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华绝代,山西琉璃

 知识传承永恒 2019-03-24

琉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在中国佛教中,琉璃的地位非常特殊。《药师琉璃光本愿经》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可以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强烈的人格力量和自然能量。

首都博物馆藏

琉璃是以铅硝为助熔剂烧成的带釉陶器,远在我国东周时代,就已出现,但历代没有一个固定名称,或名釉陶,或名金银釉、缥瓦、三彩等,及至铅釉被用到建筑砖瓦上以后,才称之为琉璃。究其命名之源,是沿用了魏晋时代从海市进入的色玻璃类琉璃而名的,这样就把两者混淆起来,后来人们又把玻璃类的琉璃叫做料器或烧料,而琉璃之名,才逐渐成为铅釉陶器的专称。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

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代的铅釉陶器,在汾河中下游地区较多,以壶、鼎、杯盘等日用器与灶屋、仓模型等明器为多。有些上面还雕着仙人、异兽纹饰,瓜皮绿或褐绿釉色,形成的彩翳较厚,这是早期的琉璃作品。

公元四世纪初,铅釉开始应用到建筑物上,文献记载,北魏统治者在其首都平成(今山西大同)修建宫殿时,其殿台和鸱尾,则悉数用琉璃为之。

早年在修同蒲铁路时,在介休出土了北朝时代的绿釉菩萨三躯,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这件器物以灰白坩泥捏塑,全身衣饰敷绿釉,头脸手足则利用了底胎本色,显得格外清醒,这是铅釉应用到雕塑作品上的例子。

绿釉菩萨像 山西省博物院藏

从太原、长治一带出土的唐三彩来看,唐代的琉璃艺术已取得不少成就。胎质细致而洁白,色釉已有了黄、绿、兰、白、赭等色,釉料新加入了钴、锰等原料,烧制温度也高,玻化程度增强,色彩更鲜艳。

西域人骑骆驼俑 山西长治出土

大同市辽代建筑——上华严寺大雄宝殿上有一对鸱尾,形象高鬓,不类元明以来的形制,两吻做工与色釉又不相同。北端者蛟旧,可能是辽代所制,南端者色釉既新, 捏制技术亦差,可能是明代补制之品。

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的琉璃鸱尾

目前山西保存的不少宋金建筑之上,部分建筑构件存在明清后所作琉璃的情况。

建成于元代的山西芮城永乐宫,在四个殿顶所安置的彩釉琉璃,是及其高超的艺术杰作。其中以三清殿的琉璃,两个高近五米的大龙吻,分别为五大块砌成,红泥胎,孔雀蓝釉,整体为一条巨龙。这样大型以龙为主的形式,给明代多样形式的龙吻,开了端绪。

山西永乐宫龙虎殿琉璃鸱尾

明朝,山西琉璃更臻繁荣。这一时期的琉璃建筑构件品种多样、造型丰富,主要有以正脊、垂脊、戗脊、博脊、角脊、筒瓦、滴水、脊筒子、线道瓦、通脊、瓦当等琉璃瓦件和正吻、脊兽等琉璃兽件。琉璃的釉彩也更加丰富,有黄、绿、红、蓝、黑、紫、白等艳丽光亮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琉璃作品除建筑构件外,还有照壁、影壁、牌楼、楼阁、香亭、寺塔、神像、供器、花坛以及镶贴在墙上的花砖等,品类繁多,不胜枚举。琉璃饰件的图案也主要以火焰纹、龙凤纹、如意纹、连花纹、海水江崖纹、宝珠纹和绫锦纹等传统吉祥图案为主。此外,明代的脊兽也在元代的基础上得以完善,安置仙人后,垂兽顺序为龙、凤、狮、麒麟、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等,各有寓意。

明黄绿釉琉璃莲蓬蹲狮香炉

明代整修和新建的寺庙较多,仅汾阳一地就达26座之多,太原、介休、平遥、大同、阳城、榆次和晋城等地的寺院都有大量优秀的琉璃作品。随着寺庙建筑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规模之大、技术之精举世无双。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西游记中《扫塔辨奇冤》中祭赛国金光塔原形)

