,用上个月的月份名73称称闰某月。 农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在中国,农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