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远古神话传说始,华夏民族渴求天人合一,它是心灵安顿的幻象

 黄元章3355 2019-03-24

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开始,华夏民族就渴求着人与天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成为华夏民族理想的生存境界。“天”是苍天,是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是皎洁的月光,满天的星空;是汹涌澎湃的巨流与海洋据潺的流水与小溪:是巍峨高耸的峻山,一览无余的旷野。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发源,到了2000余年前的汉代已经成熟。古代大哲学家董仲舒、张载、程颢等都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见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此类合之,天人一也”。也就是说,天与人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喜怒哀乐,都是一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自然中的和风与绚丽的阳光展示了大自然的喜乐,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展示着大自然的哀怒。这两者既是大自然的自身运动所致,也可能由于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投射。

从远古神话传说始,华夏民族渴求天人合一,它是心灵安顿的幻象

古人云:“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也就是说人与人是同胞关系,而人与物是伴侣关系。程颢在《遗书》中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已也。”“天地万物之用皆我之用”。程颢把天地间万物都视为一个整体,与人类并无异己之分,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即所谓“万物之用”也与人是一样的。这样的观念在古人看来是“仁者”的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从远古神话传说始,华夏民族渴求天人合一,它是心灵安顿的幻象

事实上,天人合一这种美好的生存状态早在儒家学说和《易经》里就形成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把天与人看作两个东西,不把天人关系看作外在关系,认为天完全由人来彰显,无人则天无意义,所以人要为天地立心,儒家思想之核心在于强调天人关系是内在的关系而非外在的关系,天道与性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天道就是人道,二者不可分离。参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因此对天的敬畏就是对人的生存的把握。

《易经》的《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它把天地看作生命的来源,认为万物是由天地产生的,人类则是由天地万物产生的,因此,人和天地万物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乾是纯阳,代表天,以龙为象,而龙象征着水中所生之物,又能升至天空。因此,天并不是远离生命的宇宙空间,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生命的来源。坤是纯阴,代表地,以马为象,而马象征着地中所生之物,又能不断生息繁衍。因此,地并不是没有生命的荒漠之原,而是生命得以孕育和生长的源泉。

乾、坤二卦被认为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两个卦,又被称之为父母卦,这也是生命意义上的象征说法,二者都象征某种生命,至于由笔,并二生出来的其他多卦,都是他们的子女。

事实上,八卦中的其他六卦都与生命有,或具有生命意义,震、巽象征雪、风,而雷、风正是生命发生的动因。艮、兑象征山、泽,而山、泽正是生命活动与止息之所。坎、离象征水,火,而水、火正是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基本条件。所以天人合一透视出天人都富有生命力,都是自然的、和谐的。

从远古神话传说始,华夏民族渴求天人合一,它是心灵安顿的幻象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纠正现代人的狂妄和武断。人类若有了对自然的敬畏,又有了中国文化所十分重提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就不仅可以在地球上安全的栖居,而且可以“诗意地栖居”。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着这清悠朴实的诗句,佛自己就置身在幽林溪流曲径,呼吸着清新宜人的空气,浮游于碧绿的山润水潭,顿觉胸清意爽,心静身宁,不知不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意境把一切的烦恼忘得千千净净。这是华夏民族的圣所心灵慰藉的极地之光。

从远古神话传说始,华夏民族渴求天人合一,它是心灵安顿的幻象

天人是否可合而为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上,必须有我们先人所领悟到的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这种和话只要存在,古人“天人合一”的理想就能存在,反之就只是一种空想。人口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都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平衡,人类里的强大是世间万无所不能及的,今天人类已在应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天平产生了倾斜。

人类与自然,只有处于一种能够满足人类水恒生存的和之中,才是长久之道。当今我们追求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正是符合神话传说下来的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相信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