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用一兵一卒,吓得两万羌人投降的是谁?

 昵称55301288 2019-03-24

十六岁做了小吏,后来举孝廉,他没去;曹操做司空时,又征召他,他也没去;不久举茂才,上任做了新丰令,并且考核成绩在三辅中第一。

他叫张既,字德容,雍州冯翊高陵人。名字虽然少为人知,但能文能武,深有谋略,立下许多功劳。

两番游说马腾,平定河东

袁尚和曹操在黎阳相持不下,袁尚又派郭援、高幹和匈奴单于攻打平阳,并意欲联合马腾、韩遂等抗曹,曹操后方危急。钟繇派遣张既前去游说马腾等人联合攻击高幹、郭援,张既两次出使,说服马腾,归顺曹操,会击高幹等,基本平定了河东。

马超反凉州,张既跟随曹操在华阴打败马超,向西平定关右。曹操让张既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姓都很感激。

曹操想迁徙百姓充实河北,陇西、天水、南安百姓人人恐惧,扰乱不断。张既使三郡内为将校官吏者免除民众税捐,让他们整治屋宅,筑水碓,显示无迁徙陇右郡民之意,民心才安定下来。

赵充国闻言为之气结。最近匈奴屡遭天灾人祸已然极衰,而帝国经昭宣中兴,已然极盛,虽劳师糜饷,亦完全撑得起一战,且此一战必大胜之!西域是匈奴最后一块奶酪,据之则匈奴再无赋税收入,坐困漠北,不久必亡!难道经过这么多年可怕而艰难的战争后,大家还要坐视匈奴恢复元气、从容坐大么?不该打的仗当然不能打,但必须打的仗怎可轻言放弃?这帮老夫子啊,竟以市侩小贩数盐量米之智,而断天下军国大事,一点战略眼光也没有。真是误国啊!

最终,宣帝在赵充国与魏相间采取了折中方案:郑吉不可不救,西域不可不争,但小小车师可以不要。就这样,汉宣帝命光禄大夫常惠率领酒泉、张掖两郡的精锐骑兵,前往救援车师。匈奴得知汉帝国生力军来援,不敢恋战,遂解围而去。然后,宣帝又下诏放弃车师,命郑吉等官兵南撤千里,退守渠犁屯田基地,接着又让车师政府与国民也尽数迁到了渠犁,而将车师故地全数让给了匈奴。

刘询此次决策,乃西汉近十年来对外战略中最大的一个败笔,也是宣帝保守集团对于武帝政策矫枉过正的一次大失误。车师乃西域诸国对抗匈奴的北边前线与屏藩,车师若失,匈奴一旦卷土重来,西域必然不保。我们现在回过头看,这无疑是西汉朝由武转文,由盛转衰的一大转折点。在宣帝之前,执掌朝政的大多数是周亚夫、卫青等能征善战的武将;而在宣帝之后,执掌朝政则大多是纯种文臣或显贵外戚(魏相虽为丞相亦依附于许皇后之父平恩侯许广汉),虽然他们其中许多名为将军,但已不参与边境之征讨,实则一政客也。所以,赵充国、冯奉世、陈汤等大汉名将只能屈居其下,甚至迟迟未能名列公卿,有的竟连因功封侯都颇遭非议。一个太注重军事的帝国很危险,一个不注重国防的帝国则很无力,两边都不可取。

果然,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在得到车师故地后,日渐感觉汉朝多有顾虑、及姿态放软之势,遂狼性复萌,搅动西羌之乱,让赵充国花了好一番功夫,不过总算是将其顺利平定了。

这下匈奴懵了,来打西域接连不顺,联西羌而谋河西又遭到赵充国破坏,匈奴单于虚闾权渠心中恼恨,便想在汉匈多年和平的掩护之下,趁汉朝边塞防御疏忽,出兵狠狠干它一次,当然他也知道汉朝不好惹,于是在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终于发动了倾国之力,以十余万精骑倾巢而出,沿着汉朝边塞一路观察,想看看哪里防守不严便冲进去劫掠一番。

当时,由于北边多年无事,朝廷又不重视国防,汉军已不但放弃了阴山北麓的光禄塞,而且整个长城自敦煌至辽东,一万一千五百余里的广大战线上,所有边塞烽燧里总共只屯驻了数千汉卒,就这点兵马,如何挡得住匈奴十余万精骑倾巢而出,事急矣!

汉宣帝这下才慌了,赶紧找到当时年已七十八岁高龄的老将军赵充国,小心翼翼的说道,老将军先别忙退休,最后再辛苦一次,帮朕搞定这帮混蛋匈奴人,完了再回家好好休养身体,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