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太监,也叫宦官,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有些甚至是耳熟能详,足见他们的影响之大。宦官乱政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似乎成为了我们的第一印象,但是细读历史,其实不尽皆然,这些太监们也有奸有贤,本文分上下两篇仅以大明王朝的十大太监为例,作一探讨。 奸宦篇 1、 魏忠贤 魏忠贤本为市井之徒,家境贫困,大字不识,好酒色,爱赌博,据说甚至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都卖了。几经波折之后他成功地当成了太监,后来忘恩负义的他挤走了自己的恩人,然后借助对食客氏的力量,走到了权势的极点,再加上天启帝朱由校沉迷于自己的木工事业,忽视朝政,魏忠贤造成了空前的宦官专政局面。之后魏忠贤便大肆排除以东林党为首的异己分子,其中以杨涟、左光斗、魏大忠等东林六君子都被他百般折磨而死。 由于意识到自己统治的不合法性,他还把特务组织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朋友四人在密室饮酒,其中一人喝多了,大骂魏忠贤。另三个人不敢附和,仅瞠目而已。这时,东厂的特务突然破门而入,当即把四人抓到魏忠贤处。骂人者被活活剥皮,其他三人因为没有附和而得到了奖赏。所谓的"道路以目"足以描述当时的政治恐怖气氛。 再后来整个社会充满了对魏忠贤的吹捧之声,全国各地甚至为他建造了生祠,各地总督巡抚进到祠中都要三叩五拜,高呼千岁,唯魏忠贤马首是瞻高呼。但是现实中的魏忠贤则是无德无才、能力低下。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整个大明王朝已经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到了崇祯帝手中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烂摊子。 2、 刘瑾 刘瑾入宫比较早,六岁净身入宫,弘治年间犯罪被免,然后开始侍奉武宗朱厚照。我们都知道,武宗昏庸无道,喜欢飞禽走兽,喜欢武斗摔跤。而狡猾的刘瑾对于武宗的这些癖好了如指掌并设法一一给予满足,因此他很受武宗的信任与重用,以致官拜司礼掌印大太监,一时间权倾朝野。武宗忙于满足自己的广泛爱好,朝廷大事几乎完全落在了刘瑾的手里。 而他的最大爱好就是金银钱财,明朝正德年间的太监刘瑾,专擅朝政,欺上瞒下,党同伐异,作威作福,贪污受贿,最后他被抄家时,被搜出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它珍宝细软更是多到无法统计。《亚洲华尔街日报》于2001年将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刘瑾也是他那个时期的世界首富。据载,刘瑾死后被处以凌迟,他的凌迟持续得有三天之久,很多百姓纷纷买他身上的肉生吃泄愤,由此可见人们对他的憎恨。 3、 王振 王振原本是个落榜秀才,略通经书,后来做了私塾教师,由于举人、进士的路对他来说太过艰难,于是他便自阉入宫做了太监。由于他为人比较狡黠,受到了宣宗的喜欢,便让他服侍太子即未来的英宗朱祁镇。宣德十年宣宗去世,年仅九岁的英宗即位。由于英宗的过分信任,加上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等人渐渐离去,王振开始大权独揽。 王振独揽大权之后,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一面结党营私,惩处异己,一面大肆贪污受贿,甚至还与瓦剌贵族私自贸易,瓦剌的胃口越来越大,以致以致招致了瓦剌贵族的进犯。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让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英宗平日里对王振言听计从,同时也幻想着像其曾祖父成祖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这次听了王振的话,结果,也就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土木堡之变"。结果,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获,明朝遭遇了历史上的最大危机。 4、 汪直 汪直自幼入宫曾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汪直当上西厂的一把手之后,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为所欲为。史载,"时汪直开西厂,罗织数起大狱,臣民悚怵",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一听到汪直的名字,无不谈虎色变,惶恐有加。估计他做的坏事实在不少。史载,大学士商辂曾经在皇帝的奏折中举报说,朝臣无论大小,一旦被汪直抓住把柄,全部收监拷问;三品以上的京官,汪直可擅自下令逮捕;一些重要部门的官员包括皇帝的近侍,汪直竟随意更换;更有甚者,一些边防重地的守备,汪直一天之内竟擒拿数人入牢,导致边守空虚。 因汪直"势倾中外,天下凛凛",许多大臣都巴结讨好汪直,见了汪直摇尾乞怜,奴颜婢膝,京师有歌谣云:"都宪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腿似烧葱。"更有甚者,一个给皇帝表演节目的人竟讽刺称"吾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从这些记载来看,汪直确实是权倾朝野,嚣张跋扈,破坏朝纲,残害忠良,人所共愤。 5、 曹化淳 曹化淳自幼入宫,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受益于宣宗对太监的重视和培养,他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后来成为了司礼太监王安的亲信。但是由于魏忠贤害死王安,曹化淳也受到牵连,发配到南京。崇祯即位之后,除去魏忠贤,而之前被魏忠贤贬去的曹化淳得到了崇祯的信任和重用。崇祯十一年,担任司礼秉笔太监兼东昌提督的曹化淳因病告假,一年后得以还乡。 几年之后李自成攻进北京城,不少史料记载为李自成开门的就是曹化淳。当然,也有不少史料认为曹化淳其实是被冤枉了,如果这件事还不能证明他的人品,那么清军入关之后,他见风使舵,受到了清廷的褒奖,则可以说明了。明朝灭亡了,李自成进来又跑了,清廷进来了,曹化淳的地位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可见他的见风使舵,墙头草一般的人格。(未完待续) 由于篇幅问题,本文仅为上篇《奸宦篇》,下篇《贤宦篇》待下文更新,谢谢理解。 欢迎关注"四木说史"趣读历史,人更明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