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战争中的装备,详细了解前汉时期的头盔

 好了明理 2019-03-25

古代中国将军人所戴的头盔称为“兜鍪”,又叫“鞮瞀”或者“胄”,其实际出现历史已不可考,主要材质有青铜、皮、铁、钢四种。而中国甲胄的璀璨瑰丽有一大半就要归在这个“胄”身上,今天我们就先说说前汉的头盔。

古代战争中的装备,详细了解前汉时期的头盔

出土的中国头盔实物其最早年代和皮甲一样,都是商代。 在那个时代,冶铁技术还未发明,所出现的铁器都是简单加工的陨铁。通过出土皮甲反推,商代制革工艺也并不高超,青铜器制作技术倒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整个商代的所有出土头盔全部都是由青铜浇铸而成。

如果将江西新干大洋洲青铜盔、殷王廪辛墓青铜盔和殷墟出土的另一顶青铜头盔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这三顶不同年代的头盔在款式上非常接近。三顶头盔全部在前额装饰有饕餮纹,而且汉字中的“胄”字与这三顶头盔惊人的相似:头上一点代表盔顶的翎管,上面的田字代表额前的饕餮,下面的月字代表盔体护颊。

古代战争中的装备,详细了解前汉时期的头盔

西周青铜头盔变得形制简单统一, 摒弃了商代的复杂纹饰,简化了工艺,应该是为了便于大规模生产装备部队。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征伐,有力地刺激了军事技术的发展。春秋时期,青铜盔变得圆润贴合头型,两边护颊加长,以丝绦穿过头顶的纽而后在下颌处打结固定。到了战国时期,皮胄和铁胄开始出现。战国皮胄为多片组合式,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皮胄是它们的典型代表,共分胄脊、盔体片、护额片、项顿片四大部分,由丝线连缀成一个整体, 盔型美观,贴合头部,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的工艺水准。

古代战争中的装备,详细了解前汉时期的头盔

1965年在燕下都武阳台丛葬坑中,我国考古学界首次发现了战国铁胄实物。这顶胄由头顶圆片和八十八枚矩形铁制札片以上压下的方式编缀而成,将穿戴者的整个头部(除面门)全部置于保护之下。它的出土,证明了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甲胄已经达到生产化和实战化的程度。在此后数百年里,这种札甲胄一直顽强地存在于中国军队中。

古代战争中的装备,详细了解前汉时期的头盔

公元前221年,秦军灭六国。以前,学术界曾有人因为秦军是否有胄而争论激烈。当1998年秦陵墓陪葬坑内那些如燕下都铁胄一般,以石片叠压连缀而成的石胄实物现世后,这种争论才告一段落。“ 秦军无胄”的观点,可能来自于战国策士的夸张。至于为何秦始皇陵兵马俑没有戴胄,最可能的解释是,兵马俑的原型是秦皇禁卫军,有一定的仪仗和检阅作用,出于礼仪而免胄。

1978年,在临淄汉齐王墓中出土了一顶或者说一片铁胄,胄体全部由矩形铁甲片加工成弧形连缀而成,以丝绦如头巾般在脑后和下颌打结固定,上不封顶,里侧有织物里衬以防磨伤头皮。而在西汉初期徐州汉墓发现的铁胄,则状如一口倒扣的铁桶,在面部眉眼处开有矩形方口,编织方式类似于秦胄。

古代战争中的装备,详细了解前汉时期的头盔

到了东汉,军人们所佩戴的铁胄有了新的发展。1980 年吉林榆树县东汉墓葬出土了一顶铁胄, 胄体上半部分以长条锥形铁片弯曲成弧构成一个半球体, 下半部分以下缘打磨成弧形的长方形铁片编织成护颊,头顶部位由一杯状铁碗封口。这顶胄形状美观,在工艺上比此前的燕下都胄与齐王胄都有明显进步,而且此后的晋代铁胄也沿袭了它的样式。除了札甲胄外,汉代同时还出现了一种新式头盔,它不再由小片札甲连接,而是一体成型,主体部分紧贴头部,体积从下到上逐渐缩小,前端带有帽檐状突出物。别看这种盔其貌不扬,它可是南北朝时期一种流行盔式的雏形,在后来的日本,也根据此盔演化出了一种外观极似西班牙M26,名为“冲角付胄”的盔形,可谓影响深远。

古代战争中的装备,详细了解前汉时期的头盔

前汉时代,中国头盔演变缓慢,形制稳定,铁制胄绝大多数都是由各种形状的铁片以札甲方式组装,一体成型盔可能由于工艺难度较高出现晚,装备少。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头盔史的初级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