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成长》赖念华(上):教导的事情留给老师做,我们父母先学会跟孩子玩

 为什么73 2019-03-24


生命·成长 自在睡觉 昨天

历时一年,“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正式推出第一季:

凯叔讲故事APP 创始人 凯叔

正安康健 创始人 梁冬

水墨画家 林曦

教育家 赖念华

漫画艺术家 蔡志忠

心理学家 贺岭峰

一土教育 联合创始人 李一诺

探月学院 创始人 王熙乔

前芬兰驻华大使馆

科学与教育参赞 Dr. Mika

九位教育实践者,向我们讲述他们个人成长中的关键时刻,共同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因为——教育,关乎人类的未来。

本 期 嘉 宾

赖念华

台湾台北教育大学

心理与咨商系教授及系主任

国际傅尔布莱特学术

交流基金会资深学者

日本立命馆大学访问教授

美国ABE认证之心理剧导演与训练师

▲点击视频观看

《生命·成长》赖念华(上篇)

精 彩 对 话

01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什么?

表达性艺术治疗,就是透过譬如绘画、音乐、演剧、演戏,甚至于动作、身体雕塑、或者是舞蹈,就是各种有别于纯粹的语言的沟通方式,放入到我们在跟孩子的互动或者是跟人的互动里面。

我们常说,语言是最容易骗人的。而在表达性互动的过程、在创作的历程中,其实我们会把我们自己最原始的部分展露,透过那个展露出来的部分,我们就可以找到如何协助一个人可以发展得更好,或者是解决他生活中的困难的方法。

如果一个幼稚园的孩子回到家,今天要是老师骂他了,他可能回家就会演老师在骂学生,然后等一下他就会跑过去自己当学生,然后还会回应老师,他就自己很忙,跑来跑去。所以这些东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如果作为一位父母,我们就会鼓励你:你不需要知道他现在到底画的代表是什么,可是你可以透过这些方式跟孩子玩。透过玩,透过互动,就会让孩子的创造性可以越来越多。

在表达性艺术治疗里面,我们就会强调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当一个孩子的创造性越高的时候,他其实心理发展就越健康,他就不会固着在某一个点。

当一个人固着在一个点的时候,他常常就会让自己有困扰。我们希望孩子可以更流动、更有创造性、更有自发性,那他的生活就会更丰富更多元。

02

父亲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是容许我改变跑道

在我整个的成长过程中,我最感谢的是我的父亲。在我的整个成长历程中,人家都说,“你好有创造性啊,你怎么点子这么多!”

我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骂过我,他也对我没有太多的期待,就是不断地告诉我说:“你一定要记住,就是做你最想做的,只要你觉得快乐,那就会成为你一生的事业。你喜欢做什么,那你要学会为自己负责。”

那时我已经从法国留学回来,我也教书了,是美术老师。可是我就是觉得这个好像不是我最想要做的,我不想当老师。

当我觉得我不喜欢时,我就会转换,就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先离开。我要先离开这个不喜欢,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比较喜欢的东西。

当我转换到心理学这个领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领域好特别,我开始喜欢它。我虽然开始喜欢心理学了,可我心里也有点失落,因为我人生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投资在美术领域。

最后我觉得很幸运,居然有一个领域叫做“艺术治疗”,可以整合心理学跟艺术。后来我又学了心理剧,然后又发现了“表达性艺术治疗”,这就是我太喜欢的东西了。

无论我是在跟来访者工作,还是在跟我的学生互动,或者是我在上课,每一个moment,我自己都非常享受。人生可以做到一个你享受的行业,我觉得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个礼物是我的父亲送给我的,就是他容许我可以转换,容许我可以改变跑道。

所以从小教孩子会说 No 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孩子说 No 以后,我们要继续帮助他:你说了 No 以后,你有没有想过你要什么?我们不能只给他一个选择,我们也应该要打开另外一扇窗。

03

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孩子

这对很多孩子很不公平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念书,学业成就表现要好,因为跟升学有关。升学的思维引导我们想要往那个方向走。

