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为何能在世界文化中独成体系

 爬虫爱书 2019-03-26

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盛极一时,又戛然中绝,出现过大幅度“断层”,乃至完全覆亡,令人在凭吊间油然而生“白云千载,人去楼空”的感慨。唯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于起伏跌宕中传承不辍,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如今世界有东西方文化,而东方文化又是以中国文化为主。造成的原因很多,这是其中几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的特殊

中国的地理环境,东南面海,西 北则多高山。近代以来,由于海上航行工具日有进步,中国的外患才来自海上。近代以前,中国的外患,十九来自北方。北方的许多民族,在武力方面,有时会越过我们汉族,在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哲学、文学、政治、经济)能超过我们的,从来没有过。所以这些外来民族,偶然入侵中原,使汉族文化遭到些损害,不久便被汉族所同化。如此之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所起的冲击,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一直是孕育在一个广大的避风港里,一直未曾经过巨大的破坏。这是中国文化得天独厚的地方。这一优势,等到近代海运大开以后,才逐渐丧失。

中国文化为何能在世界文化中独成体系

二、重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特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在人类的历史中,堪与中国一比的,只有西方的罗马,但罗马崩溃以后,就再没有罗马出现。而在中国,虽也曾因外患内乱的原因,不断造成分裂,不过经过一段混乱之后,总仍能够恢复其广土平民的大一统之局。中国数千年来,所以能够维持统一之局而不垂,原因自然很多,最主要的显然是因中国文化的具有统一性。

中国文化为何能在世界文化中独成体系

三、重理性与追求实际

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几千年来,以农为主,重农抑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农业文明简单重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注重实际,追求稳定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他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没有强大的邻国

这里所说的“强大的邻国”的涵义,是包括武功和文治两方面。宋亡于元,明亡于清,蒙古和满清,在武功上足以征服中国,在文治上却远为不及,所以在这两个时代,名虽亡而实不亡。假如蒙古和满清有高度的文化,则中国是否能再恢复一统之局,是颇有问题的。假如中国有强大的邻国,当中国衰弱时,趁机而入,即是不全亡,也很可能出现如欧洲般地持久的分裂局面。

中国文化为何能在世界文化中独成体系

五、乡土情谊

最足以反映民间意识的谚语里,更处处流露着乡土的情谊。如“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乡亲遇乡亲,说话也好听。”“宁给挑葱卖蒜的,不给出门在外的(陕西)。”“官大一品,不压乡党(陕西)”“湖广四川的做客,不及在乡间撩削麦(江苏)。[26] ”由于中国人乡土情谊重,所以当子女出远门时,父母常常给他一包故乡泥土随身携带,遇到水土不服时,就用泥土冲水喝,以慰思乡之情。

由于中国人乡土情谊太深,所以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安土重迁,老死不出乡。在现代都市里长大的人,已绝难想象传统农村生活的时情。古人描写民间的生活,是“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不是理想,是写实。在同一村子生活的人,不但熟悉,而且亲密。在熟悉与亲密的关系中,彼此之间的依赖性是很大的。这使中国人对离乡背井,感到是人生一大苦事。读书人有时因出仕,不得不离乡,蛤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最后的愿望,也不过是衣锦还乡。

六、重德精神

道德为一切文化的基础在西方文化中,文学、政治、经济等,很早就有各自独立的领域,在这些各个的领域之间,也再没有一个笼罩性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情形大不同。在近代以前,文学、政治、经济等,从来没有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学科。在中国文化中,有“一本万殊”的信念,于是坚信一切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基础就是道德。中国传统中讲道德,不像西方人讲道德只限制在人生的范围内,而是弥漫在文化的一切领域。因此,中国的政治理想是“德治”,文学理想是“文以载道”,经济的理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如教育、法律,也莫不以道德为基础。从这一面看,中国文化实由“重德”而流于“泛德”,这是任何其他文化传统中所少有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