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柳”作为重要的春景,在古人的咏春诗中常有提及,借此渲染春天景象,同时融情于景、借景抒怀。 经典咏春诗如杜甫的《绝句》、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高鼎的《村居》等。同为咏春,诗人笔下的春景却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长莺飞二月天”,但均含共同景象,那就是“柳”。 既是写景,就多半有抒怀。至于所抒何“怀”,多与诗人所处的际遇有关,或洒脱、或愉悦、或平静淡泊、或闲适隐逸等。 1.《咏柳》唐·贺知章 赏析:一个 “裁”字,将春风拟人化,生动有趣、富有动态美。 作者简介: 贺知章(约659-744年),盛唐诗人,浙江人。武则天年间中状元(37岁),授太常博士,开元年间任集贤院学士、秘书监等职,参与国家藏书整理工作。天宝三年(744年),86岁告老还乡(同年李白赐金放还),不久去世。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饮酒,与李白同为著名的“酒仙”,杜甫作《饮中八仙歌》第一个就是贺知章。作诗流传不多,写景、抒怀,清新潇洒、感情自然、语言朴实,其中《咏柳》《回乡偶书》脍炙人口。 官职解读: 太常寺:掌管宗庙礼仪,汉至清设立。长官为太常寺卿,下属有少卿、丞、太常博士等职。 集贤院:开元初年,于乾元殿内刊校书籍,后改名集贤殿书院,简称集贤院,置集贤院学士等官。秘书监: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至元朝设立,明初撤销。东汉后期设立秘书监,南北朝为秘书省,金元复为秘书监。 2.《绝句》唐·杜甫 解读:西岭,指成都西南的岷山,常年积雪,故诗人称作“千秋雪”;“万里船”,由长江下游万里之外的东吴一带来到成都,故称。 赏析:本诗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郊外草堂时作的写景小诗。整诗对仗工整,如“两个”与“一行”,“窗”与“门”,“千秋雪”与“万里船”。且色彩缤纷,黄、翠、白、青,四种景象颜色各异,富有画面感。 注释:本诗是杜甫《绝句四首》其三,四首分别写草堂、浣花溪、早春景象、药铺,是一组即景小诗。乃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表现出诗人久经奔波后晚年平静淡泊的心境。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读: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天街,京城大街。 赏析:本诗是一首春游感受诗。其中“小雨润如酥”体现了蒙蒙春雨的细腻温润,“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同样用“润”字描述春雨。“烟柳”更展现出雨中雾气笼罩的朦胧景象。诗人从触觉、视觉角度刻画春雨、雨中柳,生动传神。 注释:诗人晚年升任吏部侍郎时所作。大约是韩愈约张籍一起去郊游/踏春游玩,张籍以年老体衰婉拒,韩愈于是将游玩感受作成诗转赠张籍。 4.《村居》清·高鼎 赏析:诗人晚年闲居家乡所作。 (二)因“柳”谐音“留”,寓意挽留、惜别之意,故“折柳相赠”成为古人的一种送别方式。而且垂柳的“依依”神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一致,早在《小雅·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语。 5.《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赏析:本诗是诗人在扬州扬子江边亭中与友人分别时所作。前两句写景,以“杨柳”、“杨花”表现离愁别绪。 地名解读:淮上:这里指扬州。扬子江:长江下游干流的别称。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潇湘:指今湖南一带。秦:指都城长安。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