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行当】摆娃娃书摊

 人文武汉 2021-07-08

伢伢书又叫小人书,伢伢书,连环画,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上海,因图文并茂,易读易懂,又有优秀的艺术沉淀,所以广受欢迎。

1925年至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的连环画,题名上有了“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称谓,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将这一艺术形式定名为“连环画”。从1920年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以前不管是在武汉的集市上,还是在学校、公园、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总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伢伢书摊。我们汉口花楼街百子巷后院有一家姓侯的爹爹,因腿脚残疾,就在巷子口摆了个娃娃书摊。刚好巷子口靠近后花楼,两边都没有门面,正好摆上书摊,放着小矮长条凳,小伢们可以坐着看伢伢书了。  

一大早,伢伢书摊由他的儿子和女儿抬着装书的薄木架,靠墙摆着,再把伢伢书封面画粘在几张木板上也一并挂出,伢伢书则用牛皮纸装订起来,写上书名,一查就可找到。

出租伢伢书当初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我们这些小伢们前来租书一般按伢伢书原价的1/10,如一角之内的书,只要1分钱,两角之内就2分钱,最厚的也只3分钱。像我们男伢们喜欢看《水浒》、《西游记》、《三国》、《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等娃娃书,书中故事波谲云诡、曲折离奇,主人翁武功盖世,侠肝义胆,个个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还有一些由电影改编的伢伢书也很吸引人,因为热门电影看不起,就找这些新出版伢伢书解解馋,如《海魂》、《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战斗故事,那些反特电影改编的伢伢书,如《国庆十点钟》、《铁道卫士》、《羊城暗哨》、《秘密图纸》等,看了不想放手。

伢伢书的特点就是你识字不多,仅看那些画面,就可以知道其中意思,给小伢以知识的吸收和情感的熏陶。  

如果没有钱,也可拿牙膏皮子来换,一个牙膏皮子值3分钱,这也可看三本或两本娃娃书,所以有时家里牙膏差一点并没有完全用完,就把家里每个人的牙刷都挤上牙膏,好拿去换书看。有时几个小伢趁侯爹爹不注意,偷偷在彼此之间换着看,尽量减少花钱,多看书,其实侯爹爹心知肚明,也不那么认真,都是巷子里的伢们,多看几本也不追究。小伢喜欢看书是好事嘛!

我喜欢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他贫穷正直倔强,在我心中引起很大共鸣。

有一次新到了一本《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是外国电影改编的,写一位足球中锋和一位歌女为了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拼命工作而最后因伤病和青春不再,被老板抛弃的悲惨生活故事,侯爹爹推荐给我看,我说没有钱也没有牙膏皮子,他毫不在意,说不收钱,拿去看。说实在的,侯爹爹摆伢伢书摊,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当看到我们小伢聚精会神翻书时,他喝着茶,微笑着,悠闲自得很啦!

每当放学之后,尤其是逢节假日,伢伢书摊前人气最旺。摊前坐着的、弯腰立着的、趴在背后的,围成一个“疙瘩”。没花钱租书的小朋友,讨个便宜,挤在旁边白看几眼,即使看不出娃娃书描绘的头绪和情节,也不肯离去。由于租书、看书的人多在饭前,饭后的空挡里,所以书摊的主人常常无暇回家吃饭,总是在街头吃家里送来的饭菜,忙活一天也只赚个辛苦钱。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视文化的兴起,伢伢书这一艺术形式,逐渐被小伢们所冷落,最终独守寂寞,销声匿迹。如今,往昔那样的娃娃书,只有在旧书市或收藏品市场上才能觅到。而曾经红火一时的娃娃书摊,也只能成为人们记忆深处的一张黑白照片了。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解放大道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