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独家庭? 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 20世纪80年代初,“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此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有效并较大幅度地控制人口的持续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独生意味着唯一,唯一也隐含着巨大风险。人类在生存过程中,疾病、车祸、火灾、水害、自杀、他杀……等等,所有这些潜伏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因素,随时都可能夺走独生子女的生命。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近10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到2050,预计将有超过1000万的失独家庭产生。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 案例一 98年的冬季,北京一位想看狮子座流星雨的14岁的女孩,在外出后被歹徒劫持并杀害。出事后,全家人都跟疯了似的,不吃不睡找她,整整找了五天五夜。最后找到她的时候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夫妻二人从此疯疯癫癫,萎靡不振。 案例二 02年,北京一网吧起火,导致25人死亡,遇难者大都是附近高校的学生。消息一出,许多家长马上打电话询问,有些家在北京的家长甚至立刻驱车到学校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否安好。 或许在你周围就有这样的失独家庭。他们在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灭顶之灾前,这些父母大多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困难、60年代的“文革”浩劫、70年代的上山下乡、80年代的独生子女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在遵照国家政策多年之后,唯一的孩子突然离开,他们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然从主流中掉队了。而失独家庭现状现在又如何呢? 1、数量越来越多 儿童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的失独家庭数量分布不均,但很大一部分家庭在有生育能力的情况下却选择没有再生育。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老的失独家庭不断在累积增加。 2、身心影响大 失独家庭由于受到失去子女的影响,很多父母在心理上留下了强烈的刺激。很多夫妻中,出现了精神异常或产生离家出走现象。更多的失独家庭,父母在丧失子女后选择了离异,并过着单身独居生活,直至暮年。 3、生活无保障 城市的失独家庭,由于身心受到创伤,丧失了工作的动力或能力,收入来源不稳定,已经退休还相对好些;但在农村失独家庭中,有退休工资的父母非常少。大部分依靠自己种地收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无保障,身体有残疾的父母只能依靠平时政府一点微薄的补贴和慰问过活。 4、生病护理堪忧 在失独家庭中,最大都担心是自己生病了怎么办,夫妻健在的只能互相照顾,但单身独居的老人却无法想象该如何安置。失独家庭的父母不敢病,生了病有亲戚照顾也越来越少。在计划生育实施30年后,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第二代,在第二代独生子女中,已经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姑姑、姑爹、舅舅、堂兄、堂弟这些亲戚,如果他们面临失独,在没有固定生活来源请不到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年老生病后哪来的亲戚照顾? 如何拯救失独家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为参考:一、应推行政府主导的失独者家庭社会保障机制;二、应放宽对失独者的领养条件;三、应提高对失独者的养老保险投入;四、应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心理救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