可是,每个孩子的特质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艺术性很强,他就不一定能在学业成就上表现得那么好,有的孩子空间概念很好,可能逻辑思维就没法那么强。

你想想看,在我们的社会里,如果所有人都只会读书,那这个社会好可怕。这个社会就会少掉比如摄影师、艺术家,会剪接、会音乐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孩子,这对很多孩子很不公平。世界上很多杰出的人,比如比尔·盖茨、或者是乔布斯,当他们在念大学时被退学,或者是他没有办法继续念书时,我相信他父母一定很焦虑。可他们后来成功了,他们的故事被赞扬。

如果我今天看到这个孩子,他跟社会的标准不一样,可是我容许他、欣赏他、肯定他,我愿意他把跟这个社会价值不一样的部分展露出来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潜能就会被发挥,那我们在世界上就会有很多乔布斯跟比尔·盖茨。

04

骨感的现实面前  

父母能做些什么?

很多父母听了很多理论之后,观念有了改变,脑子里有了理想的教育状态,他们也希望孩子能享受这种理想的教育,但是学校教育的现实却难以改变,孩子还是得上学,学校就是这个样子,父母无力改变这么多时,怎么去做呢?

第一步,看见和欣赏孩子。

我常说,如果你的孩子这个世界所有人都不接纳他,至少你作为父母也应该要接纳他,因为你是带他来这世界的人。

你没有办法立刻改变这个世界的氛围的时候,至少第一步,作为父母,我们要有能力,我们也要愿意去看见跟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决定了这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你就被赋予了这样的责任。

第二步,鼓励和接纳孩子。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看到:“你在这个部分的能力确实没有别人好,但我可以看到你更适合做什么,更适合学习什么。”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点,我相信这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帮助孩子分辨出来“我最擅长的是什么,那我的立基点可以在这个地方,可以多琢磨,然后我也可以在这里多发挥。可能真的不是我的强项,我也必须要承认,这可能就不是我所擅长的。同时,我可以接受我不擅长的,可是我也可以欣赏别人比我好。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自己。”

记住,教育孩子不是把他放在一个保温箱里了,我们应该让他们有机会可以跟这个真实的社会接触。在接触的历程中,他如何看到自己,然后如何自处,这个自处的里面,他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他同时也可以看到别人的价值,这样才会公平。

05

如何发现孩子的创造力?

这个部分很简单,就是父母应该试着去融入到孩子的生活里面。譬如说孩子可能在扮家家酒,那我们也可以跟他们一起玩,孩子在那边玩沙子,我们也可以去玩玩看!

我们可以让自己回到童年世界跟孩子一起互动,其实不需要什么技巧,就是同在。可是我常常会看到,父母比较辛苦的部分是——我们失去了玩乐的能力,我们连玩乐都要学习。他们只会说:“你这样不行,你应该怎么样……”我觉得很可惜。

其实在玩乐的过程中,人们的智慧,人们的创造性就会在里面发生了。

因为创造性就是从生活中萃取出来的,所以你注意去看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他很欢乐,那就是代表他融入其中。在那个过程中,我们先不要这么着急给评价和教导。教导的事情留给老师做,我们父母先学会跟孩子玩。

把孩子送去学画画、学音乐,其实那是第二个层次。如果这个孩子喜欢这些我们再去帮助他,拓展他这方面的能力,再通过专业的人协助他,在这个地方就可以有一些技能的教导。

这个地方我一定要特别提醒——因为我自己也教过画画,我常常说,如果为了满足家长,那我知道我可以怎么教孩子,让孩子的作品变得让家长满意。可是我必须诚实地说,其实这个过程,如果我真的要这样做的话,孩子的创造力就完全被我们剥夺了。

所以其实父母要做选择的话,稍微慎选一下,一开始不要那么在乎成品,等孩子经历了一段时间,如果他真的很喜欢也很投入,你真的想让他往这个方面的技巧发展的时候,我们再开始做技能训练,但这个东西不要太早,先让他喜欢。

我真的要提醒,父母这个角色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只有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