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久天长》《小偷家族》:血缘真的重要吗?非正常家庭是否过得“都挺好”?

 李民世 2019-03-26

《地久天长》是一部不懂炒作的国产良心片。

作为片中唯的「流量担当」,王源并没有成为电影宣传中的卖点。在电影路演站中,王源只参加了一场成都路演的活动。

不久前,第69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被王景春和咏梅同时收入囊中,创下华语电影在国际影坛的新历史!让不少电影人为之一振!seo软件

片方选择把关注点放到了两位主演的精湛演技,再现中国当代史的电影内容上,没有其他过多的炒作和营销手段。

但这部不懂炒作的国产良心片,拍得十分动情,实至名归!

导演王小帅通过客观冷静的镜头,和演员内敛且克制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非正常失独家庭”如何在残酷岁月中顽强坚毅地“负重前行”。影片通过三个家庭的岁月变迁,全景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同样在18年蜚声国际的《小偷家族》也聚焦了一个“非正常重构家庭”,六个社会边缘人因机缘巧合组成了一个家庭。导演是枝裕和亲手搭建了“小偷家族”,最后又一手毁灭了这个家庭。

另外获得第91届奥斯卡提名的最佳外语片《迦百农》,通过家中长子扎因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无力抚养却不停生育的父母和一个“非正常边缘家庭”不可言说的生存境遇。

失独、重构、边缘...这些略带畸形的“非正常家庭”是否过得“都挺好”?

01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地久天长》聚焦了刘耀军和王丽云这个原本普通的家庭。

上世纪70年代,刘家独子“刘星”和好友“沈浩”在水库边玩耍时不幸溺亡。而在溺亡不久前,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王丽云又被迫堕掉了二胎,致使终身不孕,从此变成了“失独家庭”。

然而这只是悲痛的开始。失去独子后,刘耀军夫妇又因国有体制改革,无奈成为了下岗潮中的一员。

或许是为了逃避过去,夫妇俩选择前往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福建小渔村开始全新生活,并收养了和星星长得很像的养子,也取名为“刘星”。无奈养子叛逆不羁,还未成年就早早离家出走,混社会去了。

常年的失子之痛和夫妻间无言的冷漠吞噬了丽云,这辈子苦成这样,肉体早已伤痕累累,而精神又在承受命运的捉弄。

她最终选择了自杀。

而《小偷家族》则讲述了六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社会边缘人,因各种机缘巧合,组成了荒诞家庭。

他们都是原生家庭的“弃子”:奶奶初枝被儿子和儿媳抛弃,又一直在软性勒索丈夫原先出轨的家庭;爸爸柴田治和妈妈信代曾因婚外情被前夫追杀,无奈在正当防卫下杀害了前夫;儿子祥太被亲生父母遗忘车中,如今和治以偷窃为生;女儿尤里饱受亲生父母虐待,如今也参与偷窃生活;小姑亚纪极度缺爱,从事风俗行业以赚取微薄工资。

原生家庭对他们的伤害都过于深刻。这些极度平凡和悲惨的人,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抱团相互取暖。

而是枝裕和一手搭建的非正常家庭,随着奶奶的去世,儿子祥太被警察所抓而彻底分崩瓦解。祥和被送往福利院,女儿尤里被送回原生家庭。

看似有儿有女的妈妈信代,在被问询中泪流不止。这一场近景戏令人动容:没有孩子的她一直想成为一位好母亲,但是对于收养的弃子们而言,在法律上自己到底算什么?

祥太去探监时,信代还向他描述了当年捡到他的地点和车辆,如果他愿意,就去寻找亲生父母吧。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这样的人不配做父母!」

相比于前两部,《迦百农》则更直接更粗暴地直击边缘家庭的内核,围绕12岁的家中长子扎因起诉父母而展开:“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故事不是卖惨,而是真惨!

扎因的父母穷到骨子里,他们负担不起孩子们的生活费,孩子们是没有身份证和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家中长女就因此死在医院门口)

作为家中的长子,扎因去药房骗处方药、换媒气、搬水、送货、摆地摊卖水果汁,所有能够挣钱帮补家计的事情他都做了。

可扎因换来的却是暴力、侮辱或殴打。他记得父母最温柔的一句话竟然是:“滚,你这垃圾!”

这样的三种家庭,实在很难和幸福二字搭上关联!

02

每个家庭的悲哀都影射了社会的另一面

《地久天长》作为王小帅导演“家园三部曲”的第一部,耗时四年再现了中国三十多年跌宕变换的历史——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知青返城、工厂集体生活、“计划生育”、“83年严打”,国有企业大改制,“下岗潮”,到21世纪的市场经济和“出国热”等。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刘家和另外两家身上。他们的遭遇便是对整个大变革最好的描绘。

对于刘家而言,丽云失去了星星,更失去了怀孕的希望。之后的“国企改革制度”也让丽云成了下岗工人,三重打击下的她精神接近崩溃边缘。

片中无论是导演的镜头语言,还是演员的表演都相当冷静和克制。

星星溺水的戏只用了一个远景,导演刻意拉长了镜头,父母的痛苦也只是通过嘶吼声来表现。而丽云痛失爱子后,躺在医院的床上没有讲话,眼角的泪却止不住的流。哭戏都那么克制!

