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穿山龙”

 晴天心 2019-03-24

穿山龙,来源于薯蓣科薯蓣属草本植物穿龙薯蓣的块茎。古籍不载,来自现代民间用药,见于现代《东北药用植物志》、《陕西中草药》、《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河北中药手册》等诸多现代中药著作。《药典》(2015版)载其性温,味甘苦,归肝、肾、肺经。功用: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用于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跌扑损伤,闪腰岔气,咳嗽气喘。《中药学》(教材,第七版)载其性微寒,味苦。《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则载其性平,味苦。关于药性,稍有出入,暂存疑。现代临床实践用穿山龙已非少见,且疗效突出。

一、痹症

朱良春先生治疗顽痹时每于方中加用穿山龙30~60g以增加疗效。朱师认为该药刚性纯厚,力专功捷,是一味祛风湿良药,经适当配伍无论寒热虚实之痹证皆可用之,且穿山龙具有一定的补虚作用,一般用量亦大。病情较重或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可酌情加量至80g。该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较为迅速地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经临床反复验证确具有较好疗效。

陈信义教授认为,风湿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是发病隐袭、进展缓慢、病程漫长,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理论。多数患者具有脉络失养、经脉瘀滞的关节疼痛、遇寒加重等“不通则痛”的病机特征。故治疗时可以利用穿山龙藤属(缠绕草本)植物特点,并借用根茎所含的薯蓣皂苷元具有的甾体激素样作用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张琪先生常用穿山龙、地龙、雷公藤、薏苡仁等治疗湿热伤筋型痹证以及风寒痰湿邪蕴蓄化热、络脉痹阻型痹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穿山龙用量为30~50g,见疼痛剧烈时多用50g,缓解期疼痛减轻或基本消失可降至30g。

穿山龙祛风除湿,且活血止痛,且具有补虚的特征,对于“久病入络”“不通则痛”的风湿痹症是不可多得的良药。现代研究证实穿山龙水煎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而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加速炎性细胞的清除,同时抑制滑膜细胞增生,从而减轻滑膜细胞的炎症反应与组织破坏,可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有效缓解关节肿胀疼痛,所以可从根本上改善风湿病的临床症状。

二、哮喘

王书臣教授治疗哮喘常加用一些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组合,如地龙和穿山龙。王师认为穿山龙具有祛痰平喘、活血宣痹之功,对乙酰胆碱喷雾诱发的支气管痉挛有预防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山龙含有的薯蓣皂苷元与甾体激素类药物结构相近,是合成甾体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治疗哮喘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地龙与穿山龙配伍,祛风解痉、化痰平喘作用相得益彰。

王会仍老中医实践中,无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是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均在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的同时,同时具备胸闷、口唇发绀、舌暗有瘀点、脉沉细涩等血瘀症状。治疗此类肺系疾病时,王老主张适当选择活血化瘀药物进行辨证施治,其中,穿山龙便是其不二之选。穿山龙以活血化瘀,助心行血,助肺行气,可取得明显疗效。

中医认为哮喘反复发作,日久肺气必虚,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气虚血瘀;或因痰气交阻,日久肺络不通,瘀血阻滞,妨碍气机升降,从而加重哮喘。痰、气、瘀三者为主要病理因素。穿山龙止咳平喘,且活血通络,止咳平喘化痰,可用于咳喘痰多。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穿山龙能减少哮喘豚鼠、大鼠气道内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具有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消除气道炎症。穿山龙总皂苷能抑制慢性迁延期哮喘小鼠气道壁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增生。

临床实践,穿山龙用于临床治疗现代疾病较为广泛,如肺间质病变(肺痹)、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痛风(浊瘀痹)、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甲状腺功能减退(瘿病)等等,所见较多,以中医理论不外风湿、血瘀、痰凝、虚损为患。现代研究尚证实穿山龙有降尿酸、降血糖、抗肿瘤等作用等等。期待更多更深入关于穿山甲的中西医研究,以更加有利于指导临床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