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古塔] 亳州薛阁塔

 木香草堂 2019-03-24

      在前文《新年将至话“年票”》里,曾专门夸过亳州,说它加盟旅游年票最彻底——市内所有景点凭年票全部通游,没有一个不舍得。

    持年票在亳州畅行无阻的行程中,唯一的计划外项目就是这座薛阁塔,一路问着寻了去。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薛阁塔位于亳州老城东南薛阁路的一条巷子里,紧邻薛阁小学大门,很好打听,但不开放,只能隔栏相看。

    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中空可攀。通高34.15米,塔身逐级收分。一层塔身正南面辟门,其余七面饰假门。二、三层四正面辟券门,四隅面饰券形盲窗,四至七层券门、盲窗正隅面设置与二、三层互易。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每层塔身均有仿木斗栱出檐,上边六层均较底层为简约。塔顶为八角飞檐起脊攒尖顶,上置铸铁花座,再以铁柱山花承托摩尼宝珠为刹,铁柱饰以螺旋铁环。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薛阁塔又称文峰塔,清乾隆年间,亳州知州郑交泰为倡此地文风,于城东南一里建此塔。原为五层,后绅士何天衢捐资增建两层。因该塔毗邻明代亳州望族薛氏宅邸,故后人多称薛阁塔。

    关于薛氏一族,校园墙上一幅大型彩页上是这样介绍的“亳州名人薛蕙,字君采,号西原先生,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考功司郎中……薛蕙嗣孙薛凤翔,明崇祯年间官鸿胪寺少卿,能诗善书,著有《牡丹史》四卷,为我国古代研究牡丹的专著。”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没介绍薛氏旧宅是何以荒废的,只说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亳州都司李铭在薛阁原址堆土为山,建亭修园,改称观音山。

    似水流年如今早已不见观音山,脚下只不过是一方微微隆起的土丘。至于后来又在其下发现了曹氏墓群,并由此被作为文保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则是近些年的事情了。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回头查阅资料方知,薛蕙(1489—1539年)乃一铁骨诤臣,任刑部主事时因谏武宗南巡,受廷杖夺俸,引疾归里。后复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又在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之争中,撰《为后人解》《为后人辩》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嘉靖皇帝大怒,再遭杖责并下狱。后赦出,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病死家中。

    薛蕙一生著述颇丰,计有“《西原集》10卷,《补遗》1卷,《五经杂录》、《大宁斋日录》5卷、《老子集解》、《庄子注》、《考功集》、《约言》和《西原遗书》2卷。”

    真没想到,一座貌不惊人的小塔,居然让我认识了一位须仰视才见的先贤,一位位卑而不媚的朝臣,一位才高腰不弯的文人。

    好了,就管这七级高塔叫“薛阁”吧!管它“文风”也好,“文峰”也罢,倘若造就出来的文人没骨头,那比愚钝荒夷更可怕。

 

[安徽古塔] <wbr>亳州薛阁塔

              (1211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