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完了河南写河北。
其实,离开济源后去了山西陕西,但暂时先把那条线放放,调节一下节奏。
如果说以家为原点,一次往返出行算一季的话,那么河北是我“12′年票行”的第二季。不过除了邯郸,年票在河北的刷卡率很低,所以这次河北之行基本是自费为主、年票为辅。
既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年票行”,就不按顺序写了。
河北之行是10月29号出发的,到曲阳是第三天,看完了城里的北岳庙、修德寺塔,便驱车下了南山。
曲阳是个“石雕之乡”,这是个听起来很美,实际上很悲催的名堂,沿曲阳城至西羊平镇的公路两侧,恰是石雕厂、采石场的密集分布区,路况之糟令人崩溃。
行前对三霄圣母殿的了解,仅限于手头《通览》的区区几百字:“三霄圣母殿位于曲阳县东羊平村,始建于金代,原为兴圣寺,后寺毁,明代重修,现存大殿及马殿……大殿庑殿顶……殿内东西墙壁及后壁绘《三霄圣母出游图》等壁画……”。
是“庑殿顶”、“壁画”这两个关键词攫住了我们的神经。
13公里路程痛苦挣扎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东羊平村,一路问到圣母殿所在的院落。

然而,面对近在咫尺的三霄圣母殿,我们却结结实实地吃了闭门羹,前院里摆了两桌麻将,有玩儿的,有看的,洗牌声吵吵声山响,但就是任由我们怎么打听,楞是没人搭茬,没人吱声。
最终,还是刚走进来的一位像是在外面做事的模样的先生告诉我们,前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殿,重修竣工后,再也不开门了。
原来如此。

好在大殿采光很好,加之前檐窗棂间距很宽,足以将相机伸进去拍摄,于是长枪短炮齐上阵,就有了下面的这些影像记录。

那场熊熊大火整整燃烧了四个多小时,烧光了梁架,烧塌了屋顶,这些珍贵的壁画还能在炙热的火焰烘烤与高压水枪的冲击下活下来,它们的命真硬!


过后想想不由一惊:幸亏行前了解的情况少之又少,不然的话,如果知道2010年10月13日晚,三霄圣母殿经受了一场竟令消防官兵整整扑救了4个多小时的大火,我们还会来吗?
正是这个不知情,让我们没有放弃它,真庆幸!

就在写这篇博文的时候,随手检索了一下,在百度给出的页面里,十之七八条的消息是报道那场大火,而关于参观游览的文字,却近乎于零。

离开圣母殿前,看了两眼这通新立的重修碑记,本来从无拍摄此类新碑的习惯,但这次居然鬼使神差地拍下来了,整理照片时放大了一看,还真有意思,现将碑文抄录如下,供大家赏析:
“重修三霄圣母殿
三霄圣母殿位于西羊平镇东羊平村兴圣寺遗址内,始建于金代,元明时期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元代风格,大殿面阔三楹,进深三楹,为单檐庑殿式砖木结构,殿内东、北、西三面墙壁绘有元、明时期壁画,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文物工作日益重视,三霄圣母殿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五日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二OO一年进行局部维修。为确保大殿永久延续,留给子孙,经省市主管部门批准,县文物部门认真组织,自二0一O年十一月起由省古建研究所施工,对大殿进行全面维修,更新全部梁架,铺设殿顶瓦件,海墁地面石板,墙体抹灰断白,于二O一一年四月竣工。重修后三霄圣母殿保持了其历史风貌。
在三霄圣母殿保护维修工程中,广大村民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涌现出不少捐资相助者,做出了宝贵贡献。
为激励后人,传承中华名(注:原文如此)族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美德,故刻石记之。
西羊平镇东羊平村委会
二O一一年十一月八日立石”
怎么样,有意思吧。从这篇碑文里,你能读出什么?

(12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