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电影票房纪录,被一部喜剧片刷新了。 这部电影,处处是套路,却非常好看,不仅能让你笑到肚子疼,还有我们曾最熟悉的港片情怀。 《极限职业》 극한직업 (2019) 此前的韩国影史冠军《鸣梁海战》,是一部手撕鬼子的海战大片。 当年朝鲜人用一艘破船大战日本舰队,最终大获全胜。 这样逆天的剧本,韩国人向来比我们敢写。 《鸣梁海战》激发了韩国人的民族热情,票房高涨,而《极限职业》拿下影史第一,靠的却是极具烟火气的搞笑故事。 我们有相同剧本的《龙虾刑警》,只有 4.9 分。 好故事是个金矿,但韩国人挖出了金子,而我们淘出来的,是垃圾。 台湾版的片名,《鸡不可失》非常贴切。为啥这么说?先看故事。 首尔,麻浦警署缉毒组(简称麻药组)。 这个缉毒五人组,快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执行任务用不起装备,洋相百出,甚至让嫌疑犯帮忙搭个手,只是因为怕赔钱...... 执行任务只敢用最简陋的工具,因为搞砸的任何东西都赔不起..... 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这一次又摊上大事了。 就为了抓一个涉嫌贩毒的“小鱼小虾”,造成了街头十几辆车相撞的事故。 本来经费都捉襟见肘,大家都吃不起饭了,钱还被组员拿去赌博。 大家经常为了钱,当众“扭打”成奇形怪状的叠罗汉..... 麻药五人组被署长一顿猛批,再这样下去,迟早药丸。 最惨的是高组长,比他低几辈的人都提拔科长了,他还是组长。 害的他老婆一听到组长这个词就发神经,因为太受刺激了。 去买个菜、去参加个聚会、去购物逛街,听什么都像在说组长。 于是,她一听到组长就用刀啪啪啪剁菜,只差砍人了..... 好在新升职的重案组新科长还算有良心,提供了线索。 这是看在高组长不耻下问,不要脸地蹭饭吃,为了破案还敢当众磕头鞠躬的份上。 明明比自己小辈,高组长还向对方喊哥...... 要来了线索,总算可以开工了。 麻药五人组在毒贩子对面的炸鸡店安营扎寨,监视对方动静。 他们吃了两个星期的炸鸡,为了继续监视,盘下了这个快倒闭的炸鸡店。 店主签合同时,生怕他们会反悔,飞也似的逃跑了。 炸鸡店开张,总得有人去做炸鸡,有人洗菜,有人当服务员,有人结账,有人继续监视跟踪。 刚好,五个人各司其职。 本来是用来监视,却没想到炸鸡生意异常火爆,一下成了网红店...... 这下可要了亲命了。 他们是警察,来抓毒贩子的,不能影响正业啊。 于是,他们想尽办法赶走顾客,比如把价格翻几番,把炸鸡价格提升到比牛排还贵的价格。 没想到, 生意更火爆了,许多人都想来尝尝到底什么炸鸡卖的比牛排还贵.... 吴组长从前总喜欢用GUCCI袋子装脏衣服,带回家让老婆洗。 这天他依然提着GUCCI袋子回家,一回家跟往常一扔,老婆提起来一看吓得直哆嗦,啪地掉在了地上—— 里面,居然装着一个真的GUCCI包! 老婆激动得头发一甩,老公你等我,我今天早点洗澡! 组长很纳闷,今天到底什么日子,怎么要破天荒地提前洗澡? 过去不都是半年一年才洗一次吗? 这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啊。 此后不表,炸鸡店几经辗转,终于等到了对面毒贩子房子打过来的外卖电话。 十年磨一剑,就等今天了! 于是,大家全副武装,雄赳赳气昂昂冲向了对面。 敲开门才发现,毒贩子早就搬走了..... 因为他们办的炸鸡店生意太好,人多太噪杂吓跑了毒贩子...... 这部电影,剧本扎实,画面简洁,剪辑流畅,到处都是无厘头式的搞笑反转。 许多地方设计的非常精巧,经常出人意料,就为博你一笑。 选角也非常成功,男主柳承龙(《七号房的礼物》)。 