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有智慧!听我校著名特级教师王立根现场传授!

 由狭渐广 2019-03-26

“学生中作文套路的‘毒’太深,要突破!”

“写作文不要太功利,

要壮大灵魂,丰富思想,提高审美。”

“写作文时应伴随着自己心灵的颤动,

关键是不要迷失自我。”

……


2004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福州三中退休老师王立根出版了《作文智慧》一书,记录了他的作文教学案例和思想。十多年来,该书影响了几代语文教师和学生。


2019年1月,《作文智慧》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再版发行。3月17日上午,王立根老师亲临福州鳌峰坊书城,与读者畅谈“作文智慧”,分享作文秘诀


当天的活动9点半准时开始。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已76岁高龄的王立根老师8点多就已经到场与读者交流,活动11点多结束后,又继续留在现场,前后持续4个多小时。过程中,他始终儒雅、真诚地为读者题词,轻声细语解答他们的疑惑。


立根老师的学生——福建省中学政治李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特级教师李华和几位同学始终陪伴在侧。她动情地对记者说:“能做立根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福!立根老师教书、育人都是我人生的榜样。他谦逊亲和,对学生一视同仁,引导我们爱上写作、学会写作,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见面会现场,立根老师展现了什么样的魅力?分享了哪些作文“秘籍”?


一起看看去——



大师说:“写作离不开对时代的思考!”

发布会上,王立根老师首先与读者们重温了十几年前与九位著名学者、作家访谈的个人感受。

  

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认为,写作离不开对时代的思考。没有时代就没有灵魂。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只有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把握时代脉搏,写作文才会有时代感。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认为,写作文时思路要开阔,联想要丰富。考试作文要拿高分,需别开生面。以某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毁树容易,种树难》为例,有人这样构思:如今法制健全,砍一棵树要判刑,很难;但是每一个小学生要种树,很容易。以此深入探究人才培养的观念和做法。这样有创意的作文,自然会拿高分。

 

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认为,创作从模仿开始。很多孩子一开始学写作文时,常常有写作冲动和灵感,但写不出好的作文来。这时候,不要一根筋地想去创新,而应从模仿开始。对写作对象要有细微的感觉,凝视它,看透、看穿它。比如写雨滴,要观察它挂在树上的形状,雨滴越聚越大,终于掉了。那么它掉落的地方、声音又不一样。

 

著名作家叶永烈认为,写作文要善于捕捉,勤于积累,及时写作。看到一个好词、好句,不仅要立即抄下来、牢牢记住,还要及时运用到作文中去。只有大胆地用了,好词好句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中小学生正在学习新事物的阶段,不要怕堆砌词句或过于华丽,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再追求简约、朴素不迟。



根说:“作文没有差生!”

见面会现场,王立根老师简要谈了自己对作文的看法,现场读者全神倾听,不时发出共鸣的赞叹。


“写好作文,首先,需要吸收养分,多阅读经过时间淘洗的先贤经典著作;其次,要学会运用文字讲故事,议论分析。要开放五官,发散思维,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写下来。


作文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老师、家长不断鼓励,才能发挥潜能,写出好作文。教师不要横向拿别的学生对比,要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有了进步,就加以表扬,从而培养他们对写作的信心和热爱。


学生作文要多贴近自己,敞肺腑于直陈。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作文如果不能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关注、感受、体察生活,那就不可能写好,更不要说创新了。学生写作文时关键是要贴近自己的个人生活,而不是老师、家长的成年人生活。比如,看到街上老太太吵架,注意观察她运用了哪些排比句、感叹句、疑问句,写下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锻炼。


作文是一辈子的事,是打造灵魂的事。打开作文智慧之窗,你会发现,生命之泉,是由心中奔涌的;生命之花,是由内而外开放的。作文将使你变得更成熟也更天真,更复杂也更单纯。你将用自己坦诚的心去拥抱世界,将用更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世俗,也将更严厉地批判自己。”


现场答“孩子读书不少,写作不会用。怎么办?”

关于作文的书很多,关于写作文的疑问也从未断绝。在见面会提问环节,王立根老师就几位读者的疑问做了生动而有见地的解答。

 

问:孩子读小学五年级,思维发散,口头表达顺畅,但写出来的文字很简单。如何改进?

从你举的例子看来,孩子其实很有写作天赋,想象力非常丰富。建议你平时多留心,把孩子说的东西录下来,然后一起分析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多余的,以后应该怎么改进。一次次认真对待,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以后就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曹文轩。

 

问:您在书中建议写作文要拒绝假面,坦诚为文。学生跟着感觉走,容易偏题离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答:想清楚了再写。拿到题目,不要急着下笔,也不要硬着头皮“挤牙膏”。拿出几分钟认真审题,想清楚命题者的考察意图、要求,再做文章的整体构思。下笔时,关键位置的词句要重点把握,跟题目有所呼应。

 

问:孩子读了不少书,但不会用到写作中。怎么办?

答:读书不能为了读而读,要加入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要弄明白文章好在哪里,并且写下来,还要通过扩写等方式加以运用,千锤百炼,家长和老师还要多加鼓励,孩子才会有进步。这样读书,虽然过程辛苦,但写作的时候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问:孩子不喜欢背诵经典,应该放任,还是纠正?

答:家长和孩子们不能用功利的眼光看待背诵经验,看待写作文。孩子背诵经典时不一定会理解,也不一定能马上能用,但会成为一种童子功和文化积淀。将来的某个时刻,看到好的风光,听到精彩的对话,小时候背过的经典随手拈来,妥帖地描述。那时候,孩子一定会感激自己的父母,感谢自己童年的付出。

 

孩子写作文容易套路化,体现不出个人特点。该如何改?

答:古人写作有一个很好的理念——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学生写作文时不要因为心存畏惧,怕拿不到高分,而往安全的套路上走。要打破顾虑,突破套路,放心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才华。



王立根老师有多厉害?

王立根,享誉全国的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阅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中学写作研究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教育学院客座教授,“闽派语文”初创者和灵魂人物之一。曾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著有《作文智慧》《我说语文》《老根说字》《问道语文》《临池心语》等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

“凭王立根的知识和思想,他完全可以登上北大的讲台。”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

王立根是语文特级教师中难得的有水平、有思想,能与时俱进的一位。他善于从具体个案的分析中作触类旁通的点拨。




《作文智慧》干货在这里!

王立根先生为海峡教育报读者题词


9场关于作文的深度对话

作者访谈谢冕、孙绍振、曹文轩等九位著名学者、作家,邀其现场作文,作者进行精彩解读。

 

48份干货满满的作文攻略

作者与学生的倾谈、交流,结合学生写作实践的亲切交谈,分析作文疑难,直抒作文心得。

 

51篇角度各异的评析

作者凭着对作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对学生作文个案进行评析,把握作文优缺,细述作文体验。


作者:海峡教育报—罗菊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