“不煽情,少近景”,这是咏梅接受采访时总结导演的拍摄特色。而导演的高明之处便在于,没有站在是非对错的主观角度,而是通过三个家庭,非常客观冷静地记录了下了这一切。

而导演使用极少的特写镜头却在救妻儿的路上表现到了极致。

星星当年溺水时,耀军抱着孩子拼命地跑,跑过黑暗的隧道,跑过漫长的路途。时隔多年,丽云也因长期饱受丧子之痛而选择自杀,耀军慌乱地抱起妻子,再次疯狂地奔向医院。

这两次的生死离别让夫妻双方沉浸于无穷的痛苦中,背井离乡,没有朋友,却又为对方行尸走肉般活着。

这两次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气喘吁吁地声音配上凝重、急躁又茫然无助的面部表情,特写出了命运的无常,影射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命运的捉弄和羁绊。

王小帅曾说:“所有的故事还是应该根植于现实的,因为一切生命力都来自于泥土里,都来自于我们的现实里。”

“捕捉人性的善,审视社会的恶”——是枝裕和同样是描绘社会的高手。

《小偷家族》从各个剖面写尽了原生家庭潜在的阴暗面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各自羁绊,以荒诞家庭为单位,细胞模式地体察社会生态。

比如信代和尤里都遭受过父母或丈夫的毒打反映了日本的家暴问题;亚纪从事的风俗行业曝光了日本未成年色情行业的社会问题等等......

《迦百农》更是彻底控诉了黎巴嫩社会的贫困和混乱。毒品贩卖,利用儿童去药房骗取处方药,11岁少女生产死亡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

还有很多更为极端的社会现象,比如强奸等导演都没有放进电影里,因为,光是电影所展露的这些,已经足够令人心痛了。

他的母亲在法庭上对律师咆哮到:

我这一生都奴隶,你还敢批评我?你有什么权利批评我,你有我这种处境吗?你永远不会,因为你活不下去,你连做噩梦都活不下去,换成你是我,你早就已经上吊自杀了。为了让孩子活下去,我愿意犯下千种罪。

这种家庭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造成的。

03

困境中的矛盾力量 活着本身便是希望

“我们也曾历经苦辛,到处奔波流浪。”

耀军和丽云这一辈子实在是苦。但是面对残酷的生活,无论什么打击,他们最终都选择面对,捱了过来,这便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勇气!

电影结尾亦是带着希望的。夫妻俩坐在死去儿子的墓前,接到了沈浩孩子降生的消息,好似星星的生命已得以延续;养子周永福选择回到他们身边;多年的忧愁也在老友李海燕去世的那一刻得到化解。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希望!

而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上的小偷家族成员们,更是以爱在相互救赎。

谁能说建立在血缘之上的家庭就一定更加纯粹、更加无私?谁又能说被原生家庭遗弃的人们不能在一起创造美好回忆?

祥太坐着远行的公交车对柴田治喊出了一声“爸爸”;信代对尤里付出了真爱,真正尽到了为人母的责任;亚纪最后回到了小偷家族曾经的家,解除了对奶奶的误会......

成员们都有足够的理由不在这世上生存下去,但是因为彼此的陪伴,他们感受到了曾经没有爱和温暖,所以他们选择活下去,在冰冷的世界中相互救赎!

「活着」本身就值得被尊重!

正如两部电影中的“烟花”场景一般:

《地久天长》的烟火场景发生在失独的第一个小年夜。屋外万家灯火,热闹非凡;屋内暗淡无光,寂静冷清。

导演没有选择直接拍摄烟花,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屋内三人面容枯槁的表情。

在第一个失去孩子的新年里,对于活着的父母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丽云曾说:失去孩子的那一刻总觉得时间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等死!

但是突然响起的烟花,打破了沉默许久的平静,或许是和别家的热闹做对比,但小编看来,烟花年年都会有,这就是一种希望!

一种预示生活还会继续的希望。即使眼前的痛苦会把人吞噬,但只要选择坚强地活下去,未来就有希望!事实上,养子最后也回到了他们身边。

《小偷家族》里的烟花更是一种只能“听见”,但完全“看不见”的表演。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一刻,是六个天涯沦落人的高光时刻。

奶奶还活着,爸爸柴田治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儿子祥太成长,妈妈有份体面的工作,小姑遇上了心动的人,捡来的小尤里很快融入了新家庭。

一家人排成一线,欢声笑语的那一幕,便是希望!

催泪三部曲《地久天长》、《小偷家族》、《迦百农》向观众展现了社会大背景下“非正常家庭”的生活状态和相处模式。有血缘的家庭冰冷无情,无血缘的家庭却能用爱取暖;长子起诉亲身父母,能陪伴父母终老的却是养子。

放下三观,血缘真的重要吗?

但无法否认的是,失独、重构、边缘多子的“非正常家庭”过得都不算好,被社会所排斥,各有各的艰辛。但电影向观众传递了希望:

历经千辛万苦依旧选择生存本身就是奇迹,只要有家人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都挺好”!

来自淘票票媒体号:票票指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