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先早课

 昵称51657969 2019-03-26

穴名释义

阴,水也。郄,空隙也。阴郄名意指心经经水由本穴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通里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经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阴郄。

取穴定位

坐位。伸肘仰掌,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尺侧腕屈肌腱),从腕横纹沿此肌腱的外侧向上半横指,拇指指甲中点所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常用配穴】

阴郄穴配心俞穴、巨阙穴治心痛;

阴郄穴配大椎穴治阴虚盗汗。

阴郄穴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痛。

阴郄穴配百劳穴、肺俞穴、定喘穴治肺结核。

阴郄穴配后溪穴治盗汗。

阴郄穴配心俞穴、神道穴,有通阳行气,宁心定悸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神经衰弱。

阴郄穴配尺泽穴、鱼际穴,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主治衄血、吐血。

阴郄穴配中冲穴,治心烦、舌强。

阴郄穴配间使穴、二间、厉兑,治多惊。

阴郄穴配迎香穴,治衄血。

阴郄穴配后溪穴,治盗汗。

阴郄穴配后溪穴、三阴交,有清虚热,敛阴液的作用,主治阴虚盗汗,骨蒸劳热。

阴郄穴配二间穴,治寒栗、恶寒。

阴郄穴配三阴交穴、神阙穴,治盗汗。

功能作用

沟通心肾

主治病证

阴郄穴主治心痛,心悸;头痛,目眩,喉痹,失音不能言;吐血,衄血;肘臂挛痛,手指麻木;虚劳,骨蒸盗汗,胃脘痛,霍乱吐泻,惊恐,胸中热。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癫痫;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

其它:胃出血,心绞痛,肺结核,子宫内膜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