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便利性对比之前我写过的一篇介绍明军铠甲的问答里面有介绍,明朝大多数的铠甲形制都是罩甲式,区别于宋朝流传下来的传统中式铠甲。这种罩甲式铠甲也是清朝布面甲的前身。罩甲式铠甲有个明显的优点:其对襟形制使得这种铠甲更容易穿着,罩甲的便利性甚至影响到了民间。我们今天穿的马甲,就是罩甲演化而来的一种服饰。 铠甲爱好者们复原的 明代罩甲(中间的是鸳鸯战袄,其他的是一体式的) 今天的马甲就是由罩甲演变而来 日本盔甲在穿着上稍微复杂一些。因为日本盔甲的零件相对要多一些。我们来看一下当世具足的穿着顺序: 《日本甲胄史》中西立太,page15-16 防护性对比在防护性上明朝的铠甲显然要更合理一些,有效防护面积其实是大于日甲的。 腋部 一般认为护腋这个部件是清甲的典型特征,但是实际上这个可活动部件在明朝初年就有了。按《明会典》192卷记载:“(洪武)十六年、令造甲每副、领叶三十片、身叶二百九片。分心叶十七片、肢窝叶二十片、俱用石灰淹里软熟皮穿。浙江沿海、并广东卫所、用黑漆铁叶、绵索穿。其馀俱造明甲。”从肢窝叶二十片可以确认这个东西就是护腋。 在出土的明代鸟铳手赵勇的身甲上可以看到有悬挂这个部件的布扣: 腋部的纽扣,用来悬挂护腋 清甲留存实物,普遍存在护腋 护腋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在抬手的时候有效防护腋下空当。而日本盔甲则办不到这一点: 日甲在抬手的时候这个空当有多大不用多说了,对比一下明甲: 臂甲 此外明甲普遍采用环形铁片的铁臂手,这种铁臂手照比宋式铠甲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用一个构件保护整条手臂,不必像宋朝的盔甲那样用掩膊+护腕简化了结构。 而日本大铠和传统中式铠甲犯了同一个毛病,就是对手臂的保护较差。这其实也是扎甲的通病。 大铠大道夸张的“袖”(相当于中式铠甲里的掩膊) 不过得到了战国时代,这一个缺陷也得到了重视,日本人通过在袖子上缝上锁子甲(锁帷子)来对手臂进行防护。 同时仍然保留的大铠的“袖”,但“袖”的尺寸缩小了许多: 尽管如此,由于日本人的锁帷子用的铁丝一贯的细,实际防护效果比明朝的臂手还是有差距的。 腰部防护 明甲在腰部上的防护比日甲要好不少。日甲不论是大铠还是当时具足,都是上下分离,用许多细绳连接的。大铠腿部的防护叫“草摺”,具足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面积更大的“板佩橹”,但同时又保留了“草摺”。不论哪种形制,腰部都一个大空挡,在战场上是十分危险的。而明甲一体式罩甲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上下分开的鸳鸯战袄身甲也能覆盖住腰部。 明甲腰部也有甲片覆盖 所以日甲给我一种印象就是,改加强防护的地方没有加强,其他的地方又防护过度,设计的不太合理。 面颈部防护 头部防护上明朝有护颈,日本有喉轮+面甲,这一点比明朝的防护要多一些。 日甲的面甲和喉轮 日甲的面甲和喉轮 腿部防护 腿部防护上明甲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用过膝的战裙遮蔽住大腿和一部分小腿,穿战靴,但战靴似乎没有防护;另一种是锁子甲套裤式,这种似乎是给比较低阶的士兵配备使用的。 战裙式 锁子甲套裤式的腿甲 日本盔甲在大铠时代,由于裙甲“草摺”的长度较短,对腿部的防护是不够好的,到了当时具足时,由于增加了“佩橹”,使得整个大腿都可以盖住;再加上“铁臑当 ”,可以保护整个腿部。 大铠的裙甲覆盖不到膝盖位置,因此和胫甲(铁臑当 )之间有很大空当 当世具足通过增加更长面积更大的佩橹,配合铁臑当或条臑当(小腿甲) ,实现了对腿部的全覆盖。 重点部位防护 明朝盔甲在重点部位的防护设计延续了唐宋以来的思路,即使用可活动的护心镜来保护前胸后背的心脏位置。除此之外,《明会典》记载,还有一种叫“分心叶”的甲片组合可以起到同样作用。日本盔甲中始终没有出现类似设计。 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盔甲复原 《平番得胜图》中明军中高阶军官配有护心镜 甲片厚度 从日本现存的铠甲重量上看,与明朝后期和清朝初年装备的布面甲差距不大。但日甲存在甲片厚度不足的问题。从广州中山五路出土的明代甲片看,这些甲片厚度在1.5-2毫米之间。而战国时代的胴丸,普遍厚度在0.8mm(Turnbull, Stephen. Samurai Warfare,page76.London: Cassell & Co, 1996. )。同样材质的护甲,厚度越厚,也就意味着防护更优秀。而且日本有相当多的盔甲皮铁混用,防护比纯铁甲又要打个折扣。 美术性对比如果说美观的话,虽然不同的人审美不同,但我必须要说,日本武士的盔甲融入了很多美术元素。实际上日本在武器中处处体现了美术设计,这也是日本盔甲和日本刀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日本盔甲在设计上有太多功用性不强的构件,这一点在明朝盔甲上是看不到的。 一顶普通的日本头盔,吹返和巨大的顿项都属于好看但没什么卵用的设计 头盔上巨大的前立,这显然不是为了防护考虑 再夸张的也有: 丰臣秀吉头盔 真·高帽子 好吃么? 你这是拿了奥斯卡奖吗? 而明朝乃至清朝的盔甲,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装饰。比如布面甲使用缎面,刺绣,头盔上刻画纹路,盔顶装饰以小旗用以区别官阶,兵种。总的来说,明朝铠甲更为朴素实用化。这也是因为中国盔甲都是官造,样式和制造工艺都是固化的,很难像日甲那样搞太多的个性化设计。 错银蟒纹明盔 头盔上的小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