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把话说的滴水不漏?

 温暖南方 2019-03-24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有些话不要说绝,不必点破,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只说三分显得太虚伪太窝囊。

鬼谷子讲: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要用鬼谷子的捭阖之道来管住自己的嘴巴,慎言表达。

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活,也许有人批评他们世故,是不诚实的做法。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是个靠不住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你若是不知道对方的人品底细,就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会是如何呢?

你说的话,他会不会认真对待,或者只会被他出卖?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更显出你没有修养;如果你为了他好而跟他说,那也只是徒劳,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只会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你若是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世界观,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偏高谈阔论,只会留下话柄!

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这与大丈夫的风格并不互相矛盾。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都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回事儿。这种人说话有所保留,是为了自保,绝不是不诚实和狡猾。

讲话讲究三个因素,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

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只说三分,已然算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剩下的他自己也可领悟;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他可能理解接受,如果实在需要详谈,不妨别择他地这才叫做通达世故的人。

“见人只说三分话”,并非阻止人们坦诚面对世界,而只是一种保护自我的手段,它是一种可以变通的说话方式,教导人们在自己的阅人能力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再说话,若是知己之人,或对方是一个坦荡的君子,自然可以推心置腹无所不谈。

祸从口出,说话太多往往容易惹祸上身,坦率不是错,但是讲究说话的技巧往往比坦率本身更难得。

《鬼谷子大商之道》3月26-28 日 北京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