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在列国并峙、征战不休的春秋时代,管仲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令齐国兵强马壮,更以极其出色的“货币战争”内安百姓,外伐诸侯。 其常用手段有六种,分别叫:山海、反准、借势、缪数、齐措、贵虚。这些在《管子》和《国语·齐语》中都有记载。 齐桓公曾经问管仲: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人口税、肉食税,你觉得咋样? 管仲:你明目张胆的征税,百姓肯定不乐意。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可收税于无形。 桓公:啥做专营山海资源? 管仲:就是靠大海呀,海里有啥?盐,所以要征税于盐。 桓公:emmm……征税于盐? 管仲开始算账了: 十口之家就是十人吃盐,百口之家就是百人吃盐。 成年男子吃盐五升半(齐国的“升”很小,一升只有200毫升),成年女子三升半,小男小女二升半。这是大概数字。 盐一百升为一釜。使盐的价格每升增加一钱,一釜可收入百钱。每升增加二钱,一釜可收入二百钱……合而算之,大约每日可得200万,一月就TM有6000万了! 你想想啊,一个人口100万的国家,如果征人口税,每月每人征税三十钱,总数才不过3000万…… ▲唐〡盐税银铤 征税是一门艺术。 而管仲的“山海之术”,做到了曾任法国财务大臣的巴蒂斯特·科尔贝说的:“一位好的税务官应该把征徼税款当作拔鹅毛,登峰造极的手法是既能揪下最多的鹅毛,又能把鹅的痛苦叫声压得最低。” 那么“反准”又是什么呢? 在齐桓公霸业初成之际,南方的楚国时有滋扰,齐桓公欲发兵威慑,又恐力战不胜。 这时候,管仲献计说:咱去重金购买楚国的鹿。 齐桓公就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收购鹿。 然后,受了齐国暗中资助的文人墨客趁机在民间散布消息,说:齐桓公要造猎场了,但是他缺少活鹿。而且齐国那些后宫佳丽,也想要鹿皮来做皮衣。 接下来,管仲为了表示买鹿的诚意,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20头活鹿,我就赏你黄金百斤;弄来200头活鹿,看到没,这一千两黄金就归你了。 说完就付了为数不少的定金。 楚王一看,挖槽,傻子才不要! 于是乎,楚国官员重金购鹿迎合主上,而且他们还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卖给齐国。 老百姓呢,迫于政令和财利的诱惑,纷纷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 此时,楚国已是鹿价飞涨而粮价暴跌,管仲趁机让人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 当年,楚国靠卖活鹿赚的货币,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和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这时,管仲对齐桓公说:楚国将要不战自乱了。 齐桓公问:为什么? 管仲回答:楚国只拿到了相当于往年五倍的货币,而却失去了实实在在的粮食。现在我们只要闭境绝关,深沟高垒,让他们的货币无所用,我们就赢了一半。 齐桓公一听,管兄,你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就高兴得拍大腿了,于是立刻下令暂时闭关自守。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楚国人口的十分之四。 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齐桓公说:我想西行朝拜天子而贺献费用不足,解决这个问题有办法么? 管仲回答说:请下令在阴里筑城,要求有三层城墙,九道城门。利用此项工程使玉匠雕制石壁,一尺的定价为一万钱,八寸的定为八千,七寸的定为七千,石珪值四千,石瑗值五百。 这些“石头家伙”是怎么榨取他国之财的? 管仲又会如何运用缪数、齐措和贵虚之术,套取巨贾、救灾和刺激消费? 石壁如数完成后,管仲就西行朝见周天子说: 敝国之君想率领诸侯来朝拜先王宗庙,观礼于周室,请发布命令,要求天下诸侯凡来朝拜先王宗庙并观礼于周室的,都必须带上石壁,不带石壁者不准入朝。 周天子听后答应下来,并向天下各地发出了号令。 然后,天下诸侯都运着黄金、珠玉、粮食、彩绢和布帛到齐国来购买石壁。齐国的石壁由此流通于天下,天下财物归于齐国。 后来齐国八年没有征收赋税,就是这个阴里之谋的作用。 阴里之谋能够成功,在于周天子的配合,韩非子将这种行为称作“臣窃君力”,所以又叫做“借势”之术。 韩非子(资料图) 齐桓公说:峥丘那次战役,很多百姓都借债负息,以此来交上国家的摊派。我想恢复他们的生产,这该怎么解决? 管仲说:只有实行“缪数”才可以。 齐桓公于是命令各州说:要表彰那些放债的人家,把他们的大门一律粉刷,把他们的里门一律加高…… 那些放债的询问:我们为什么得此厚礼呢? 回说:君令这样讲:寡人曾遇峥丘战役,听说你们借债给贫民,使我的贫民能播种耕耘,从而及时供给国家需要,所以给你们厚礼…… 放债的人家感动得都毁掉了债券和借债文书,献出他们的积蓄和财物接济贫病百姓。 分散了巨贾们积累的资财,齐国因此大大丰足起来。 所以这个“缪数”就是通过让官家给商人巨贾以“蜗角虚名”,来促使他们体恤百姓的手段。 齐桓公说:我想用国家东部的粮价低廉来补助西部的粮价昂贵,有办法么? 管仲说:现在西部的粮价每釜百钱,每枢就是二十钱。东部的粮食每釜十钱,每枢只是二钱。请下令向每一口人征税三十钱,并要用粮食来缴纳。 这样,齐国西部每人出粮三斗就可以完成,齐国东部则要拿出三釜。 那么,一釜仅卖十钱的齐国东部的粮食就全都进入国家粮仓了。西部的百姓也就可以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了。 这就叫“齐措”之术,2600多年前的管仲就能有这样的治国经略和经济头脑,厉害吧? 管仲认为,想要成为金融霸主,还必须动用“贵虚”之术,让他国的生产者“贱有实,敬无用”。 所谓“贱有实”,就是在敌国面前装出一副“轻贱有用之物的架势”,所谓“敬无用”,就是让我国的上流人物假装对“无用而淫巧之物”加以重视,促使敌国加以跟风。 他在《侈靡》一章中进一步论述这一观点,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 对于国外的富商、官员和百姓,必须提倡“消费主义”,要提倡让他们吃最好的饮食,听最好的音乐。把普通的蛋品雕画,敬之若稀有之物,吹嘘它的妙用,然后煮食,吸引敌国以十倍之利加以购买;把木柴刻得美轮美奂,然后焚烧,假称这是比万年青松还要珍贵的材料,敌国的富商必然纷至沓来,加速进货,争当代理。让外国用这些“无用之物”的富人奢侈消费,让本国制造这些“无用之物”的穷人劳动就业。这样,本国的百姓将安居乐业,敌国也就危如累卵了。 这从道义角度来看,似乎还是有些问题的哈,所以现在的我们也需要辩证的看待。但不能忽略的是,先贤的智慧确实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就看今人如何创新整合、合理借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