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丨HSK不同水平班的汉语教学

 pxiang818 2019-03-25

2017年10月,一直从事英语教学的我,作为外派教师来到加拿大埃德蒙顿孔子学院任职,并被派往爱城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 of Edmonton)任中文教师。尽管之前有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 ,但对外汉语教学,对我则是全新体验。

 我接手的班级,是公共汉语(public Chinese)非学分班。招生面向整个社区,年龄从十几岁到六十多不等。他们的语言背景也充分体现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特点。

注册时,我们对他们的汉语水平进行分级测评。然后根据结果,分到不同级别的汉语班。我们使用的教材是HSK标准教程。我目前带三个级别的班,HSK一级、HSK二级和HSK三级。

国外的学生学中文,就像在看西洋镜。要一直保持他们的兴趣,是教学中最大的挑战。国内教英文的时候,为了多给学生创造英文的环境,我们多采纳“沉浸式教学”,全堂英文授课,也是因着学生有多年的英语学习体验。这里的学生,虽然大多是成年人,但是汉语对他们有时候像看天书,或者是图画书,更不用说还有拼音这个与汉字系统完全不同的东西。为了不吓住他们,绞尽脑汁,挖掘各种方法也是教师汉语授课的兴趣所在。

在这个“后方法时代”,各种教学理论、策略与方法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古人的“因材施教”,即是。 为使我的汉语课堂教学成为多种因素互动的场所,一个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动、发展的课堂,针对我的学生特点,我的初中级汉语课堂设计,也相应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我的原则是,不管“语法翻译法”,还是“直接法”或者“听说法”,只要适合学生,好用就是硬道理。

成年人的特点是学习动机明确,语言接受力强,不同于儿童习得第二语言 。我的汉语课堂,经常是用“英文讲汉语”,即用英文介绍各种背景知识,比如汉字的象形演变、汉字的结构特点、中国文化中的各种风俗、节假日的传说等等。目的就是抓住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大驱动力。当然,也同时不失时机地介绍和分享汉语言文化的精髓。“不讲语法的语法”也是课堂必备。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句型操练并语法的提炼,是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工具,都灵活地展现在不同班级授课的设计和运用中。

以下是我在教学课堂上用到的几个设计,与大家分享:

我的一级班学生,对汉语兴趣高,但是零基础。我会在课堂练习中,让他们在生动的趣味活动中掌握拼音,生词和句型。包括:教学生操练五线调值操,帮助学生掌握汉字拼音的声调;利用彩色字卡,帮助学术记忆生字词;情境对话练习,会用小视频加课堂实物表演,进行语言点的操练。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很见成效。

案例1:HSK一级教程

第一至三单元,学习了“你好,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国人…”等词汇和表达。我在第三单元布置作业时,设计了Watch & Perform环节。选取了一段半分钟的Peanut Butter Cup的电视广告。广告中是两个分别拿着巧克力和花生酱的年轻人,不小心撞到一起,导致两人的食物互相沾染了对方的食物,两种食物混合成更美的味道。我的作业要求是:运用前三个单元学习过的词汇和语言点,表演两个人的碰撞和寒暄。第二堂课上,我为学生准备了巧克力和花生酱。学生表演完,正好享受一顿下午茶。学生在欢脱的表演中,巩固了所学习的内容。

 二级班的学生,是有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基础,课堂练习时, 字卡会用于“连词成句”。造句是很好的方法。每位学生抽到两张字卡,根据手里的字卡,为同伴设计一个问题,对方回答。或者,让对方根据自己的字卡,造一个句子。扩展练习,将造句的范围扩展到以前学过的任何词汇和句式。由此,一个字卡,可以将生词与旧词结合起来,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旧的语言点。学生也会更具成就感。

二级的课堂,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话的练习,形式可以多样一些。通常,对话的操练,可以是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提示词复述等。在上述的方法都不断重复之后,我有时会让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这个对话的内容(Summarize and Narrate the story )。

案例2:HSK二级第十课

对话2:在医院

A: 别看报纸了,医生说你要多休息。

B:  好,不看了。给我一杯茶吧。

A: 医生说吃药后两个小时不要喝茶。

B: 医生还说什么了?

