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318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金色年华554 2019-03-24

公元318年,江南发生了一件大事:晋元帝司马睿称帝,建立了东晋帝国。

公元318年,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匈奴汉国的皇帝刘聪去世,太子刘粲继位。

东晋帝国建立之后,江南一直混乱不堪。因为晋元帝司马睿称帝,王氏势力膨胀,立刻使权力格局失衡,最终引发了王敦之乱。

刘聪去世之后,北方一直混乱不堪。因为刘氏开始内讧,刘曜和石勒势力膨胀,立刻使权力格局失衡,最终结果是刘曜和石勒瓜分了匈奴汉国。

公元318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刘聪还在世的时候,匈奴汉国就已经有了分裂的趋势。因为刘曜和石勒的势力越来越大,隐然有了与刘聪分庭抗礼的资格。

刘曜是刘渊的养子,名义上是刘聪的兄弟。史书上说刘曜自比为乐毅、萧何、曹参,很像年轻时候的诸葛亮(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刘聪对于刘曜,恐怕是各种羡慕嫉妒恨。他曾经评价过刘曜:“刘曜就像光武帝刘秀和魏武帝曹操一样,我们这些人和他相比,根本就不算啥。”

常轻侮吴、邓,而自比乐毅、萧、曹,时人莫之许也,惟聪每曰:“永明,世祖、魏武之流,何数公足道哉?”——《晋书》·卷一百三·载记第三

大家品味一下这个语境,怎一个“酸”字了得?如果刘曜是刘秀和曹操那一级别的人物,他刘聪又算得了什么呢?

自己的国家里出了个像刘秀和曹操的臣子,皇帝还能睡得着觉吗?

刘聪绝对不是什么善茬,他继位之后弄死了三个兄弟。现在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刘曜,他对刘曜会是什么态度?大家想想就明白了。

而刘曜能够获得刘聪的“高度评价”,却没有被刘聪弄死,可见刘曜在匈奴汉国中的地位和势力也是一等一的。

刘曜是刘渊的养子,所以刘曜在匈奴汉国的地位,更像王弥和石勒这样的重臣,而非刘聪和刘乂这样的皇子。所以刘曜并没有介入刘渊诸子的权力之争,而是获得了经营西北的权力。

石勒也是个狠角色,他在经营河北的时候,竟然派人到刘聪的地盘上招纳流民,一次性挖走了二十万户。刘聪自然是气得要死要活,但也没能把石勒怎么样。

石勒遣其将石越帅骑二万屯并州,招纳流民,民归之者二十万户。聪遣使让勒,勒不受命,潜与曹嶷相结。——《晋书》·晋纪十一

这说明石勒名义上是刘聪的臣子,实际上却早已从事实上独立于匈奴汉国。

公元318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并州刘聪、西北刘曜和河北石勒,这三人共同构成了匈奴汉国最强大的三股力量。其中以皇帝刘聪一系最为强大,所以匈奴汉国依然维持着表面的统一。

可随着刘聪的去世,刘聪一系的权力体系随着诸子夺权而崩塌,体现在表面上的就是:匈奴汉国灰飞烟灭。

刘聪的儿子刘粲,为了能够继承皇位,可谓煞费苦心。刘聪死后,他如愿登上皇位。但他坐在皇位上朝下望的时候,却发现了一片可悲又可怕的景象:自己高高在上,手下人却都在蠢蠢欲动。自己能够从他们的脸上看到欲望和杀气,唯独看不到半分忠心。

在欲望和恐惧的驱使下,刘粲联合外戚靳准,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

粲诛其太宰、上洛王刘景,太师、昌国公刘顗,大司马、济南王刘骥,大司徒、齐王刘劢等。——《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

这种决断无所谓对错,因为“囚徒困境”无处不在。但正如我经常说的那样:如果自己兄弟都不可信,难道外人就一定可信吗?如果你想要争霸天下,却选择剁掉自己的手脚,结果会是什么呢?

刘聪临终前,设计了由外戚(靳准)和皇族(刘粲的兄弟)相互牵制共同辅政的格局。但刘粲继位之后立刻打破了皇族和外戚之间的平衡。刘粲的兄弟相继出局,靳准的势力急速膨胀。

刘粲大概是一位没有安全感的领导,于是曾经的“囚徒困境”又出现在刘粲和精准之间。在欲望和恐惧的驱动下,靳准杀了刘粲。

准勒兵入宫,升其光极前殿,下使甲士执粲,数而杀之。——《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

公元318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在杀刘粲之前,靳准大概已经计划好三分匈奴汉国了。因为刘曜和石勒早已在事实上独立,靳准弑君之后,打算把一切公开化。靳准之所以会放弃中兴匈奴汉国的想法,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实力。

在靳准看来,目前最理想的格局就是:自己控制以平阳为中心的地区;刘曜控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石勒控制以襄国为中心的地区。

但靳准也很有自知之明,经历过数次内讧的刘聪一系早已衰弱不堪,自己的结局很可能是被刘曜或石勒干掉。为了解决眼前的危险,靳准决定从东晋帝国寻求支持。

靳准杀光了刘氏皇族,用这种方式向东晋帝国输诚:刘氏灭掉了西晋,我现在杀光刘氏,就是为司马家报仇!