这个大叔依然面瘫,却很有亲和力。 女主李荷妮,韩国小姐。 不要小看她,麻药五人组里,颜值最高、海拔最高的,都是她。 还有《请回答1988》出来的李东辉,十足的笑料担当。 孔明演了一个宗室出身的孝顺孩子,但为了破案,把娶媳妇攒的钱都贡献出来了。 反派则是朴赞郁的御用配角演员申河均,这位实力派的演员,不用多夸了。 电影里的武打动作设计得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很有当年港片的风范。 但电影也有不少槽点,比如毒贩子为何一犯事,就喜欢逃回中国? 难道你们不知道在中国走私毒品是要判极刑的吗? 而且韩国电影向来有丑化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的演员要么又丑又粗俗,要么是展现中国人的旅游陋习,说脏话、扔垃圾、破坏景点。 有些是事实,我们也得承认。 但韩国电影这两年黑中国有点上瘾。 包括《釜山行》团队拍的超能力电影《念力》,里面男主(也是柳承龙主演)老房子拆迁,居然是中国人要建商场。 电影里的最大笑点,就是这位本身长得很“磕碜”的大哥,居然说别人很磕碜。 于是,他被一路暴打,打到最后,不由自主乖乖伸手屈服。 虽然这不能过度解读,但这位大哥真的是太惨了,就因为说了一句“长得真磕碜”。 除了这些缺点,剩下的都是优点了。 不再剧透了,电影很好看,结尾尤其很赞。 五人组坐在沙发里,就是致敬《英雄本色》。 而且片尾张国荣唱的《当年情》一响起,让人浑身都是鸡皮疙瘩。 太燃了。 港片里的无厘头反转,动作片里的高速对打,还有打斗里的喜剧反转,最后顺便虐个单身狗,这些套路我们曾经那么熟悉...... 韩国人学到了黄金时代港片的优点,而且将其发扬光大,玩出了新花样。 也许再过多年之后,许多人会以为动作喜剧片都是韩国人发明的。 我们也真不能些什么抱怨的话,《极限职业》剧本写得太接地气,跟韩国本土文化融合的天衣无缝,尤其是炸鸡啤酒文化。 上面说了,为什么叫《鸡不可失》更贴切? 电影里的炸鸡,真是韩国美食国粹啊。 马刑警说了,要温柔对待每一个洋葱,如果洋葱被摔,就不好吃了。 鸡块,要炸到金黄灿烂。 每一个鸡块要过油,要在空中飞行一会,去掉多余的油腻。 淋上特质酱汁,再送上餐桌。 配上一杯冰啤酒和爽口腌萝卜,真是人间极乐享受啊。 再看看我们的《龙虾刑警》,先不说别的,小龙虾真的是中国的国民美食吗? 何况,这样黑乎乎脏兮兮的小龙虾,你们想吃吗? 真心想吃的美食,你到底爱不爱,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就是差距啊。 再看看剧本的故事,这哪里是破案故事,分明是一曲小人物的赞歌。 主角们个个都是生活里的失败者,绝对的撸瑟屌丝,在经历一番生活打击之后,却依旧努力求生存。 高组长回家被老婆骂了一顿,就决定专职卖炸鸡,好好赚钱。 他毫无骨气,没有一点传统警匪片那种为正义理想愿意付出生命的高尚感,直接就屈服于现实。 这样的大怂包,才是现实里的真人啊。 一个小人物被生活打击到体无完肤毫无尊严,却想尽办法站起来。 就算被打倒,也要变成丧尸,咬你一口。 即便屈从于现实,但心里那团火永远不会熄灭,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勇敢站出来。 生活里哪有什么尊严,只要能破案就行。 我想起《少林足球》里的一句话,“我看到,他们都回来了”。 港片回来了,却不在我们的国产电影里,而是出现在韩国电影里。 不得不再说句废话,现在周星驰都拍不出来的电影,被韩国人拍出来了。 这部韩国影史第一,分明是来打我们脸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