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人心也

 大山860 2019-03-25
仁,人心也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一般人對於「仁」的解釋為「博愛之謂仁」,這是韓愈的話,他的這一觀念,是來自墨子的「兼愛」思想。後世的儒家,尤其理學家,經常引用韓愈這句話來解釋「仁」,為什麼不用儒家自己的祖師爺──孟子說的「仁,人心也」來解釋呢?孟子並不多解釋,直接就指出來了。但是,有一派宋儒,硬要用韓愈的話來解釋。

 

「義,人路也」,「義」是人格,人的行為標準,人生所走的道路。「仁」是心的用,博愛、慈悲,永遠保持清明,養其夜氣,寧靜。

 

前面曾經說過,讀《孟子》這本書,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代的亂世,和我們現代所處身的這個世界,風氣敗壞是一樣的。孟子也提到那個時代的青少年問題,在較安定的社會中,青少年賴皮、墮落;社會不安定時,青年人則凶暴。現在一般社會的風氣,也是一樣,行為的標準,道德的標準,舊的被破壞了,新的沒有建立,亂得不得了,沒有路走了。而且,比孟子說的還更糟,不懂得「自由民主」的真精神、真意義,只是拿了「自由民主」的招牌,來「放心而不知求」,不曉得求內在的心性建立根本。所以孟子說:「哀哉!」這樣的時代,幾乎無法挽救。

 

孟子說:養雞養狗,放出來了,雞犬不回來,還會趕快去找;可是人把自己的心放在外面,散亂得很,也不知道找回來。孟子這種話,是在那裡痛哭流涕而說的,如果金聖嘆批註《孟子》這本書,相信他一定在這裡大批:「此之為孟子之痛哭流涕者也!」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孟子與滕文公告子》孟子與告子上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