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善缘广结 2019-03-24

最近有一个叫沈巍的流浪汉火了,在火之前,他一直在流浪,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一下子火了,或是身份,或是博学,或是执着,总之就是火了,于是乎众多善男信女、帅哥美女主播慕名而来,除了一睹其风采外,更多的是商业目的。

其实,历史上也有一个流浪汉,相比这个沈先生,此人更具传奇色彩,还被正史收录,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正史记载的流浪汉,堪称千古奇丐。此人叫武训。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武训7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四个姐姐也相继做了人家的童养媳。小小的武七只能跟着母亲以乞讨为生。武训年纪虽然小,但十分懂事,对母亲很孝顺,每逢要到干净可口的干粮,都一定带回去给母亲吃,从来不肯自己吃。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虽然武训以乞讨为生,但他有一颗热爱学习、爱读书的心。每次武训随母亲路过学堂时,他总会驻足良久,被里面朗朗的读书声所吸引。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多么爱学习、爱读书的人。

当然,他的家庭条件,无法完成他的这个梦想。有一天,武训鼓足勇气,想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恳求私塾先生能准许他免费念书。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他那双期待的眼神。可是现实是残酷的,私塾先生不但不同情他,反而辱骂了他,还将其赶出门。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对于一颗幼小心灵的来说,这是多么痛的惩罚。人生的梦想、尊严,顷刻间梦碎了,尊严没了。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在武训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

等到他十六、七岁的时候,母亲安排武七去一位远方姨父家做长工,负责看果园和喂猪。可惜为富不仁的姨父并没有因为他是亲戚而给予优待,反而变本加厉地让他多干活,也不给工钱,免费劳动力。无奈他只好离开,然后给当地一位地主家打工。却屡屡受到欺辱,又白白干了三年。雇主欺负武七不识字,做假账谎称工钱已结,武七极力争辩却反而招致一顿毒打,并被扫地出门。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这次的遭遇对他打击太大了,受伤害后的武训在庄子上的小庙里昏睡了三天。醒来后,他痛定思痛,明白了自己之所以受尽欺辱,都是因为不识字。于是他下定决心靠乞讨兴学,帮助穷苦人家的孩子接受教育,通过知识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从此,20来岁的武训决定开始行乞集资。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这个日后在教育史上名垂千古的乞丐,就这样拉开了行乞集资办学的非凡人生之序幕。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他到处出卖自己的劳力,苦活累活抢着干,过着牛马式的生活,目的就是为攒钱办学。牲口做的苦力活,但武训并不以为苦,而是快乐,因为这是他想做的事情。

史料记载:“以佣工之钱所入无多,凡计日价工,凡挑担、拉车、推磨、拉砘,即极艰苦之事,苟可以获利者,无一不为。”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然而善良的武训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欺骗。他行乞筹资的第二年,辛苦积存的一点钱,都被他的姐夫骗去了。

武训三十八岁那年,山东大旱,饿死不少人。武训用自己的钱买了四十担高粱赈济百姓。他请乡绅郜若纯替自己放赈,郜氏在放赈中行事公正,获得了武七的信任,于是又拿出一笔钱让郜氏替自己存款生息,结果却被郜氏中饱私囊。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然而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的辛劳,他终于积少成多,存了一笔,购置了230多亩的田产。这在当时,已然是很相当可观的一笔财富。不过他仍然坚持乞讨的生活,而且拒绝结婚生子。

公元1888年,武七终于在自己的家乡柳林镇东门外建起了第一所义学,取名为“崇贤义塾”。武训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据《武训先生年谱》记载:“义塾共建瓦屋20间,大门二门各座,四周的垣墙也都修齐,总共用钱4378串,这建筑费除先生自己积存的2800串外,下欠之数,全由当地的绅耆捐助弥补”。

学校建成之后,武七请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到学校任教,并跪请贫寒人家送子女到义塾上学,学费全免。人们无不感动。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公元1896年,武训的第三座“御史巷义塾”建成不久,他因积劳成疾身染重病,半个月后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世,终年五十八岁。据《清史稿》记载:“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

而武训发丧之日,沿路六十里各村民众自动送殡者达万人,沿途来观者人山人海,师生们哭声震天,老百姓们亦潸然泪下。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这个名叫武训的乞丐靠着乞讨,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而武训的事迹也被编入《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六孝义一节中。在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载入正史的,只有武训一人。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武训办义学不仅在国内有很高声誉,而且还传到国外,世界闻名,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中,因为他没有文化,故称他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实际上,故事到这里就完了,但武训的实际,无疑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在现代,他可能被称为疯子。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实际上,疯子们走到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会变成三类人:一类是退化为、还原为俗人,一类是变成英雄,还有一类是成为圣人。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那种超凡的韧性和执着的力量,这从侧面折射出那些自封为仁人君子的人有多么的伪善和无知。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他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倾其一生来为穷人的孩子建造一个识字的天堂,并且坚持以行乞这样同样需要拯救的卑微的身份去救人。

此情此景,我们该如何去阐释呢?

清朝流浪汉,一生乞讨爱读书,靠乞讨的钱办学校,最后还成教育家

这就好比当上海流浪汉说:“大家不要关注我,不是我知识渊博,而是你们读书少。”说实话,听到这句话后,那些帅哥美女主播们到底是如何作想?

当然,在他们看来,有用吗?没用,什么最有用?流量、粉丝和钱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