总而言之一句话: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于东市。发掘元海、聪墓,焚烧其宗庙。鬼大哭,声闻百里。——《晋书》·卷一百二·载记第二

但靳准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高估了东晋帝国对北方时局的影响。

靳准杀光刘氏皇族之后,立刻在匈奴汉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整个平阳城人心惶惶。闹到最后,靳准不得不武力镇压,才算勉强压住了局势。

可等石勒大军一到,平阳城附近的十多万胡人立刻化身带路党;再等刘曜大军一到,匈奴汉国的高官纷纷投诚。

被靳准寄予厚望的东晋帝国并没有给他任何帮助,靳准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石勒和刘曜。面对这种局面,靳准傻眼了。

此刻的靳准早已众叛亲离,彻底失去了代表刘聪一系和刘曜、石勒鼎足而立的资格。靳准被靳明所杀,刘曜和石勒则以最快的速度清理了靳氏,继而瓜分了匈奴汉国。

公元318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刘曜和石勒之所以联手攻打靳准,绝不是因为他们忠君爱国,因为这两个人也是标准的乱臣贼子。

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想趁乱接收刘聪一系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遗产。关于这一点,他们两个人谁也不避讳。杀死靳准之后,刘曜自立为匈奴汉国的皇帝,并将国号改为赵。至此,匈奴汉国灭亡,赵国建立。

曜以太兴元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惟准一门不在赦例,改元光初。——《晋书》·卷一百三·载记第三

石勒进入帝国都城后,把宫殿全部烧毁。两人达成了默契,以平阳一线平分刘聪一系的遗产。

勒焚平阳宫室,使裴宪、石会修复元海、聪二墓,收刘粲已下百馀尸葬之,徙浑仪、乐器于襄国。——《晋书》·卷一百四·载记第四

刘曜和石勒都是野心勃勃的枭雄,他们之间注定是无法和平相处的。之所以在刘聪一系遗产问题上如此和谐,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后方不稳,不愿在此地多生事端。

公元318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刘曜控制的西北地区,有张轨、杨难敌、司马保和陈安等强敌虎视眈眈。石勒控制的河北地区,有段氏、绍续、曹嶷、李矩和祖逖等强敌伺机而动。

如果刘曜和石勒无法快速分赃,反而调集军事主力在平阳一线大打出手,他们的老巢就随时会遇到不可测的危险。

这场名为“讨伐叛逆靳准”的战役以最快速度结束,刘曜和石勒各回各家。刘曜没追究石勒火烧宫殿的恶行,石勒也承认了刘曜的皇帝身份。但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没能维持多久,很快就正式破裂了,原因是刘曜杀了石勒的使者。

关系破裂之后,石勒不再承认刘曜的皇帝身份。但在此后的五六年时间里,石勒和刘粲之间依然保持着和平,因为他们都在忙着巩固自己的后方。

从这层意义上看,石勒的使者算是白死了。因为无论双方的关系是否破裂,和平状态都没有被打破。

如果非要说影响,那就是从前的匈奴汉国变成了一个赵国,继而变成了两个赵国。一个是刘曜控制的赵国,史称前赵;一个是石勒控制的赵国,史称后赵。

双方虽然依旧维持着和平态势,但双方心里都很清楚:早晚必有一战。所以刘曜一直在尽全力统一西北,石勒则一直在努力经营河北和山东。

五六年后,石勒把河北的段氏、绍续以及山东的曹嶷全部清理出局;刘曜也消灭了司马保和陈安,征服了氐、羌两部。

在这种背景下,石勒和刘曜终于大打出手了。

公元318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东晋王敦叛乱结束后不久,后赵将领石生以洛阳城为基地,试图统一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的其他实力派对此感到恐惧,于是派使者向刘曜求援。刘曜很清楚:决不能让石勒夺取中原地区,否则自己在西北就会腹背受敌,于是亲自带兵与石勒争夺中原。当石勒得到刘曜亲征的消息之后,立刻命令自己的侄子石虎率军开赴前线。

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很短,但规模却十分巨大。前赵皇帝刘曜和后赵二号人物石虎亲临前线。自西晋灭亡后,中原已经很久没发生过如此规模的战争了。

是役,石虎获胜,刘曜带着残兵败将逃回长安,司、豫、徐、兖等州皆归后赵所有。

两年后,刘曜被石勒的养子石堪生擒,继而被石勒所杀,前赵灭亡。

公元318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