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的人,血液里都住着风。你我年少时期,都拥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物,都曾誓死守护那珍贵的梦想。或许是想要获得一方安宁,我们放弃理想,就此停下脚步将就生活;或许是不想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不停地奔跑,最终却每天外表光鲜地挤地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秀之处,却不免被尘世埋没,漂泊社会。外链代发 近日网红“流浪大师”沈魏的出现,在社会上招来了众人的热切关注。在他爆出自己的人生自述后,更是让网友们唏嘘不已。在沈魏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原来是父亲这个角色。 作为上世纪60年代难得的大学生,沈魏父亲的专业是航海,本在江苏,后迁往上海,婚后一家人一直和外婆住在一起,由于父亲与外婆关系并不好,沈魏也时常在父亲发怒时受苦。父子之间长期的压抑感让他在父亲面前永远抬不起头,对于沈魏爱好画画与历史,父亲感到十分厌恶。因此上大学时,在父亲的要求下,他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中文或国际政治研究专业,而是与之相差甚远的审计专业。 如父亲的愿,他1986年顺利到上海某区审计局工作,尽管他此时仍爱好文化。1995年,沈魏因病辞职,与家人赌气后在外租房。2002年,他在浦东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和家人断绝关系,再无联系。10年之后的2012年,沈魏得到弟弟的通知,探望病危的父亲。见到沈魏,虽不知儿子流浪街头,但是看到他潦倒的模样,父亲十分后悔当年干涉沈魏的人生,并一直自责,不久去世。其实连沈魏自己也没想到落入此般境地,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想在政治上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为国家做一定的贡献,也曾像古代读书人那样有一个政治的梦想。 如果我们将子女的成长比作花朵的成长,将家庭看作土壤,梦想看作太阳,再联系沈魏事件,就能看出家庭对子女梦想的制约作用。沈魏的爱好与梦想,在父亲看来是毫无用处的,他也只好偷偷地“爱好”。考上大学以后,父亲并没有给沈魏足够的余地来商量,而是轻视他喜欢的专业,没有尊重他的意愿。进入审计局工作后,父亲自然了愿,但是身在岗位的是沈魏,每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也是沈魏本人。在父亲给予的土壤中,沈魏没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太阳。 100年前,在鲁迅先生所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曾提到,中国这样以家为核心的国家,父权是重心,父亲对子女有着绝对的权威,父母的缺点便是对子女的致命一击。沈魏父亲虽是难得的大学生,但可见其骨子里仍是旧社会的老爷做派,他对儿子的流浪落魄负有根本责任。 出身医生,投笔救病的鲁迅针对这个教育问题也给各位父母开出了良药:理解、指导与解放。第一,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予以充分的理解。孩子在不断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肯定有忤逆父母的情况发生,予以尊重,父母也能得到孩子的尊重。第二,孩子所作的一切决定中,有正误之分,应适当指导。让其有善恶是非之分,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忌揠苗助长。第三,成材要先成人,解放孩子的身心,让其在自由的环境成长。不要过多束缚他们,告诉他们禁止做什么,想象是他们飞翔的翅膀。 沈魏的父亲没能做到这三点,致使社会上产生了这样的“奇观”,也是一个悲剧,值得我们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