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事 | 十砚之约(一)

 一鉴斋 2021-01-28

一鉴斋嗜好砚,所收之砚每砚必试墨,依据研墨下、发墨来评论各砚之优劣。好友韩勇兄善篆刻和书法。于是相约,一鉴斋选下发墨皆佳的良砚十方,并命名,请韩勇兄帮忙铭文。此谓“十砚之约”。

近期选出三方,皆为端溪老坑,第一方命名“玄鉴”,后依次取“玄”字命名“玄览”、“玄圃”。“玄鉴”亦是因“一鉴斋”斋号名而来。

“一鉴斋”的由来在2012年一鉴斋新浪博客中记录过:

“数年前,与大多数人一样,因为年轻,所以处处好强。然而,在一次旷日持久的公司内部人事争斗中,认识到许多东西是需要取舍的,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怀着一种复杂、逃避或者是说是超脱的心情,历时半年,从长白山游历到敦煌,一路下来感慨万分,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人生的意义。途中于西安始皇陵小憩,思始皇之名,古今再无人能敌,然所述其史书中,也就区区两页,而今人又有几人能留世一句?顿悟,世事没有不能放下的,人之追求的不能太过狭窄和偏颇,而应洒脱些,放开点,做到心胸坦荡,宠辱不惊,退一步海阔天空。之后续游山西佛光寺,领略了晚唐建筑风韵;感受青海草原的浩瀚;河西走廊嘉峪关、敦煌的壮观与苍凉。不禁感慨,人于之天地宇宙之间,微不足道。”

“于敦煌,悟《老子》“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之意。遂以之为座右铭,定自己达“玄鉴”之心境。原意以“玄鉴斋”为书斋斋号,但感“玄”字境界太高太大,非己短所能达到与参悟,故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得“一”,遂改“玄”为“一”,得“一鉴斋”为书斋之名。”

玄    鉴

此砚天青底,有青花与硕大的石眼,石眼在老坑中出现更是难得。

玄    览

铭文“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此砚局部青花底,有冰纹贯穿。

玄    圃

此砚天青底,散布玫瑰紫青花。白色线为尚未完全磨掉的风化层痕迹。

给砚铭文不比制印,制印可磨去修改,而给砚铭文得一气呵成,修改即是伤砚。加之端砚老坑老砚,线暇、五彩钉之类的瑕疵都得避开(如下图“玄览”位置即被五彩钉所限制),难度较制印大得多。

感谢好友韩勇兄的用心之作。

韩勇兄是90后,年轻有为,对于书法、篆刻皆很精通,多次获各类奖项、入展国内各大展,前途一片光明。!

下面是他部分入展明细(仅列出国展名单,湖北省、武汉市展赛获奖多多,不一一罗列)。

获奖:

“乾元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书协)

“四堂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书协)

“长江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书协)

“百年西泠,乐石吉金”大型国际篆刻赛优秀奖(西泠印社)

入展:

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七届新人新作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七届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刘禹锡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赵孟頫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欧阳询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西泠印社“诗书画印”艺术作品展(西泠印社)

参考阅读:

书斋 · 一鉴斋

华灯初上

砚之发墨

墨洇开怎么办?

砚之锋芒

想知道如何研墨吗?

冬月研墨

养砚

寻一方良砚

择砚 | “下发俱佳”一词已经用烂

箕形砚源流与发展

宋墓出土文房器用与两宋士风

回顾二千年以来的文房四宝

一鉴斋书房用具(三)—— 印章

砚 之 索引

墨 之 索引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房藏品

湖南省博物馆文房藏品

杭州市博物馆文房藏品

武汉市博物馆文房藏品

天津博物馆文房藏品(一)砚

苏州博物馆文房藏品(一)砚

故宫博物院文房藏品(一)砚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