坐落于洪洞县赵城镇的广胜寺飞虹塔,琉璃装嵌塔身,八角十三级,高十六丈,据塔间所嵌碑石记载,起共于正德十一年,完工于嘉靖六年,历时十二年而成。塔顶及各层间的脊筒、椽檐、斗拱、铺瓦,一概用彩色琉璃为之,壁间又分别嵌以华美的琉璃门框、角柱及金刚、天王等神像,气势及其宏伟。1962年,有人在第九层装饰的莲瓣上发现了“匠人尚延禄、张连文、王述章造”的字样,明代琉璃艺人沿袭元代传统,多在作品上留下作者姓名、籍贯及制作时间。

飞虹塔局部

明代琉璃以闻名全国的大型琉璃艺术珍品当属山西大同的九龙壁为代表,九龙壁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为单面琉璃照壁,由黄、绿、蓝、紫、白、黑等不同色彩的426件琉璃砖拼砌而成,壁身图案采用高浮雕技法凸出壁面,呈现出极强的立体艺术效果,九条巨龙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灵活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大同九龙壁无论在建筑年代、规模还是釉彩造型等方面居全国现存琉璃九龙壁之首。

山西大同九龙壁

介休是明代琉璃艺术集中之处,明清两代修建沈阳和北京故宫时,从介休调去不少琉璃匠师。介休当地的琉璃以后土庙最为典型。后土庙大殿为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殿顶全部由黄色琉璃瓦覆盖,特别是三清殿屋面饰有黄、绿、蓝三色釉彩琉璃瓦,组成斜方格、三角形图案,威武的龙吻形制高耸,张牙舞爪,凶猛异常。堆塑高浮雕的莲花脊筒开合俯仰,歇山顶两侧的博风板饰有立体的龙、凤、花卉图案,极为华丽,正脊中央有近2米高的宝顶、楼阁以及兽头、角神、瓦当、滴水等也系黄绿釉琉璃瓦,所有这些形成绮丽壮观的艺术效果,介休后土庙因此被专家誉为'三晋琉璃艺术博物馆。'

山西介休后土庙局部

明清两代琉璃工艺还集中表现在皇宫王府的建筑上。明清两代山西有大量琉璃匠师被调往北京承建皇宫王府的琉璃建筑,通过铭刻在历代琉璃精品上匠师的姓名,我们可清晰了解到,阳城后则腰村的乔氏家族世代制作琉璃,至今仍传承不衰;承造沈阳宫殿陵寝的沈阳侯氏家族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从山西介休迁移而来;据史料记载,元世祖兴建大都,建琉璃窑,迁入大批琉璃窑工,其中大多数为山西人。最典型的是,山西赵氏家族在北京宣武门外海王村建窑烧制琉璃,因规模庞大、影响广泛,该地区至今仍被称为琉璃厂,现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此外,河津吕家、太原苏家亦为山西乃至中国琉璃的代表家族,他们都承造过明清两代宫殿、陵寝等宏伟的琉璃建筑,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清代的太原文庙、介休五岳庙、阳城刘村琉璃照壁,特别是五台山诸多寺庙的营建集中反映了山西琉璃已发展为规模宏大、工艺成熟、特征鲜明的建筑艺术。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近代以来,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山西琉璃失去皇家和寺院建筑这一主要的市场,一直处于艰难生存的境地。长期的国内战乱使得民不聊生,琉璃一度停烧。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琉璃恢复烧制,但文革期间又再度停烧。近百年的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民间信仰心理发生了变化,加之许多优秀的琉璃匠师相继谢世,山西琉璃烧造工艺一度停滞不前、人才青黄不接,濒危状况极为严重,甚至有消亡的趋势。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

为保护山西琉璃烧造工艺这一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政府于2006年将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由介休市、阳城县、河津市和太原市联合申报的山西传统琉璃制作工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然而,琉璃制作是一种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较高的工艺,需要从业者经过相当时间的磨炼和积累才能成才,培养周期较长,年轻人对这种技术难度高、技艺性强、学艺时间长、见效慢的手工艺行业普遍兴趣不高,致使传承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加之近代以来,传统建筑形式的日渐式微,琉璃需求逐渐减小,琉璃生产定位不准确和传统琉璃生产过程中排放烟尘存在环保不达标的问题,导致传统制作工艺日渐荒废。目前,只有个别老艺人以小作坊的形式从事传统琉璃烧造,他们凭着一份执着和信念,用心坚守着山西传统琉璃烧造工艺的最后阵地。


【展览动态】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真迹展

展览时间:2019年1月26日 - 4月7日

展览城市:湖南 - 长沙

展览机构:李自健美术馆

展览地址:湖南长沙岳麓区洋湖湿地公园潇湘南路一段385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