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是啊,当我们长期执着地付出却得不到丝毫的回应,当我们对某件事某个人极度失望后,往往“哀莫大于心死”,而沉默就成为了最后的选择。 我们常常习惯于把最好的一面给了陌生人,却把最糟糕的一面给了自己最亲密的人。当身边这几个人越来越沉默,我们的人生,也就陷入了不堪的境地。 ![]() 第一个人:爱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本,夫妻之间最是亲密,无话不说,无话不谈,没有秘密,是彼此眼中的“透明人”。 所谓“爱屋及乌”,对于彼此的脾性,也最是清楚。组建一个家庭,需要两个人的精心呵护,需要两个人彼此包容、体谅,互相懂得。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在走进家门口的那一刻,就要按下“删除”键,换一种心情,让家庭充满温馨和谐与快乐。 遇到了挫折和打击,不要急躁,也不要抱怨,“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即便有所争吵,也要如古训中所说“夫妻没有隔夜仇”,不要放在心上,更何况夫妻之间“床头吵架床尾和”。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爱你,才会唠叨你;爱你,才会和你吵架;爱你,才会凡事都想要追根究底,想要分享你一切欢乐,也分担你一切重担。 而你若是熟视无睹,等待爱人悄然转身,等到爱情被消耗殆尽,等到曾经相爱的人再也无话可说,才会发现,一切都毫无意义。 ![]() 第二个人:父母“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多么暖心的誓言。也许,“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每一个佳节到来的时候,我们才常常感怀:“父母已经渐渐老去,自己又一年未能回家探望了”。但这份愧疚很快被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碾压,“常回家看看”又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 小时候,总是粘着爸妈,说尽心中事;越长大,反而,越和父母疏远了。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学会了”善意“的谎言,甚至,以”不让父母操心“为幌子,根本就不与父母交流了;或者,把所有的不如意归结为”原生家庭的错“。每一次,他们看着难得归来的你,总有说不完的话,却抬头迎来了一张不耐烦的脸。 你的心情好坏决定了成为他们的晴雨表表,多少次欲言又止,多少次只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 当父母对我们保持沉默了,是我们做子女的,伤了他们的心,这样的痛楚,犹如一根针,扎在了他们的心房,无法释怀。 ![]() 第三个人:知己知己,是那个随时随地可以聊天的人,也是可以分享彼此秘密的人。你心底里最柔软的弦,你生命中不可触碰的痛,他(她)最为知悉,也坚定地守护。 可是,当我们超越了彼此默认的界限,将这种真情以待看做可以吸引他人眼球的”看点“而加以贩卖,怀着功利之心随意践踏这份感情时,曾经”固若金汤“的信任就荡然无存。知己将不再知心,也难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从此,只能是天涯陌路。 ![]() 第四个人:孩子。 舔犊情深,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大概都有着疼爱孩子的本能。 但世事难料,当厄运来袭,譬如重病、譬如婚姻解体、譬如家道中落,有些人,便将满腔的怨气发泄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要么是置之不理,不管不问;要么是棍棒相加,非打即骂; 明知不可为,而缕缕为之,等到自己彻底醒悟时,或许孩子早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心灵创伤,曾经最爱的父母,成为他最可恶的人。沉默,冷到骨子里的沉默,将杀死彼此仅剩的亲情,你将永远被拒在他(她)的心门之外。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寄托可言呢? ![]()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 要和同行的人,有说有笑,感情融洽,才能有心情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学会做人,学会将心比心,学会看淡功名利禄, 执着于内心,执着于生活,爱自己,爱家人,才会被生活所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