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年前德国女艺术家推火了齐白石,黑白相机拍下北平成为永恒!

 罗宋汤的味道 2019-03-25

德国艺术:德国艺术主持#艺术人生#阅读6亿人次验证! 顶级艺术思维的给你最真实的艺术力量! 发现德国、发现大师的精彩……

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08-1911),1908年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赫达在十岁刚刚出头的时候就有机会开始摆弄起一架照相机,从小就待在出版社里的赫达,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也促使她后来成为了一名专业摄影师,她助推了齐白石的名气!

一个离开北京西行的驼队,走在通往西山的官道上,一只骆驼冲着摄影师龇牙咧嘴。

一个离开北京西行的驼队,走在通往西山的官道上,来到一处可供休息的驿站。

二十四岁那年那年,赫达偶然在一份杂志广告上发现,中国北京的一家德国人开设的哈同照相馆正在招一名女摄影师,并注明会英、法、德三种语言,她还是决定前去应聘……

那个时候的中国,对于一个年轻的德国女性来说,实在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然而她还是踏上了去中国的旅程。临行前,她的家人还送给她一把防身用的手枪和一把雨伞,都被她扔进了大海里,随身仅有的重要物品就是一架双镜头反光相机。

此后,她便开始了在北京的摄影师生涯。在北京的这十三年,陪伴在她身边的就是那台双镜头反光相机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如今,她拍摄的景物大 多已荡然无存,不论是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还是旧建旧影,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了。

这是一张赫达倚着自行车的照片,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杰出的摄影师得过小儿麻痹症,右腿略短,有点跛行。

赫达·莫理循|德国艺术

她在中国大陆13年间拍摄的一万多张底片和六千幅照片全部赠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此后,赫达·莫里逊曾经两度回到她阔别三十多年的京城。此时她钟爱的北京城墙已经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高楼和烟囱。

她虽然对此失望说:“很容易让人质疑的是,让北京发展到今天这样庞大的规模、以及在这一干旱的地区建立这么多工业是不是件好事,如果能采用一个更具想象力的规划方案,能不能至少保住北京的城墙。尽管如此,北京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一。”

紫禁城 端门

钟楼前

正阳门瓮城内关帝庙(老爷庙),今不存!在清代,皇帝往天坛祭天回来时,都要到该庙拈香,其名望可见一斑。前往求签者络绎不绝。上世纪七十年代,该庙因修建地铁而被拆除。

用传统方法造纸

正阳门

正阳门

戴毡帽的男孩

在长城上抽水烟的男人|德国艺术

通过西山的骆驼队|德国艺术

远眺正阳门与箭楼,城墙位置为今前三门大街,护城河位置下为地铁二号线,就是因为修建这条地铁,诸多残存至五六十年代的城门与建楼彻底拆除。

永定门箭楼与瓮城|德国艺术

永定门箭楼与瓮城

颐和园 西堤远眺万寿山

颐和园 十七孔桥

颐和园 东堤远眺万寿山

《祥子》

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跑到城里,在刘四开办的人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好胜、要强的祥子凭着力气拉车挣钱,指望自己能买一辆漂亮的洋车,不再受拴车人的气,做 一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早出晚归,忍饥受冻,风里雨里整整拼了3年,终于攒足了100元,买了一辆新车,但是好胜心强、无依无靠的祥子在绝望中走向毁灭……


外金水桥

天坛 祈年门内望祈年殿|德国艺术

天坛 祈年殿

天坛 祈年殿

前门夕照

前门外牌楼

前门

前门

前门大街|德国艺术

齐化门,即今朝阳门 1956年10月9日,朝阳门城楼拆除完毕;1956年10月16日的《北京日报》对朝阳门的拆除原因做出了解释,“由于年久失修,发现墙身多处下沉、裂缝,部分柱子向外歪斜,飞檐和柱子接榫处很多糟朽,南面楼门劈裂下来。如果不拆除,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带着念珠,沉静思考的尼姑

《琉璃厂》琉璃厂文化街在西城区和平门外,辽时为“海王村”。元明时曾设琉璃窑厂,因有“琉璃厂'之称。清初古董商开始在此经营,乾隆时(1736-1795)已成为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

安定门内大街

北海 白塔

北海 太液荷花

北海 远眺五龙亭

北海内眺望景山

位于前门大街西面的天桥市场是一个固定的露天集市,离天坛不远。

赫达的摄影作品体现了她对当时中国的关注点,系统地呈现出中国各地的建筑、街景、招幌、工匠、僧侣、民俗和市民生活。赫达对中国的传统工艺怀有异常浓厚的兴趣,以极大的热忱连续拍摄了许多中国各地传统工艺品的复杂制作过程。在漫长的十三年里,赫达凭借个人的努力,建立了既独特又广泛的拍摄网络;这个网络构成了她探究和记录古都人文景观的基础,在此之上,赫达将真实的生活和刹那间的神韵定格于永恒。

东便门墙柳

东便门墙柳

冬雪中的齐化门

街面上

作坊里,两个男人在磁盘上描画

赫达的镜头里,还出现过中国的艺术大师,比如齐白石。她用镜头记述了齐白石的创作过程,还有他的全家福。

创作中的齐白石|德国艺术

《齐白石和他的家人》在那个相机稀缺的年代;

德国女摄影师用黑白胶片相机拍下齐白石及全家福,发布到国内及德国及法国的重要的报纸图书,无疑一次最有意义的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