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17:56
听人高论,问道大家——春分日当晚,《四维国学讲谈》“一句话国学”邀请到一位名不见经传而自诩对《周易》别有心得的郭先生。小编看来,面对“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提个问题都不容易,遑论设坛开讲!然而,“天地之间人为贵”,每个人都有、也都应该有自己的一部《易经》。所以,己亥年春分日3月21日周四晚7-9点,让我们来听听《易经的另类解读》,并提出您的“好问题”,角逐200元现金红包。
〉〉“八卦”易经与易传之只言片语 《史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可见用力之深。孔子自己也曾经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易经多半与“天命”相关。“天命”或可理解为超越个人视角的外在规律,即天之下地之上的道理都在其中了——等一下,那人的位置呢?《中庸》有言,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方可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可见,人与天地并列存在是有前提条件的。
《系辞传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吉凶”乃人的视角,看来一切当“以人为本”? 《象传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常见于某公司某老总办公室的条幅,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基因? 《系辞传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实主义或者人生智慧? 《彖传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
伏羲画卦、文王演易,《周易》语焉不详,“十翼”层层叠叠之重重解读,义理、象数之别又似壁垒森严,说不清而道不明。信之者以为卜筮占卦毫厘不爽,斥之者以为故弄玄虚无稽之谈;誉之者以为大道之源、义理精深,毁之者以为断章残句模糊不清……。或许,真相与定论并没有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反而是:您怎么看?——正是此时此刻您的看法决定了您的行为,从而对未来的结果产生实际影响。于是,春分日晚,让我们来听听郭恩铭老师对易经的别样解读。
如果你还没有发懵,那我们试着再聊几个话题? 1、易有太极,太极有实指还是纯抽象的概念,如果实指那么指向什么,如果是概念从何而来。两仪呢?四象呢?八卦呢? 2、人,远古时代的灵长类和哺乳类动物其实有个共同的祖先——中古兽——看上去十分可爱,有着毛茸茸尾巴的生物体重不到五两,很象老鼠。 3、易到底是什么?周易的二进制与五行的关联何融合是怎么发生的?
本期主题:《易经的另类解读》 发起嘉宾:郭恩铭
研讨嘉宾
雅集研讨流程概要: 1、主持人就春分节气之文化解读; 2、主持人就“易经的另类解读”之字源解读; 3、发起嘉宾主题演讲; 4、众嘉宾围绕该主题之研讨; 5、评选当期“好问题”,给出现金红包。
关于“一句话国学” 先生早已凋零,晚生还在发芽,这大约就是当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事物固然可以模糊不清,但生活却需要继续向前。不管90后、80后,还是70后、60后,让我们都以“晚生”的心态,从一个字、一句话走近并走进传统文化,去汲取先人的智慧、去关照当下的生活,这便是“一句话国学”之初衷。 每个节气的晚上7-9点,我们会邀请一位“发起嘉宾”就他发起的话题进行研讨。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国学爱好者、研习者、推广者参与进来,发起话题,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一份力。 |
|
来自: 昵称38017100 >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