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有一段: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这最后一句,强名曰道,老祖宗用一个“强”字告诉我们,最朴素的道理:所有的名,都是强名。强行起的名字,一定很多主观的因素,既然是主观的,就有出错的可能。
现代医学,究竟有多少种疾病名称,说法不一。有的说有二十多万种,有的说是四万多种,基础的医学教材上,我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只有几千种。哪怕只有几千种,也还是太多了。这么多的病名,医生不要说把所有病都治好,哪怕是仅仅记住名字,都非常的困难。
同样是医学,西医的疾病名称,与中医的大不相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痛是最普遍的症状,西医认为,哪里痛,哪里必然就有炎症。比如关节痛,那么你得的病,就很可能是关节炎。一个地方痛,就是一种炎症,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病名了。
中医认为,哪里痛,就是哪里不通,痛则不通。中西医对比看一下,炎症,首先想到的是消炎,怎么消炎呢,直觉就是要吃消炎药。不通,首先想到的就是疏通,怎么疏通呢,按摩疏通,热敷疏通。可见,仅仅是命名的不同,就带来不一样的治疗思路。
举这个例子,并不意味着,中医对疾病的命名更好。实际上,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命名,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西医的优势是,命名更加精确,治疗针对性强。劣势是,见小而忘大,忽略了身体的自我调整反应。中医则刚好相反。
本文不是要讨论,中西医对疾病的命名,谁更加合理,而是要提醒大家,思考一个现象: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命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不同,是因为给疾病取名字这个事,是一个人为的,很主观的事情。完全是有可能出错的。
再说一次,疾病的名称,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它就是一个名字,一个代号而已。不要过于在乎疾病名称。但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症状,身体的症状,比疾病名称更有说服力。症状表现,是身体自动出现的,疾病名称,是人为取名的,人为取的,就容易有误差。
明白这一点,有什么作用呢?你就不会被某一个医生,某一个医院,某一种医学所局限。你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医学的思维,来给自己调理。因为疾病的本质,是身体发出的信号,用以提示你,你使用身体的方式,出现了错误。错误越大,病情越重。
你只要随时注意,观察疾病的症状,了解自己身体的感觉,找到导致你身体出错的那个原因,然后改正这个错误,消除这个原因,病就能慢慢的好转。这个原因,通常有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生理的错误,从生活的细节上去找。心理的错误,从自己的念头、心理活动和性格上去找。
比如,癌症,是一种很可怕的病名。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是绝症和命不久矣。实际上,癌症就是提醒你,你使用身体的方式,出现了重大的错误。因此,比治疗更重要的是,改正自己使用身体的错误。现在不少医生,在苦口婆心的科普,说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这提示我们,即便是得了癌症,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去改正自己的错误。癌症是如此,所有的疾病,不管是什么病名,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