A: 医生说让你听我的。

学生的课堂作业呈现:

医生不让A看报纸。医生让他多休息。因为吃药后两个小时喝茶对身体不好, 所以医生不让他喝茶。医生还让他听B的。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了本对话出现的“别…, 不要…”等新的语言点之后,将直接引语变为间接转述。并且练习了之前学过的“让…、因为…所以… 、 对…和还…” 的用法。

 三级班的学生,是一路跟我上课过来的。已经适应了我的教学方法。各种方法和手段反复变换,仍然需要不断更新。 课前三分钟的口头表达练习,是对他们汉语水平的挑战。运用当课的关键词和语言点,完成一个主题的表达。可以有脚本。(这是写作部分的作业)最有效果的是自学的部分。因为课时限制,二十个单元的内容,需要删减。我选出一些单元 (一些相对语言点少的单元),作为辅助讲解,即留作自学内容,作为每一主讲单元的作业部分。即:布置三幅图片,有主题,有关键词和句式,看图说话。下堂课上检查作业的时候,根据他们的完成情况,再对重点句式稍作讲解,即可过关。实施后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度是极其得高。 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经受住了考验。收获感是双方面的。附图为HSK三级第七课自学的作业PPT。

      三级的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深度,我会定期给他们复印一些课外阅读故事,增加词汇量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语言的学习中,加入批判性思维训练也是对他们的一项挑战。

      我尝试在每堂课中,增加二十分钟左右的Watch & Discuss(看电影说中文)。摘取三分钟左右的经典电影片段,然后遵循“呈现型、真实型、深入型”原则,设计二十个左右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练习、运用并熟练掌握学习过的汉语词汇、句式和表达。

    下面是电影《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的片段及问题设计:(这一幕是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教师如何使伊桑.霍克扮演的一个害羞又困惑的学生开启了想象力,激发了他的诗人潜质。)

案例3  Watch & Discuss

回答问题:

1. 你觉得这是在哪里?

2. 你觉得他们是谁?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

3. 他们在做什么?

4. 你觉得他们在上什么课?

5. 老师是谁扮演的?你认识他吗?

6. 你看过他演的电影吗?是什么电影?

7. 这个男孩儿是谁?你认识吗?

8. 你还看过他演的什么电影?

9. 老师让这个男孩做什么?

10.那个男学生是怎么做的?老师觉得满意吗?

11.《死亡诗社》这个电影你喜欢吗?为什么?

12. 你觉得老师这个方法好吗?给出你的理由。

13. 学生们喜欢老师吗?

14. 他们为什么鼓掌?(Why do they clap for the guy?)

15. 你看到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

16. 你觉得学生们心里是什么感觉?

17. 你觉得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吗?为什么?

18. 你为什么要当老师?

19. 你们国家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20. 加拿大的中学老师呢?

如果学生意犹未尽,我还设计了两个延展问题,可以用英文表达。

如:Deep Questions:

1. What do you think is poetry?

2. How to become a good poet?

讨论结束后,额外的收获是,学生对中国的诗歌产生了兴趣。我随后给他们介绍了苏东坡、徐志摩等古、现代诗人及他们的经典诗句。

汉语教学,对于我这个初入行的教师,是非常大的挑战。经过近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教材的理解不断加深,教学方法力求更加灵活,课堂设计力求更加多样。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是辛苦,付出与收获更是喜悦。我知道,汉语教学的旅途,我还在路上。一个好的教师,除了热爱教学和学生,更需要时间和实践的锤炼。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感悟,才会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所谓教学相长。也是乐在其中。我愿意加油!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