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目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达到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养老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社会性难题。为了提高养老质量,破解医养两难困境,国家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新设立一项新的社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正在中国逐步推开,为失能老人体面养老提供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养老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也正在显现。 两年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指导意见,在青岛、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最近,试点城市之外的地区也开始引入长期护理险,受到居民的广泛关注。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情况 从长期护理险制度运行试点情况看,取得了一定成效,参保人数已超过3800万人,减轻了参保的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和事务性负担,发挥了制度综合社会功能(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发展趋势 1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探索 未来,长期护理险将不断积累经验,深入研究,探索出更适宜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尤其要探索建立全国统一完善的护理等级评定体系,使评估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以及探索建立效能较高的护理服务体系,解决好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2保险制度的确立促进护理服务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确立和推广,将会撬动护理服务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板块,促进其更好地发展。而以社会保险制度为主,使护理服务行业具有了稳定的服务对象,并获得资金支持。 3参保范围将逐渐扩大 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进和完善,参保范围将逐渐扩大。 4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经济的发展,会持续推动长期护理基金的增长,在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逐步调整的同时,将使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5居家护理优先,护理服务多样化发展 居家护理服务仍为优先选项,这很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社区居家照护多由护理人员为居家老人上门提供服务,或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集中提供服务,一方面可以满足老年人群对熟知的家庭和社区生活的情感依赖,另一方面长期护理的非机构化可以降成本。 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居家照护的服务模式,以及相应的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机制,并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与医养结合工作有效对接。 6加强护理服务队伍建设 卫生、教育、民政等各部门协同合作,积极发展护理服务教育。面向护理服务从业人员,大力开展各类学历及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培育起优质的老年护理服务专业队伍。 7长护险系统提高服务效率 如今,为了助推长期护理险进程,许多长期护理险试点城市开始启用长期护理险系统,而优秀的软件公司也紧跟时代步伐,研发出长期护理险服务管理平台,用科技规范服务流程,用数字化升级传统护理服务。 例如社村通智慧养老-长期护理险服务管理平台,可为长护险服务机构站点、长护险服务人员、长护险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智能化、移动化的管理工具。政府部门可根据平台进行智能监管,为政府补贴资金的支付和发放提供数据依据,而对于同时开展长护险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服务机构可实现一站式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