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解说】 人生,是作文永恒的主题。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所不同,有酸甜苦辣,也有阳光坦途。从人生角度立意,可选择的范围很宽泛,比如自信、顽强、乐观、执着、坚毅等。任选一点,都可以确立出深刻的主题。比如以《打开》为题目的命题作文,“打开”一词在这里包含着写作主体的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人生观。本文在写作的时候,应该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象征义。由内而外的“打开”象征着一种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小我走向大众、由袖手旁观走向参与的理性、积极的心理历程;而由外而内的“打开”则象征着一种探寻与发现、追求与展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则为打开真实的事物(例如窗户、门),写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则层面更多,有心灵的、文化的、理解的、宽容的、友谊的、道德的、情感等等层面。还可以虚实结合,既有打开真实的事物,也蕴含着其象征义。 【经典考题】 经历是人生旅途中的足迹,是一种生命过程,有经历就有积累,有经历就有经验,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成长,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笔财富。 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技法运用】 “我长大了”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的要求非常简单,写作的范围也很宽广。对学生来说审题上没有什么理解性的障碍。针对这类命题的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词。就这个题目而言,中心词是“长大”,“我”是一个限制词,“了”表示一个过程。那么在构思中如何体现出“长大”呢,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叙事或抒情表达自己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种过程的体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选取一些原先不懂事到后来懂事的素材,这一个过程就是成长。另外,作文出新的关键在于“体裁和题材的出新”,如果选取“陈芝麻烂谷子”的素材来组织材料就缺少了新意。只有另辟蹊径,才能走出人云亦云的模式之中。 这篇文章,文章的主体是“我”,这一叙述角度很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当然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或植物等,这样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篇作文最好写成记叙文、散文和小小说。如果写成记叙文和小小说,可以融入心理、动作、景物等细节描写。如果写成散文,一定要有连贯其中的脉络线索。另外,文章要想取得高分,还必须要有点睛性的句子。当然这一类的句子主要体现在议论抒情的语句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通常容易陷进为写事而写事之中,只是口头吆喝“我长大了”,实际看不出一点成长,更意识不到成长是一个过程,一种心理的成熟。 【范文引路】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 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70-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