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连环画的故事:那难忘的年月

 暮云深 2019-03-26
连环画,这种融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大众读物,我与这里众多的连友们一样,对它一直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爱。

回想起在那个没有游戏机,没有网络,也没有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年代,我的童年时光也是在看连环画、扔土块、捉“特务”中度过的,而欣赏连环画则是我的最爱。除了学习、做游戏之外,新华书店的连环画专柜便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有时在当地书店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连环画,便约几个小伙伴骑自行车到离家30多里远的外市(县)书店去买,而买书的来源是将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省吃俭用集攒起来,不够用便和哥哥姐姐将家里的破烂卖掉,换些零钱自己留着“备用”。每当得到心仪的连环画时,常常兴奋得不吃饭、不睡觉。而当时选购连环画的条件往往是先看书名和封面,注重封面画的好不好,是不是战争题材的,并不熟悉顾炳鑫、刘继卣、陈光镒等名画家,对版次、印数等一些必要的连藏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我有个表姐夫,年长我15岁,他也喜欢看连环画,但并不自己收藏,而是买来自己看过之后便送给我,因此,我总盼着他能多来我家几趟。记得当时送我的书有《朝阳沟》、《红娘子》、《带响的弓箭》、《操心》等,不下几十册,由于我当时识字不多,每次在带着欣喜的心情囫囵吞枣地看过之后,还要缠着他给我讲解其中的内容。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让我从小就知道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精典名著,知道了精忠报国的岳飞、忠勇无敌的杨继业、高风气节的文天祥、胆大心细的杨子荣……。

后来参加了工作,还是痴迷于这孩提时的掌中读物。母亲每次看到总要唠叨几句:“都是有工作的人了,不要摆弄这些玩艺了。”而我对这些话却只当耳边风,下班回到家一有空闲便独自欣赏着这些宝贝。好在父亲对我还算支持,去外地出差时还不忘给我带回几册,记得有一次去外地出差,回来时为我带回一套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前汉演义》,共26册,着实让我欢喜了好些天。

记得当时我的单位对面街道旁边有一个租书摊,摊主是个60多岁的退休干部,摆着上百本连环画册,我经常在中午休息时间或星期日跑到这个书摊上租书看,花上几角钱便能看上十多册,有时上班时间也偷着跑到这个书摊上看,常常看的忘记了时间,而口袋里还时常揣着两册。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口袋里还揣着一本钱贵荪绘的《武松》,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主任可能是看我年纪小,如此痴迷这种爱好,也就不怎么约束我,却也对我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看其它书可以,要适可而止,同时也必须把各种业务学精通了,争取在工作上要挑起大梁。好在自己还算争气,经过主任的教悔,并没有玩物丧志,总算对得起领导和同事的厚爱。现在回想起来真感谢他对我的宽容。

经过多年的岁月流逝,小时候收藏的连环画由于保管不当和几次搬家等原因,已散失了不少,曾一度放弃了这一收藏,让我“重操旧业”还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2002年春季的一天,我闲逛书市,本是想淘一本《水浒传》小说的,结果小说没淘到,却在书摊上看到了很多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这让我惊喜不已,好似一下子回到了儿童时代,找到了儿时的感觉,便毫不犹豫地全部“吃进”。从此一发不可收,每逢星期六、日必去书市,遇到喜欢的统统买下,特别是对小时候曾经有过的,后来丢失的,只要品相不太差,就一定要买下,每次买来后还要瞒着妻子偷偷地放入书柜,几年下来已是小有收获,已积攒了数千册。当妻子看到这与日俱增的连环画,问到价格时还要多打折扣,“欺骗领导”。

我喜爱连环画,收藏连环画并不仅仅是因为对童年的怀旧情感,或是它日渐凸现的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它是集绘画、文学、装帧等艺术于一身,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绘画形式,荟萃了难以数计的历史画卷,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再现了种类繁多的经典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斗转星移,岁月匆匆。如今虽然已是知天命之年,但对连环画的痴迷却丝毫不减,每当看到这琳琅满目的连环画,便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疲劳。浏览这些连环画佳作,仿佛置身于艺术的花圃之中,使我流连忘返,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文:小号兵(连趣网同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