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建设育人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对师生有着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然而,现在很多学校走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认为所谓的校园文化,就是这里树几块牌子,那里立几排橱窗,或者种些花花草草,搞搞硬件建设。甚至有的学校干脆把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等同起来,没事就大兴土木,动辄就找广告公司,每年花上几十上百万的经费,然而,学生的进步却并不明显,甚至根本就对学校的大大小小的建设无动于衷。何哉?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侵润学生心灵的缘故啊! 说白了,无论对校园环境怎样的硬化、绿化、美化,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这些东西只要有了钱,谁都会做。何况现在,这些事情多半是政府花钱,与学校的“文化建设”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又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内化与行? 我在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工作了19年,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这所学校6年了,但是我从不以自己出身鄙野而妄自菲薄,相反,我会为在那里做的很多事情而终身骄傲!那是一所虽然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因为是一所农村的四流学校),然而在我看来,那却是一所了不起的学校——那里的校园文化,能够被推荐为首批市级的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这并非运气爆棚,也并非浪得虚名。从以下两个最简单的实例即可看出。 (一)为了让学校文化注入学生的灵魂,进行的校园文化知识的竞赛活动(有些班级甚至还组织了班级文化的考试)。这些竞赛各班平均分均能达到95分以上,及格率100%。 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考试题 (二)各班种植一棵班树,并给班树挂牌。让学生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经常来浇灌,让自己的班树能够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此项工作一般选定在每年的植树节。经德育处提出书面申请,在校委会上提出来讨论,征得学校各部门同意后,确定了植树场地。各班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讨论购买树种,由后勤部门购回后,各班师生亲手进行栽种。种班树的时候,同学们早早来到植树场地,小心翼翼地将小树苗植入大地;然后在挂上各班的班牌,并拍照留念。学生们也表示此次植树活动很有意义,既践行了环保的理念,又在校园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班树成了联系学生与学校的感情纽带,学生与班树一起成长,将来毕业无论走到天涯还是海角,这棵树都一直牵动着学生的神经,成为了联系毕业生与母校的感情纽带。如今我离校几年,每次回校,也是首先去看看当年亲手种下的黄桷树,如今真的已成参天大树了。 每当朝阳升起,班上的孩子来到树下晨读,耳边响起“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的旋律,这是不是一种享受? 给班树挂牌 给班树挂牌 总之,教育失去了创新,就如人失去了灵魂,学校开展的一切工作,都为了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学校开展的工作,也要创新:既不重复自己,也不去重复别人。 有人说: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学生毕业几十年,忘记了书本上的一切之后所留下的东西。我想,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无疑能够让孩子们铭记一生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