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文化:任何工作,无非就这2个方面3

 钟家台 2019-03-25

不能一边救今天的“火”,一边埋明天的“雷”。管理改革要继续坚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达到适用目的的原则。

我们从一个小公司脱胎而来,小公司的一些习气还残留在部分员工身上。

我们的一些员工也受20年来公司早期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在思维与操作上还不能完全职业化。这些都是我们管理优化的阻力。

由于我们从小公司走来,相比业界的西方公司,我们一直处于行业发展的较低水平,运作与交付上的交叉、不衔接、重复低效、全流程不顺畅现象还较为严重。

在管理改进中,要继续坚持“七反对”的原则

坚决反对完美主义;

坚决反对烦琐哲学;

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

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

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

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

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

我们不忌讳谈我们的“病灶”,要敢于改革一切不适应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实现端到端服务的东西。

但更多的是要从管理进步中要效益。

我们从来就不主张较大幅度的变革,而主张不断的改良,我们现在仍然要耐得住性子,谋定而后动。

5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西方的职业化,是从一百多年的市场变革中总结出来的,认为它这样做最有效率。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并非只是为了好看。

我们学习它,并非完全僵化地照搬,难道穿上中山装就不行吗?

公司发展二十多年来,有自己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善于总结出来,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加以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以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并善用之,培养各级干部,使其能迅速适应工作上的转变。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是一个僵化的西方样板。

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在中国的企业成功的不多,就是因为它们照搬了西方的管理而水土不服。

一个企业活的灵魂,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这两条要领的表现,就是不断提升效率。

我们从杂乱的行政管制中走过来,依靠功能组织进行管理的方法虽然在弱化,但以流程化管理的内涵还不够丰富。

流程的上下游还没有有效“拉通”,基于流程化工作对象的管理体系还不很完善。

组织行为还不能达到可重复、可预期、可持续化的可值得信赖的程度。

人们还习惯于通过看职位等级来决定做事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