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偏方:糯米桑叶粥:糯米50g、桑叶10~15g。将桑叶洗净,然后泡进水里稍作熬制,再将熬好的桑叶水用来熬粥,轻度盗汗者食用3~4天后即可见疗效,重度盗汗者食用1周后可见疗效。 药理:盗汗多是阴虚内热,虚阳上亢,津液不固所致。桑叶味甘性寒,甘能养血滋阴,寒能泻热,切中盗汗症阴虚火旺的病机。现代研究发现,桑叶中含芸香甙和槲皮素因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通透性而起止汗作用。临床应用证明,无论桑叶单用或配伍用,都具有较佳的止汗功效。如是全身出冷汗时,桑叶煮汤后可适量加点益气补血的红糖,效果更佳。盗汗伴失眠者,桑叶配五味子煎服,也不失为止盗汗、助入眠的妙品。 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心为汗。《医宗必读》云:“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当此之时,治宜滋阴降火。大部分多汗是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引起。如果患者做完各种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就可以确定是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 相传宋代时,某日严山寺来一游僧,身体瘦弱胃口极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浑身是汗,醒后衣衫尽湿,甚至被单、草席皆湿,二十年来多方求医皆无效。一日,严山寺的监寺和尚获知游僧的病情后,便说:“不要灰心,我有一祖传验方治你的病保证管用,还不用你花分文,也没什么毒,何不试试?”翌日,天刚亮,监寺和尚就带着游僧来到桑树下,趁晨露未干时,采摘了一把桑叶带回寺中。叮嘱游僧焙干研末后每次服2钱,空腹时用米汤冲服,每日1次。连服3日后,缠绵二十多年的沉疴竟然痊愈了。游僧与寺中众和尚无不惊奇,佩服监寺和尚药到病除。 其实,桑叶治病入药始于东汉。《神农本草经》时列为“中品”。现代中医习惯将它列入辛凉解表类药物中,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其实桑叶还有止盗汗的作用。而《神农本草经》中亦早就有“桑叶除寒热、出汗”的记载;《丹溪心法》中亦有“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止盗汗”之妙录。近年来,不少医生用桑叶在临床上治盗汗,屡用屡效,患者不妨一试。具体方法是:糯米50g、桑叶10~15g。将桑叶洗净,然后泡进水里稍作熬制,再将熬好的桑叶水用来熬粥,轻度盗汗者食用3~4天后即可见疗效,重度盗汗者食用1周后可见疗效。 此法的药理在于,盗汗多是阴虚内热,虚阳上亢,津液不固所致。桑叶味甘性寒,甘能养血滋阴,寒能泻热,切中盗汗症阴虚火旺的病机。现代研究发现,桑叶中含芸香甙和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通透性而起止汗作用。临床应用证明,无论桑叶单用或配伍用,都具有较佳的止汗功效。如是全身出冷汗时,桑叶煮汤后可适量加点益气补血的红糖,效果更佳。盗汗伴失眠者,桑叶配五味子煎服,也不失为止盗汗、助入眠的妙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