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实习记者 于紫月 说起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你可能会列出艾滋病、流感、乙肝……其实,这些都不是,而是结核病。作为世界十大致死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有1000万新结核病患者,大约每24秒钟就可能有一个人因结核病死亡。结核病还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因,以及引起抗生素耐药相关死亡的主因。 为了建设一个没有结核病的世界,每年的3月24日被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我国每年新发病人近90万 在很多描述民国时期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剧烈咳嗽,甚至咳出血来,这就是得了结核病,而我国死于肺结核的名人中有鲁迅、林徽因等。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患在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飞沫可能直接进入正常人的肺泡,与肺泡巨噬细胞接触,并在其巨噬细胞的核内体中复制繁殖,血液循环可能把感染带到身体其他器官。由于主要侵犯的是肺脏,又称肺结核病、“痨病”。 更糟糕的是,90%的结核病患者是无症状的,处于潜伏状态。这是人的免疫系统可以限制但不能杀死结核病菌,一旦人变得虚弱或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后,就会爆发。可以说,绝大部分结核杆菌感染者是携带者,只有少量的人会发病。 据统计,2017年,我国有88.9万人新发结核病,死亡人数约3.9万。“我国结核病新发病率比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一半,死亡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可见多年来结核病控制的成效显著。”原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规划部主任姜世闻说,但是我国结核感染者基数大,短期内降低发病难度大,结核病防控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主动筛查,结核病可防可愈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8年北京市共报告肺结核患者6606例,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30.4/10万,较2017年同期下降了7%。 “结核病可防又可治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科主任高孟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肺结核病人的症状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严重者也可出现低热、盗汗、疲乏无力、消瘦以内分泌紊乱等。 从临床来看,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超过2周, 就应考虑有患肺结核病的可能, 称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有上述症状者应尽早到结核病医疗定点机构进行诊治。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切不可等病情严重了再就医,那时候就晚了。”高孟秋说。 结核病如何预防?高孟秋指出,新生儿注射卡介苗可增强其抵抗结核杆菌感染的能力,能够有效避免结核性脑膜炎等重症结核病;有结核病患者的家庭,家人尤其是儿童应尽量避免与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多通风;结核病的早期症状很轻微,不易引起重视,因此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应立即进行主动筛查。“入学和入职时都应进行相应的体检项目,此外,还建议民众每年进行一次结核病筛查。” 钱是个大问题 一般的结核病可以治愈,但是对于耐药性结核病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乐观。2017年,我国耐药结核病发病率占全球13%,耐药性和艾滋病双感发病率占全球的1.3%。然而,我国耐药结核的发现率较低,2017年仅为15.6%,治疗成功率低于50%。 耐药结核的分子诊断普及率低,治疗费用昂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案,一位耐药患者的治疗支出大约需要20-30万元人民币;利奈唑胺、贝达喹啉等药物没有纳入医保,病人经济负担重。如果把病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该家庭年均收入10%定义为灾难性支出的话。我国部分地区调查显示,因普通肺结核而导致发生家庭灾难性支出的比例约为60%,因耐多药肺结核而导致发生家庭灾难性支出的比例约为80%。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在探索结核病治疗的医保政策,如宁夏和吉林探索医保先行财政兜底的做法,普通结核病治疗,自付比例不超过30%,耐多药结核的小于10%。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禄生说,各地开展了多渠道筹资的尝试和探索,构建了包含结防专项经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补助及其他等多渠道筹资模式,按“门诊全疗程”或“门诊 住院”全疗程打包付费,控制不合理费用。 互联网 结防 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 结核病曾被认为是“穷病”,2010年全国结核病流调信息显示,82.8%的肺结核患者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费用问题是其一,肺结核病人还面临着城市、区县之间的医疗资源差距。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3月22日,“院所联动远程诊疗平台”——北京诊疗新模式在北京胸科医院正式启动,该平台将架起北京胸科医院与北京市各结核病防治所之间的诊疗绿色通道。 “这种新模式采取北京胸科医院与北京市县区级结防所联动,建立远程门诊,同时开设远程影像诊断平台,并建立新的患者管理系统。”北京胸科医院院长许绍发说。 “病人不再四处寻医求医,而是‘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表示,新模式让患者免受舟车劳顿之苦,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病人在寻医问药的路途中引起更大范围的传染,起到有效防控目的。 实际上,早在2018年11月,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及全国各地78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参与促成了全国结核病互联网医院集团,旨在打破医院“孤岛”现象,共享诊疗资源,促进分级诊疗制度,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就医服务,为集团成员医院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新途径。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